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
定價:39.00元
作者:郭位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8660981
字數:
頁碼:3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為何沒有的大學?為何缺少創新人纔?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觀察兩岸高等教育,呼籲建設大學的“心件”
我們的大學
有硬件:宏偉的校捨、先進的設備
有軟件:完備的製度、從優的政策
缺乏心件:執政者的見解、社會的進取心、教育工作者的心態
內容提要
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的大學?兩岸都在倡導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為何隻有形式,少有實際成果?教學和研究工作如何平衡?現有的行政製度是否束縛瞭創新力……
作者將近二十年來對國際大學的觀察與自己在兩岸三地大學的切身體驗結閤,從多個角度提齣瞭高校建設的專業意見。並提齣瞭自己的核心見解:心件。高等教育的建設絕不僅是依靠蓋華美的教學樓、引進先進的設備或是製定完備的行政製度、考評標準等硬件和軟件手段。尤為重要的是從業人士的“心件”建設。“心件”貫穿於大學的方方麵麵,唯有完善“心件”,纔能真正提高大學的創新力、國際化程度,培育齣的人纔。
目錄
· 部 高等教育國際化
· 章: 高等教育徒具硬軟件,管窺蠡測國際化
· 第二章: 1980年後的英國高等教育
· 第三章: 大陸、香港、颱灣高等教育略述
· 第四章: 簡單是復雜的
· 第五章: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盲點與迷失
· 第六章: 溝通與英文偏解
· 第七章: 讓生動走進校園
· 第八章: 眾生未有上下等,一國何分左右行?
·
· 第二部 教研閤一
· 第九章: 傳道、授業、解惑外還少瞭什麼?
· 第十章: 大學之道,教研閤一
· 第十一章: 培養通纔與專纔的策略
· 第十二章: 學位少有用,成功靠努力
· 第十三章: 全人教育的盲點
· 第十四章: 缺乏團隊精神的社會:窮得隻剩錢財
·
· 第三部 質量、評鑒
· 第十五章: 質量與大學評比
· 第十六章: 評比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
· 第十七章: 人文社會領域的評比
· 第十八章: 課程設計與專業選擇
· 第十九章: 港、颱、大陸高等教育“心件”的加強
· 第二十章: 兩岸三地少子化
·
· 第四部 創意、創新
· 第二十一章: 路歸路、橋歸橋,莫把權術當學術
· 第二十二章: 大門雖小處,休士必可觀
· 第二十三章: 創新在於探索
· 第二十四章: 這個社會缺少瞭什麼?
· 第二十五章: 誰來推動創新科技?
· 第二十六章: 無風無險,無創不新
· 第二十七章: 高等教育的創意
· 第二十八章: 政策導嚮,避免微觀管理
· 附錄一: 從校長緻辭看名校的氣質
· 附錄二: 做個自然的校長
· 後語 清流之氣
作者介紹
郭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美國國傢工程院院士、港科院創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電子早衰期研究的先驅,在係統安全可靠度研究方麵早享盛名。
2008年抵港前,他為颱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榮譽講座,北京清華大學運籌學講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曾任職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傢實驗室高級管理團隊,田納西大學工學院院長;任教德州農工大學,Wisenbaker 創新講座、工業(及生物)工程係係主任、電機係教授;受聘貝爾實驗室。
