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 9787515019550

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 97875150195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毅 著
图书标签:
  • 风险治理
  • 全球风险
  • 应急管理
  • 国际论坛
  • 创新
  • 合作
  • 危机管理
  • 公共安全
  • 政策研究
  • 可持续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15019550
商品编码:2983317329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 作者 洪毅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ISBN 9787515019550 出版日期 2017-05-01
字数 页码 25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 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依托2016年11月18日举办的“2016年应急管理国际论坛”嘉宾演讲稿,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结集成书。由于论坛规格较高,既有宏观全景式描述,又有具体案例的解析,因此可以说是一本了解当前应急管理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专业文集。

   作者简介

   目录
部分 公共安全风险治理
我国应当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从管理到治理:西部民族地区的灾害应对实践研究
构建科学的城市防灾规划系统
新形势下校园安全风险治理模式的思考
2012~2015年我国校园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风险治理新视野:国外社区抗逆力研究进展述评
中国网络社会风险背景下的公众网络安全素养培养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方法——以上海为例

第二部分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优决策策略的研究
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组织与指挥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与救援概念、共性及差异特征因素解析
风险响应中突生组织网络的解构与重建

第三部分 应急联动与应急管理跨域合作
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设若干模式分析研究
面向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策略
应急联动:一个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问题与消解:跨域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研究

第四部分 应急管理与社会共治
风险治理中应急志愿组织管理创新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我国第三部门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路径探析
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治理的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
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生态体系研究
风险治理中志愿服务参与危机应对的路径改善
民间组织参与救灾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公羊队为例
风险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以国外经验为借镜
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与保障机制研究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的、与“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主题不相关的图书简介: --- 《宋代建筑中的榫卯艺术与结构美学:基于杭州及周边地区实例的深度研究》 作者: 李明德 出版社: 华夏建筑出版社 ISBN: 978-7-5086-9876-5 定价: 168.00 元 字数: 约 45 万字 开本: 16 开(精装) 出版日期: 2023 年 10 月 --- 内容简介 《宋代建筑中的榫卯艺术与结构美学:基于杭州及周边地区实例的深度研究》是一部汇集了十余年田野调查与档案梳理的学术专著。本书聚焦于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宋代,通过对浙江杭州及周边地区现存或有明确记载的宋代建筑遗存(包括寺庙、民居及园林构件),对其中所使用的榫卯技术及其所蕴含的结构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剖析。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建筑技术在唐代成熟的基础上,展现出更为精细化和理论化的趋势。《营造法式》等官方典籍的出现,标志着建筑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营造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在地域特色鲜明的江南地区,仍需依赖详尽的实地考察。 本书的研究核心,首先在于对宋代榫卯结构类型的分类与演变进行梳理。作者深入探讨了“穿带榫”、“燕尾榫”、“十字榫”等关键结构在梁架、斗栱、门窗等不同部位的应用场景。通过对大量的实物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宋代工匠在材料选择、尺寸比例以及卯眼开凿精度上的高超技艺。研究发现,宋代的榫卯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手段,而是逐渐演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结构语汇,体现了“力求精巧,不事雕琢”的文人审美趣味。 其次,本书重点剖析了榫卯结构与整体结构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不仅仅依赖于单个榫卯的强度,更取决于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抵抗荷载和环境变化。作者运用现代结构力学原理,对不同类型的木构架进行反向分析,重建了宋代建筑在抗震、抗风方面的潜在能力。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在台州天台山某古刹大殿中,如何通过特定榫卯组合,巧妙地实现了力的传递与分散,使得整个屋架结构如同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第三个重要层面,是“结构美学”的探讨。宋代美学强调含蓄、自然与内敛。本书认为,榫卯的结构之美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物质体现。作者通过对榫卯交接处的细节描摹,结合宋代绘画、陶瓷纹样中的几何母题,论证了建筑构件的比例关系与装饰母题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呼应。书中配有大量手绘线描图和三维重建示意图,直观展示了榫卯交错形成的韵律感和秩序感,阐释了宋人如何将工程技术提升至哲学思辨的层面。 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对宋代建筑技艺的“失传与传承”问题。通过对比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实例,作者考察了哪些精妙的榫卯技艺在后世的标准化和程式化浪潮中逐渐被简化或取代,为当代古建筑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照和理论支撑。书中对修复案例的分析,强调了在遵循历史原貌的同时,如何审慎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鉴定和加固,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宋代建筑中的榫卯艺术与结构美学》是一部面向建筑史学家、结构工程师、文物保护工作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的专业参考书。它不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宋代工匠精神与东方智慧的深度解读,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触摸宋代建筑的骨骼与灵魂。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化学界对中国古代木结构技术的认知,为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宏大的画面: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在此汇聚,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的议题。2016年,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自然灾害……这些风险相互交织,影响深远。而“应急管理”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所在。这本书,作为当年一场国际论坛的论文集,无疑是那个时期全球在这一领域思考与实践的精华浓缩。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创新”这一关键词。在瞬息万变的风险环境中,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可能已经难以应对。那么,书中是否会介绍那些突破性的技术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在灾害预测和救援中的作用?抑或是管理理念上的革新,例如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系统,以及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同样,“合作”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单一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风险。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之间是如何在应急管理领域携手合作,分享经验,协同行动的。也许,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在应对共同挑战时,如何建立起更高效、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从而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评分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所蕴含的深刻议题所吸引。2016年,正是全球面临诸多挑战的时期,气候变化、经济波动、公共卫生危机等,无不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应对能力。而“应急管理”作为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其理论与实践的每一次进步都至关重要。这本书,作为一场国际论坛的论文集,无疑汇聚了当时全球顶尖学者和实践者的智慧结晶。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创新”的多元化体现。这可能包括前沿科技在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中的应用,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预测灾害发生概率,优化救援资源配置;也可能涉及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如构建更加灵活、协同的跨部门、跨国界应急响应体系,提升整体的应变效率。而“合作”更是全球性风险治理的核心。在全球化日益紧密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地应对所有风险。我希望书中能深入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机制、成功案例以及遇到的难题,从而为构建更有效、更具包容性的全球风险治理框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本书,或许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风险图景,并从中找到应对未来挑战的思路。

