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國中西部見聞
定價:28.00元
作者:徐貴琴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84094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位好奇的中國姥姥,帶你探索美國;
講述美國中西部風土人情的故事;
獻給準備去美國旅遊、留學、工作、結婚生子、定居的你。
1. 中國姥姥版《曉鬆奇談》,為你精彩解讀美國中西部
2. 退休記者升級中國姥姥,到美國中西部小鎮時候月子,以專業記者和慈祥姥姥的雙重視角,發現美國普通傢庭日常生活的精彩點滴。
3. 從侍候月子窺探中美文化的交流碰撞,對赴美旅遊、留學、工作、結婚、生子、定居的國人都有極好的參考意義。
內容提要
這不是一本遊記,也不是新聞報道。本書作者徐貴琴是大連廣播電颱的記者,本書是她在美國照顧女兒及外孫期間對美國人真實生活的所見所聞的隨筆實錄。她以其職業記者的敏銳度,解讀瞭美國人的金錢觀、消費觀、工作觀、生活觀,詳細記錄瞭美國中西部傢庭生活的日常點滴,對中美文化觀念的差異也進行瞭深入剖析,內容精彩而又有趣,堪稱中國姥姥版的《曉鬆奇談》。
目錄
參加“月嫂和催乳”培訓
雨水、鄰居、擔心
昔日繁華的城市
看二手房
車拋錨瞭之後
洋女婿烤肉
美國蚊子不敢進傢
女兒産檢,我樂跑題瞭
中西部美國人的愛情、親情
文化差異重演
由美國的大學生自備床具想到的
8 月 21 日的早晨
由購物想到美國年輕人的壓力
逛古玩店
記住兩個有用的交通規則
美國不可提前入院等待生産
迎接寶寶晚會
沙發上的遐想
找工作與守法
美國醫院怎麼接生孩子
在美國侍候月子
大塊頭女人
愛好音樂也遺傳嗎
美式傢務怎麼做
找到自己的位置
美國的傢庭醫生
美國人的休閑方式
想大連瞭
中國老人在美國如何更好地生活
既是富人,也是貧民
美國食材怎麼樣
男人都是維修工
生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美國人的一些長處值得學習
中西閤璧的傢庭是啥樣
我是閤格的催乳師嗎
美國醫院有“育兒指導師”
美媒眼中的中國富二代
如何淺遊美國
你該瞭解的美國基礎知識
後記
作者介紹
徐貴琴,1962年齣生,大連廣播電視颱高級編輯,教育學碩士。二十多年來編導瞭六十多部集紀錄片和外宣片,獲得瞭近四十個國際和國內奬項。
國際奬:
2007年,《按摩》在印度國際殘疾人電影節展映。
2006年,《高考》獲日本NHK舉辦的日本賞”提名奬”。
2005年,《龜蛇之戀》獲東京國際影像節”佳作奬”。
2002年,《三胞胎的故事》獲愛沙尼亞帕爾努國際電影節”提名奬”。
1999年,《姥姥》獲亞洲電視節”提名奬”。
國傢奬:
2004年,《獨生女孩》獲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首屆中國DV大賽*導演奬”。
2002年,主編的欄目《中國大連》獲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外宣彩虹奬二等奬”(中國奬)。
1999年,《姥姥》獲中國電視金鷹節組委會頒發的”紀錄片奬”。
1998年,《潔淨的北九州》獲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國際新聞奬三等奬”(中國奬)。
遼寜省奬:
2001年,《歌聲友誼》獲遼寜省廣電局對外宣傳”一等奬”。
2002年,《心靈之旅》獲遼寜省廣電局對外宣傳”一等奬”。
製片的《中國大連》欄目2001-2003年連獲遼寜省外宣二等奬,等等。
多年來,作者在《中國電視》等雜誌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
2006年後,作者的主要工作由電視節目創作轉為國際交往。
文摘
序言
讀完此書,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被“喚醒”的感覺。這種感覺並非源自書中學到瞭多少新的地理知識,而是它激發瞭我對“生活本質”的重新審視。在充斥著高科技和即時滿足的當代社會,我們似乎已經習慣瞭將生活簡單化、標簽化,而這本書卻用它緩慢而堅韌的筆觸,提醒我們,生活真正的重量和意義,往往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不被關注的角落裏。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描繪尤其深刻,那裏的時間似乎走得更慢,四季的更迭顯得更為莊重,人的生命軌跡也因此被拉長,被賦予瞭更深層的意義。它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更像一位老朋友,在你感到迷茫或焦慮的時候,可以隨時翻開某一頁,重新汲取那種來自土地的、堅韌不拔的力量和寜靜。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補給”。
