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城市及其文明演變
定價:35.00元
作者:薛鳳鏇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100274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9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難得一見的圖文述說。讀者從中可以發現,曆代城市的性質、功能、結構,以及整個城市體係的空間拓展形態和分布,竟是中國文明的演進及其在空間拓展過程的寫照。
薛鳳鏇教授參考瞭大量中國的文獻材料,以及西方相關的資料和發展經驗,將視點時而交錯於曆朝的重大事件、經濟狀況、領土變化,乃至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發展、軍事和政治體製的變遷、城市和城市化的動力等方麵,時而聚焦在中國的獨特城市觀與城市演化的特點上,其中不乏迥異於西方觀點的精闢論述,以及從城市看曆史和文明演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書亦是作者纍積三十年教研經驗的一次專題總結,他精心研製的百餘幀曆代城市地圖,是全書內容的精髓所在。讀者隻要圖文互相參照,自能領悟中國的曆史、文明和城市發展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所透露齣來的獨特個性。
目錄
序言
章 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及其曆史分期
中國文明與城市的土生性
多元的先民文化
中國何時跨進文明門檻
第二章 由原始村落到仰韶晚期的初城
原始文明
仰韶晚期的聚落
一、薑寨一期
二、大地灣二期
三、城頭山初城
初城的性質
第三章 龍山時代的城邦
什麼是城邦
龍山時代的社會
龍山聚落和城市
城市結構和功能
龍山城邦國
第四章 夏代:青銅時期的城市文明
中國文明早奠基於夏代
夏拓瞭中國文化新紀元
夏代的地域空間組織與城市體係
一、核心地區
二、周邊邊遠地區
夏代的城市文明
其他夏代城市
夏代——奴隸社會封建帝國的開始
第五章 青銅器的高峰:商代城市文明
中國有現存文字曆史的個朝代
商帝國和商文明
一、仁君
二、新的國傢統治製度
三、稅製、貨幣、貿易和法典
四、經濟
冶銅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商的疆域和城市體係
二裏崗的城鎮體係
在都城300公裏內的區域性中心
沿邊地區的區域性中心
商的屬地和獨立的方國
結論:商代已建立封建特色的中國城市文明的根基
第六章 由封建社會轉變成工商業城市:周代與戰國的發展
曆史的分水嶺
三代的理想:周王朝及其統治理念
一、封建製度
二、宗法製度,加上祭天地和祭祖先結成一個新宗教(儒教)
三、井田製度與城鄉分彆
《考工記》與中國城市規劃
一、規劃的原則、程序以及城市理想結構
二、宗周
……
第七章 秦漢的行政型城市
第八章 唐代:儒傢模式的黃金期
第九章 宋代的城市復興與新城市文明
第十章 明代的城市重建
第十一章 清代的城市化:由新儒學到半殖民地
第十二章 現代中國:社會主義下的人民共和國的波動
第十三章 中國城市文明的啓示
參考文獻
齣版後記
作者介紹
薛鳳鏇,原籍福建,19479齣生,在香港長大和受教育。他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得地理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1974—1977年就讀於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現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 薛教授專著及編著共約四十本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細緻的插圖所吸引。畫麵中的古代城池輪廓清晰,建築細節逼真,仿佛能將我帶迴那個遙遠的年代。每一幅圖都配有詳細的說明文字,解釋瞭當時的城市布局、功能分區,甚至連建築的材料和工藝都有提及。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古代城市防禦工事的描繪,那些高聳的城牆、堅固的城門,無不體現著古人的智慧和對安全的重視。我曾對中國古代的城市化進程非常好奇,不知道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城市的形態和功能是如何演變的。這本書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城市進行深入剖析,我想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期待作者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城市建築和規模的描述,更能深入探討城市背後的社會結構、經濟活動、人口流動以及文化習俗。畢竟,城市不僅僅是磚石瓦礫的堆砌,更是承載著無數生命故事和文明印記的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匠心,用一種古樸的字體書寫著書名,仿佛是從曆史的塵埃中挖掘齣的珍貴文獻。當我翻閱這本書時,我立刻被書中引用的豐富史料和詳實的考證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和發展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想瞭解不同地域的城市在曆史發展中所展現齣的獨特性。我腦海中經常會閃過一些關於古代城市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有些城市能夠繁榮昌盛數韆年,而有些城市卻逐漸沒落?城市的發展又是如何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緊密相連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解答這些疑惑,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城市在曆史長河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承載和塑造著中華文明的演變。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的筆觸,帶領我一同走進那些曾經輝煌的古都,感受它們獨特的曆史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適中,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散發著一股濃鬱的書香氣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對書中“文明演變”這個概念特彆感興趣,這不僅僅是關於城市本身的發展,更是關於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他們的思想、文化、社會組織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的。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曆史事件,比如朝代的更迭、戰亂的洗禮、商業的繁榮,這些因素是如何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的命運和居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不同於曆史教科書的視角,讓我看到中國城市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何成為政治中心、經濟樞紐、文化高地,又如何在時代浪潮中不斷自我更新和演進。我期待能從中瞭解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城市如何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貢獻瞭自己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目錄頁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章的標題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比如“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江南水鄉的韆年韻律”等等,這些充滿詩意的標題,立刻就激發瞭我對具體內容的想象。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古代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的章節,因為我對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總是充滿敬意。我很好奇,在沒有現代科技的輔助下,他們是如何建造齣那些宏偉的宮殿、精巧的園林,又是如何考慮到城市的布局、排水、防禦等等方方麵麵的細節。而且,書中提到的“文明演變”這個詞,也讓我對不同城市在曆史長河中的發展軌跡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想瞭解,哪些城市是中原文明的發源地,哪些城市是文化交流的樞紐,又有哪些城市在曆史的變遷中逐漸衰落或新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有趣的史料和生動的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中國城市是如何從最初的聚集地,一步步發展成為承載著復雜社會結構、多元文化和獨特生活方式的文明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上的水墨畫風格的中國古建築剪影,配閤上那種略顯陳舊但質感十足的紙張,讓人一眼就覺得它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拿到手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那種紙張特有的油墨香氣撲麵而來,瞬間就勾起瞭我對閱讀的興趣。我是一個對曆史文化主題的書籍情有獨鍾的人,尤其喜歡那種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不同時代風貌的著作。這本書的名字——《中國城市及其文明演變》——正是抓住瞭我的好奇心,讓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濃縮在這一個個具體的城市之中,又是如何描繪齣文明發展的脈絡的。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經典的城市,比如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杭州的西湖,它們本身就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解讀這些城市背後的故事,揭示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孕育和傳承著中華文明。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能夠通俗易懂,避免過於學術化的專業術語,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遨遊在曆史的長河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