评分

作为一个对社会科学和全球治理议题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之所以会对《全球风险治理:创新与合作(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产生好奇,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涵盖的议题的时效性和重要性。2016年,全球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风险的复杂性和交织性愈发凸显,而应急管理作为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环节,其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显得尤为迫切。这本书作为当年一场重要国际论坛的论文集,无疑凝聚了那一时期全球在应急管理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思想火花。 我设想,在书中,各位专家学者很可能就如何在全球层面构建更加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响应体系,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以及如何在跨国界、跨领域合作中克服障碍、实现共赢等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针对当时正在发生的或刚刚经历过的重大突发事件,专家们是如何剖析其成因、评估其影响,并提出创新性的应对策略的。此外,“合作”这个词也让我充满期待,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可能探讨了不同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之间在信息共享、资源调配、联合行动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和实践模式,为全球风险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评分

在翻阅这本书的封面时,“全球风险治理”这几个字便深深地吸引了我。结合“创新与合作”以及“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这样的副标题,我立刻意识到,这绝非一本普通的读物,而是一份浓缩了当年全球在应对复杂风险挑战方面最前沿思考和实践的珍贵记录。2016年,那个时间节点,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各种风险的形态和演变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对“应急管理”这一关键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创新”在风险治理中的作用。是关于技术手段的突破,比如大数据分析、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还是在组织管理层面的革新,例如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机制的优化,又或者是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的创新模式?而“合作”则更是全球性风险治理的基石。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不同国家、不同国际组织之间在风险信息共享、资源调配、联合应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能揭示在合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审视当前全球风险格局、理解未来发展趋势的独特视角,并从中汲取应对不确定性、构建更具韧性社会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高大上,感觉聚集了全球顶尖的智慧和经验,探讨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想象一下,在2016年那个时间点,全球各地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长期的风险挑战,从自然灾害到经济波动,再到地缘政治的紧张,每一个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及时的思想火炬,汇集了各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可能就那些最前沿的理论、最新的实践,以及对未来风险趋势的预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提到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预测和应对风险?还是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比如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跨部门、跨国界协作机制?又或者是在政策法规上的创新,为风险治理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而“合作”则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在信息爆炸、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风险治理方面的合作模式,分享成功的经验,也揭示存在的挑战?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传播、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风险时,国际间的协调与互助是多么至关重要。我期待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构建更有效、更具韧性全球风险治理体系的深刻见解,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