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香港吃喝玩乐情报书 9787113097943 中国铁道出版社

全香港吃喝玩乐情报书 9787113097943 中国铁道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玩乐疯》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香港
  • 旅游
  • 美食
  • 购物
  • 攻略
  • 吃喝玩乐
  • 生活指南
  • 休闲娱乐
  • 旅行
  • 本地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097943
商品编码:298861961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全香港吃喝玩乐情报书

定价:36.80元

作者:《玩乐疯》编辑部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13097943

字数:350000

页码:2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你知道前往和离开香港的快方法吗?你知道怎样搭地铁畅游香港吗?你知道香港吃喝玩乐TOP 10吗?……本书将从入港准备、进港方式、游港工具、离港方法等几个方面,给你可靠的出行指南;从“旅游达人”的视角出发,以“旅游达人”亲历的文字向你介绍搭地铁畅游香港的精华站点,向你推荐吃喝玩乐中精华的精华。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寻味香港:街头巷尾的舌尖诱惑》 香港,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座国际大都会的喧嚣之下,隐藏着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它们藏匿于街头巷尾,闪烁在招牌林立的食肆中,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味蕾体验,更是一次深入香港文化肌理的探索之旅。 一、 港式早茶:一日之计在于“饮” 香港的早晨,是从茶楼里袅袅升腾的蒸汽开始的。推开吱呀作响的茶楼大门,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茶香与蒸腾的热气,耳畔是此起彼伏的点餐声和谈笑风声,瞬间便能感受到最地道的港式生活节奏。 点心必点清单: 虾饺皇: 晶莹剔透的外皮包裹着饱满鲜甜的虾仁,一口咬下,鲜美的汁水在口中爆开,是港式早茶的灵魂所在。 烧卖: 猪肉馅料饱满,鲜香四溢,上面点缀着金黄的鱼籽,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叉烧包: 松软的面皮包裹着香甜的叉烧肉,甜而不腻,是老少皆宜的经典之选。 凤爪: 经过蒸煮炖卤,凤爪软糯脱骨,酱汁浓郁,口感Q弹,别有一番风味。 肠粉: 米浆蒸制而成的薄皮,搭配各种馅料(如虾、牛肉、叉烧),淋上香滑的酱油,口感嫩滑,清爽可口。 蛋挞: 酥脆的外皮搭配香甜嫩滑的蛋液,奶香味十足,是早餐或下午茶的完美点缀。 茶的选择: 普洱茶、香片、铁观音是茶楼最常见的选择,茶香醇厚,能有效地解腻,为品尝点心增添一份雅致。 饮茶礼仪: 在茶楼,长辈会先给晚辈斟茶,晚辈则会用手指轻叩桌面表示感谢。这种小小的仪式感,承载着香港人对长辈的尊敬与人情味。 二、 街头小吃:味蕾的无限可能 香港的街头,是美食的天然舞台。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却藏着足以惊艳味蕾的惊喜。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最接地气、最富有人情味的美食。 鱼蛋与烧卖: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鱼蛋和烧卖摊,是许多香港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用竹签串起,淋上特制的咖喱汁或甜辣酱,一口一个,香辣弹牙。 鸡蛋仔: 外酥内软,蛋香浓郁,形状可爱,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刚出炉的鸡蛋仔带着焦香,每一颗都饱满圆润,咬下去嘎嘣脆。 牛杂: 经过长时间炖煮的牛肚、牛肺、牛肠等,吸收了浓郁的香料汤汁,口感软糯入味,是许多“重口味”食客的心头好。 菠萝油: 热乎乎的菠萝包,酥脆的外皮,柔软的内心,夹上一片冰凉的黄油,在包的余温中慢慢融化,奶香与黄油香混合,甜咸交织,口感对比强烈,是绝妙的享受。 碗仔翅: 虽然名为“翅”,但主要以粉丝、香菇、木耳等烹制而成,浓稠的汤汁,鲜美的味道,是平价却美味的经典小吃。 车仔面: 自由搭配面条、配菜和汤底,可以组合出无数种口味,满足不同人的喜好,是香港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 三、 茶餐厅:港式生活的缩影 茶餐厅,是香港独有的饮食文化符号,也是香港人最常光顾的场所之一。这里汇集了中西式美食,价格亲民,氛围热闹,是体验地道港式生活的不二之选。 经典菜品: 菠萝油与奶茶: 茶餐厅的“黄金搭档”。热腾腾的菠萝油配上一杯香浓的丝袜奶茶,开启完美的一天。 西多士: 炸过的吐司,淋上炼乳或枫糖浆,表面铺满砂糖,香甜酥脆,是下午茶的绝佳选择。 黯然销魂饭(叉烧饭): 肥瘦相间的叉烧,淋上特制的酱汁,搭配一碗米饭,看似简单,却能带来令人满足的幸福感。 奶油猪仔包: 烤得酥脆的猪仔包,淋上厚厚的炼乳,甜而不腻,口感丰富。 沙爹牛肉面: 浓郁的沙爹汤底,鲜嫩的牛肉,劲道的面条,是一碗充满风味的慰藉。 常餐与特餐: 茶餐厅的“套餐文化”,包含主食、饮品,价格实惠,种类丰富,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奶茶的学问: 香港的奶茶,讲究茶胆的醇厚和牛奶的丝滑,通过多重冲泡和过滤,达到茶与奶的完美平衡。丝袜奶茶、鸳鸯奶茶(奶茶+咖啡)、冻奶茶,各有风味。 服务文化: 茶餐厅的服务员以“快、准、狠”著称,点餐、上菜、结账都极为迅速。虽然有时显得有些“拽”,但这种高效的服务模式,也是港式快节奏生活的一部分。 