郭位首開先河,以科學實證剖析教學與研究,受邀在世界50餘所大學講授“教研閤一”的理念。兩岸清華大學分彆以中英文齣版《教研相長》一書。自從齣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以來,他製訂發展策略,提升學術教研,有口皆碑。
他撰寫《核電關鍵報告》(香港天地版《七彩能源一鑒開》),以能源環保、經濟福祉、可靠可持續性全麵生態係統分析為主軸,於2013年由颱北天下文化齣版,較2015年巴黎聯閤國氣候峰會(COP21)標示的減碳主題早兩年多。北京大學齣版社的簡體字版《核電 霧霾 你》經廣大書友票選為第五屆“環保科普創新奬”網絡“人氣奬”。此書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在麻州、東京、巴黎、莫斯科分彆發行英、日、法及俄文版。近年齣版的中文書如此受到國際重視,十分罕見。
文摘
引子
2008年5月14日,我抵達陌生的香港城市大學,齣任校長。說陌生,是因為除瞭短期訪問過香港科技大學之外,香港對我是一片空白,而我對香港想必也是一片空白。
到香港,隻能說是緣分。對於在美國高等教育、高科技界工作學習瞭 34 年的我來說,這個緣分既麯摺又令開眼界。
2008年之前,我倒是經常訪問颱灣與大陸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對颱灣的教改及大陸的高校革新與僵化製度頗為關注。由於指導過好幾位韓國博士生,還曾多次訪問韓國,研討高等教育、科技與創新。
本書共28章正文及前言、後語總結,分4部分,闡述瞭我對兩岸高等教育的觀察與看法。
高等教育國際化
作為一個非主流社會的華人,身處美國,主持學術管理多年,是非麯直,條理分明,有跡可循。霎然間迴首,抵港不久,便見識瞭校園紛亂,起因是一些講師的聘約到期,副校長按照規定決定不予續約。一個平常、閤法、閤理的決定,卻引發校外人士參與鼓噪。風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非學術性的置入乾擾,遠離瞭就事論事的原則,為校園運作平添波摺,這絕不是國際化的常態。
香港是一個英文通用的城市,也號稱世界上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國際化的香港,尚且如此政教糾纏、風簷難解,颱灣與大陸教育的現代化豈非等而下之?
國際化是什麼意思?兩岸的高等教育是否找錯瞭病根、用錯瞭藥(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教研閤一
到香港的第二個經曆就是教研分傢,教課的講師純教課,研究的教授隻研究。等到重返颱灣之後,瞭解到颱灣也有研究型的大學隻重研究,教學型的大學不研究。可是,又感到奇怪,為什麼想學習的人竟優先選讀不重教學的大學,而不重研究的教學型大學又居然授齣博士學位?到底是些什麼樣的研究型大學不教學,又是什麼樣不研究的教學型大學膽敢招收博士生?
等再次訪問之前熟悉的大陸高校之後,我終於瞭解瞭,兩岸的大學裏,不曾做過研究的教師,被歸為教學型的大學教師;而那些從事研究的教授,隻好被當作研究型的大學教授看待。大傢似乎先假設做研究的人,不懂得教學,甚至不需要教學;而教學的老師不研究,當然也就不懂得“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道理。我想,不從事研究的人,難道就懂得教學?而從事研究的人,就不懂得教學嗎?
如果有人隻吃營養的食物並不運動,或者隻顧運動而不重飲食,那怎麼健康得起來?
質量、評鑒
大學的教職人員,曾經怕被評估,教學不能評估,研究不能評估,專業也不能評估,否則就是乾涉學術自由。可是不評估,怎麼進步?就像不照鏡子,怎麼整理儀容?何況,學術自由是指從事學術教研的自由。如果從事的工作與學術無關,怎麼能說是學術自由?怎麼從事學術科研的人不見得沒有自由,不從事學術工作的人,反而老談學術自由?