評分全書的結構布局處理得極其巧妙,它不像傳統紀實文學那樣綫性推進,而是充滿瞭迴鏇和跳躍,仿佛是作者在腦海中梳理記憶碎片,然後用一種近乎於意識流的方式重新組織起來。有時候,一段關於天氣變幻的描繪,會突然過渡到對某位老樂師生平的迴顧,看似不相關,但細細品味,又能發現隱藏其中的情緒暗綫和主題呼應。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更貼閤我們記憶和體驗世界的方式。這種敘述節奏的掌控,顯示齣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他懂得何時該拉近焦點,捕捉人物的神態,何時該拉遠景彆,描繪齣廣袤天地的遼闊與孤寂。對於習慣瞭快節奏、目標明確的閱讀習慣的讀者來說,初讀可能會有些許不適應,但一旦適應瞭這種“遊走式”的探索節奏,便會發現其中無窮的迴味無窮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用心瞭,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那種略帶粗糲的紙張紋理,仿佛已經預示瞭書中所描繪的那些土地的樸實與厚重。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號和行距的設置,讓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的書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那些穿插其中的老照片和手繪插圖,雖然有些已經是泛黃的舊物,但它們與文字的結閤,産生瞭奇妙的化學反應,仿佛真的能穿透時空,觸摸到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那些關於小鎮居民日常點滴的細膩描摹,傢具的樣式、餐桌上的食物、鄰裏間那種既疏離又互相依賴的微妙關係,都因為這些視覺元素的烘托而變得立體起來。印刷的質量非常高,色彩的還原度很到位,讓人感覺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是真正傾注瞭心血的,而不是簡單地趕工應付,這讓閱讀體驗從一開始就上升到瞭一個藝術鑒賞的層麵。拿到手後,我甚至捨不得馬上打開細讀,隻是反復摩挲著封麵和書脊,體會著這份匠心獨運。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比我想象的要高一些,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閱,而是心神閤一的沉浸。我發現自己必須放慢語速,去咀嚼那些充滿地域特色的詞匯和典故,這反而成瞭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作者對於當地方言、俚語的運用,簡直是神來之筆,它們如同散落在敘事中的寶石,閃爍著真實的光芒,讓文字的質地一下子變得粗糲而鮮活起來。起初,我對著一些不熟悉的術語會感到睏惑,但堅持讀下去後,那種“陌生感”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仿佛自己也成為瞭那個圈子裏的一員的奇特歸屬感。這本書似乎在無聲地教導我們,真正的瞭解,從來都不是靠標簽化的印象,而是必須深入到那些日常的、瑣碎的、充滿煙火氣的細節之中去發掘。它像一把精密的鑰匙,打開瞭一扇通往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大門。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那種近乎人類學傢的冷峻觀察與詩人般的熱情抒發之間的完美平衡。他沒有采取那種高高在上的審視角度,而是真正把自己“放”進瞭那個環境裏,用一種近乎於“共情”的姿態去記錄。讀到他對那些看似單調的農場生活、那些日復一日的勞作場景的描述時,我仿佛能聞到泥土和汗水的味道,感受到陽光下麥浪起伏的節奏。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曆史事件對個體命運的無聲影響時,那種剋製而深沉的情感張力,讓人讀完一個章節後,需要停下來,給自己幾分鍾時間消化。那種曆史的重量感,不是通過堆砌宏大敘事來實現的,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如何掙紮、如何堅守,纔慢慢浮現齣來的,讀來讓人唏噓不已,深思良久。這種敘事手法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對那個遙遠地域精神內核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