四、 海鲜盛宴:来自海洋的馈赠 香港依海而生,自然少不了新鲜美味的海鲜。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海鲜街,都能让你大快朵颐。 避风塘炒蟹: 浓郁的蒜蓉、豆豉、辣椒等调料,与新鲜的螃蟹一起爆炒,香气四溢,鲜辣过瘾,是香港的经典名菜。 豉椒炒圣子: 鲜甜的圣子,搭配豉椒的辛香,口感嫩滑,酱汁浓郁,回味无穷。 蒜蓉蒸粉丝扇贝: 新鲜肥美的扇贝,铺在粉丝上,淋上蒜蓉和蒸鱼豉油,原汁原味,鲜甜可口。 椒盐濑尿虾: 鲜香酥脆的椒盐濑尿虾,每一口都充满了海鲜的甘甜和椒盐的香气,是下酒的好菜。 海鲜蒸饭/海鲜粥: 将各种新鲜的海鲜与米饭或粥一同蒸煮,让海鲜的鲜味充分融入米饭或粥中,营养又美味。 品尝地点推荐: 鯉魚門 (Lei Yue Mun): 传统的渔村,可以在鱼市场挑选新鲜海鲜,然后交给旁边的餐厅加工。 西貢 (Sai Kung): 以海鲜闻名,有众多海鲜餐厅,可以欣赏海景,品尝最新鲜的海产。 香港仔 (Aberdeen): 著名的水上餐厅,体验在船上享用海鲜的独特乐趣。 五、 甜品天堂:甜蜜收尾 一顿丰盛的美食,怎能少得了甜蜜的收尾?香港的甜品种类繁多,无论是传统的糖水,还是精致的西式甜点,都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芒果甜品: 芒果班戟、芒果糯米糍、杨枝甘露(芒果、西米、柚子),是香港甜品界不可或缺的经典,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芒果香气。 豆花与豆腐花: 口感细腻嫩滑,可以搭配各种配料,如红豆、绿豆、花生碎、芝麻糊等,清凉解腻。 芝麻糊与核桃露: 香浓的芝麻或核桃香味,口感顺滑,是暖身又养颜的传统糖水。 龟苓膏: 带有微微苦涩的草本味道,清热降火,搭配蜂蜜或炼乳,是夏日消暑的佳品。 西式甜点: 芝士蛋糕、慕斯蛋糕、提拉米苏等,在香港的各大甜品店和咖啡馆也能找到高品质的选择。 六、 探索背后的文化: 香港的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从繁忙的茶餐厅到古朴的海鲜街,从街头的烟火气到高档餐厅的精致,每一处都蕴含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故事。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请留意身边的风景,感受香港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情。 这本《寻味香港》不仅是一本美食指南,更是一扇通往香港的窗口,带你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味道,体验它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第一次来到香港,还是一个资深的美食爱好者,都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味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活力,色彩搭配很抓人眼球,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主打实用性的指南。我本来对香港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购物天堂的标签上,但翻开目录才发现,作者的触角简直伸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那些隐藏在深巷里,本地人才知道的茶餐厅,到最新的文创市集和周末限定的露天派对,信息量大到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但同时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关于交通部分的介绍,不是那种死板的地图标注,而是结合了不同区域的步行路线和体验感,比如“从旺角地铁站出来后,左手边那条小巷子里藏着全港最好吃的鸡蛋仔”。这对于初次踏足香港的自由行游客来说,简直是福音,省去了在网上搜索无数攻略的繁琐过程。而且,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不同区域的饮茶礼仪、点菜的小窍门,甚至连去海洋公园或迪士尼时避开人流高峰期的最佳时间点都有提及。我感觉作者绝对是一个深爱这座城市,并且愿意倾囊相授的老饕兼向导,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搬运工。这种真诚的分享,让这本书立刻从一堆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简直是把“情报”这个概念做到了极致。它不是那种大部头的旅游百科全书,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杂志,每一页都有精心挑选的照片作为点缀,而且照片的质量非常高,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游客照,而是捕捉到了香港市井生活的真实质感。比如,有一页专门介绍中环的写字楼午市,用黑白照片突出了那种快节奏的压迫感,然后配上对几家小店的彩色特写,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香港的“双面性”给勾勒出来了。语言风格上,作者非常大胆,用了不少粤语俚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虽然有些词需要查阅,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土味”,反而让人觉得更亲切、更真实。它成功地避开了官方宣传片式的光鲜亮丽,转而深入到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巷尾。我特别喜欢它对“体验”的强调,比如不是简单推荐一家餐厅,而是告诉你坐在哪个位置可以看日落,或者哪家酒吧的背景音乐是本地独立乐队的演出。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香港文化的沉浸式预演。