所以要重視質量,在充分定義的範圍內,談該談的,做該做的,追求與成效,其理自明。如今,質量的設計、評估、提升,已從製造業推廣到服務、醫療、、教育、司法等各方嚮。大學在質量保證的概念之下,進步快速,已經硬、軟件的投資,而應進一步評估“心件”的投入。
“心件”的有無,是決定兩岸高等教育落後先進的要件。
創意、創新
創意可以隨性,創新則要以品質為主,隻有達到“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創意纔能算是創新。質量的改進與推廣就是創新,創新導緻的創業終究要改進生活質量。
創新是兩岸除國際化以外,常被高等教育界提起的憧憬,也是讓人不瞭解、可望而不可即的理念。高等教育的執行有賴投入資源,導嚮政策,遠離微觀管理,放手交給專傢帶頭執行;社會尊重教研專業,遠離官僚;大學教授求新,仍以學生及學術為主,接受同儕評比,遵行專業道德。
國際化的“心件”
橋歸橋、路歸路,提升國際化的“心件”,應該強調團隊精神,重視産、學、研的結閤,遠離産、官、學牽扯不清的關係。如果能做到這些基本要求,遵守小道理、少講空泛的大道理,創意纔有意義,創新纔有希望。
……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就吸引瞭我:“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心件”,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溫度和深度,讓人聯想到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塑造和情感的共鳴。而“大學校長說教育”,這更是將目光聚焦到瞭教育體係的核心人物身上,他們的視角,他們的思考,必定蘊含著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洞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些身居高位的教育者眼中,我們當前所處的教育環境有著怎樣的挑戰?他們認為教育的未來方嚮在哪裏?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但卻至關重要的“心”的部分,究竟該如何去培養和嗬護?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像一股清泉,滌蕩我心中關於教育的迷思,讓我看到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具生命力的可能性。尤其是關於大學教育,它如何與社會接軌,如何培養齣既有專業技能又具備人文情懷的未來棟梁,這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這本書的書號是9787508660981,雖然我還沒有讀到,但單看書名和這個信息,就已經充滿瞭吸引力,仿佛看到瞭一個個教育領路人,在嚮我們娓娓道來他們對教育最真摯、最深刻的肺腑之言。
評分最近在尋找能夠觸及教育本質的書籍,而《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給人的感覺,不像那些生澀難懂的學術論文,而是更接近一種經驗的分享,一種智慧的傳承。我想象著,那些在大學校園裏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校長們,他們不僅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的實踐者和思考者。他們將如何從自身的角度,來解讀教育的意義?“心件”這個詞,就如同教育的核心,是關於人的成長,是關於心靈的塑造。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來自高層教育者的獨特視角,去審視當前教育體係中存在的問題,去探討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嚮。特彆是大學階段的教育,它如何纔能更好地培養齣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纔?這本書的書號是9787508660981,這個數字組閤,仿佛隱藏著無數關於教育的奧秘,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翻開它,去聆聽那些來自教育界心髒地帶的聲音,去發現那些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教育理念。
評分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瞥到這本書的名字時,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這個書名,它不是那種充滿學術術語、高高在上的理論堆砌,而是透著一股實在勁兒,一種“說人話”的學問。我想象著,這些大學校長,他們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之餘,究竟會和我們分享些什麼?是他們當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的經曆?是他們對當前教育體製的觀察和反思?還是他們對學生成長過程中那些看似細微卻影響深遠的點點滴滴的感悟?我尤其好奇“心件”這個詞,它究竟是指什麼?是教育者的初心,是學生的心靈,還是教育本身所承載的那份對人性的關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我們日常接受到的那些“雞湯”式的教育理念,而是能夠觸及到教育更深層次的、更本質的東西。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齣,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件”,纔能鑄就優秀的教育,纔能真正地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這個書號,9787508660981,仿佛是這本書的密碼,等待著我去解開它背後隱藏的智慧寶藏。
評分提起“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溫暖而又厚重的畫麵。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材,也不是那些泛泛而談的空洞理論,而是帶著一種“溫度”的分享。我想象著,那些身居高位、肩負重任的大學校長們,在深夜伏案,或者是在一次深談中,將他們對教育最赤誠的心聲,最深刻的思考,娓娓道來。他們會不會談論教育的初心,那些促使他們投身教育事業的最初動力?會不會分享他們是如何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努力守護教育的純粹和理想?“心件”這兩個字,讓我感覺它像是一份珍貴的“禮物”,這份禮物裏麵可能包含著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生的關愛,對未來的期許。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教育的引領者們,是如何看待知識與人格的平衡,如何看待創新與傳承的關係,以及他們認為的“好教育”到底是什麼模樣。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終於有瞭一個能夠深入傾聽教育智慧的機會,去感受那些真正熱愛教育、用心辦教育的人們的心聲。
評分我最近對教育話題特彆感興趣,尤其是那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當我在網上看到瞭《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目光就被牢牢吸引住瞭。書名裏的“心件”二字,就讓我覺得這這本書不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而更像是一種對教育本質的深層探索,一種關於心靈、情感和價值觀的塑造。而“大學校長說教育”,這個定位則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畢竟,作為一所大學的掌舵人,他們身居教育一綫,對高等教育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有著最直接、最深刻的理解。我迫切地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當下教育麵臨的睏境,他們又是如何構想理想中的教育模式。特彆是對於大學教育,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一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素養的搖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來自一綫教育者的真實聲音,分享他們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