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台版 室内设计手绘制图必学2 大样图 室内设计书籍 | |
| 出版单位: | 麦浩斯 | |
| 作 者: | 陈镕 著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 语 言: | 繁体中文 | |
| I S B N : | 9789864082599 | |
| 图书定价: | 130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平装 1/16开本 260×190(mm) 151页 0.6KG/本 |
这本书的版式和印刷质量真是没得挑剔,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很高,看着那些精美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简直是一种视觉享受。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最终的渲染效果,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基础的图纸规范和符号解读上做得非常扎实,对于初学者来说,能迅速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制图框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材料表达的部分,无论是木纹的肌理还是石材的纹理,仅仅通过线条的粗细和疏密就能准确传达出来,这种功力在现在的数字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不过,老实说,我对那些过于细致的节点大样图看得有些吃力,也许是我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很多细节处的构造逻辑需要反复琢磨才能领会,但这或许也正说明了这本书的专业深度,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啃的硬骨头。总之,从装帧到内容的严谨性来看,它绝对是行业内的一本高质量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干练、专业,几乎没有多余的寒暄和修饰,直奔主题,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因为在设计领域,效率就是生命。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阅读材料,我经常是带着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这个门套的收边应该怎么画?”——直接翻到相应的章节,很快就能找到标准答案。最让我感到受用的是它对不同类型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的特殊构造要求的详细说明,这些都是在实际绘图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当然,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提升整体“设计美学”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感到失望,因为它几乎完全聚焦于工程图纸的“如何精确表达”层面,而将“如何美观呈现”的责任留给了读者自身的审美判断和后期软件处理。
评分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室内爱好者,我抱着学习“速成”的心态买了这本书,结果发现这完全是一本“慢工出细活”的教材。一开始我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尺寸和符号吓到了,感觉像是直接跳到了大学四年级的高级制图课。我试图从中寻找一些“一招鲜吃遍天”的技巧,比如快速画出漂亮的天花板平面图的方法,但书中没有提供任何“捷径”。它要求你从最基础的线条精度开始建立信心,从材料的剖面顺序开始理解逻辑。读完前几章,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设计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工程细节的精确掌握。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极其严厉但公正的导师,它不会夸奖你的想象力,只会考验你对“落地性”的理解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说实话,对我这个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来说,略显冗余,但也恰好帮我补上了几年前学习时遗漏的“短板”。我们都知道,学校里教的很多东西,一到实际项目里就变样了。比如关于活动隔断的节点处理,或者踢脚线与地板交接处的细节放大,这些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但从未系统梳理过的地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清晰的展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结构时,总会配上两到三个不同视角的剖视图,这极大地帮助了空间想象力的构建。唯一的遗憾是,篇幅有限,对于一些新型环保材料的节点处理,介绍得略显保守和传统,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新材料适应性的探讨,那将会是更贴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宝典。
评分坦白讲,我更倾向于直接使用CAD和SketchUp来完成大部分工作,所以当我翻开这本主打“手绘”的书时,内心其实是有些抵触的。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手绘表现技法的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勾勒空间氛围,或者用马克笔如何渲染光影。然而,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技术性”的图纸绘制上,比如防水构造的层级、家具的定制详图,以及各种收边、转角处的精确尺寸标注。这让我意识到,手绘不仅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工程师思维的物化过程。虽然我还没完全掌握书里教的那些严谨的比例和规范,但光是看那些标准化的图例,我就能感受到设计规范的严肃性。对于一个习惯了“看起来很美”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像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设计落地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每一个线条背后都有实际的物理约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