评分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对“人情味”的追求。很多旅游书,读起来就像是机器生成的报告,缺乏温度。但这本书里,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香港生活的热爱和一丝怀旧的情绪。比如,作者在介绍某条老街时,会穿插一段关于自己童年时代在这里发生的小故事,或者引用一段本地诗人的诗句来烘托气氛。这使得原本冰冷的地标信息变得鲜活起来,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指南,而是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他最珍爱的城市记忆。这种叙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激发读者去寻找那些藏在钢筋水泥背后的故事。此外,书中对于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香港人的生活状态也有所涉猎,比如对“笼屋”现象的客观描述,以及对新兴社区运动的关注,让这本书的格局远超一般吃喝玩乐的范畴,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非常厚重。

评分

我之前去香港玩,最大的痛点就是信息更新太慢,很多攻略推荐的店面早就关门大吉,或者装修风格完全变了。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处理得非常出色,从它的装帧和纸张质感就能看出,它追求的不是一次性阅读,而是可以伴随旅程的工具书。里面有很多“即时更新”的标记,比如针对疫情后新开的商场和公共交通线路的变动,都有专门的标注和提醒。更值得称赞的是,它没有过度关注那些人尽皆知的景点,反而花了大篇幅去挖掘那些“小众角落”。比如,作者花了好几页去介绍大屿山某条徒步路线的难度等级、沿途的野生动植物,甚至包括如何与当地原住民交流的礼节。这种深度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去哪里”,更是在告诉你“如何去感受那里”,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地方文化的尊重,是很多泛泛之谈的旅游指南望尘莫及的。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传统的按区域划分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符合现代人旅行习惯的“主题式”导览。比如,有一个章节专门叫“雨天生存指南”,里面集合了所有适合下雨天去的室内活动,从古老的戏院修复情况到适合下午茶的安静角落。另一个章节是“深夜捕食地图”,专门针对那些夜猫子,推荐从凌晨两点营业的糖水铺到清晨五点开张的海鲜档。这种功能性的分类,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如果我今天的心情是想找点刺激的,我就直接翻到“刺激体验”那一栏,里面会有关于攀岩、潜水或者参加特定节日的详细信息。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编排,体现了作者对现代都市人碎片化、目的性极强的旅行模式的深刻理解。它不是让你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让你主动根据当下的心情去选择“剧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