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一個中國博士後眼中的美國文化(
定價:39.80元
作者:嶽紅記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608902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新時期的目標提齣建設中國人的幸福感,對於人民的幸福感建設我們在美國身上可以學到些什麼?
2.本書作者為環境藝術與環境美學博士後、美術學博士、國傢“211工程”重點高校長安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寫作功底深厚,文稿質量高、觀點新穎全麵,豐富的圖片,融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可讀性為一體。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通過自己遊曆美國的所見所聞來反思中美文化存在的差異,讓我們對美國的社會、文化、生活有一個相對全麵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中美文化差異的對比,從而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提升自己。於對比中,我們學會瞭如何從小正確地教育我們的孩子,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如何為他人提供真誠無私的幫助……這種反思和對比,有助於理解彆人為什麼稱呼我們為“土豪”。全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通過一些平凡的故事,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國人身上的“土豪”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纔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打開本書,你將不再是個隻會賺錢的土豪。
目錄
自序
1.隨緣,讓我心懷感激
2.懷念國外大學校園裏的鬆鼠
3.溫馨的GROVE
4.美國大學圖書館的石雕像之謎
5.美國孩子的教育
6.樹殤
7.一路有好人
8.公廁裏的關愛
9.犛牛“領著”汽車走
10.斯坦福大學的中國文化
11.我的小挎包丟在瞭迪斯尼
12.體驗好萊塢環球影視城
13.行李箱損壞後的索賠
14.拉斯維加斯的三絕: 、美女、建築
15.紐約大都會藝術館的中國文物
16.華爾街——河流與墓地之間的“幼兒園”
17.自由——美國人時不時的痛
18.齣門彆忘帶本書
19.尊重未必是同情
20.快樂購物、快樂退物
21.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
22.神怎樣愛我們,我們也怎樣相愛
附錄:美國學生是怎樣學習曆史的
後記作者介紹
嶽弘驥,又名嶽紅記,筆名海雨,陝西商洛人、美術學博士、環境藝術與環境美學博士後、陝西省書法傢協會會員,現執教於國傢 “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長安大學建築學院。齣版專著《北朝關中地區的魏碑書法——造像題記視閾下的“長安書體”》和《嶽弘驥書畫藝術實踐》,閤著《文化産業學》和《古都曆史文化産業開發研究》;獲國傢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藝術類課題1項、省級課題10項、發錶研究論文20餘篇;曾發錶散文、小說、藝術評論多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非常具有話題性,能夠瞬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它觸及瞭一個當代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並且拋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非常好奇作者,一位中國博士後,將如何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學術訓練,在美國的文化土壤中尋找答案。這種跨文化的比較,往往能碰撞齣火花。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從美國社會的消費習慣、價值觀念、社會階層結構等方麵入手,來分析“土豪”文化在美國是否存在類似的對應,或者美國社會是如何處理類似“暴發戶”現象的。他或許會對比中美兩國在教育、藝術、慈善等領域對於財富的運用方式,從而引申齣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試圖用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去撬動對更宏大命題的思考,比如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及個體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期待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穎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打破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匠心,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上燙金的字體,營造齣一種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時代感的氛圍。從書名《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來看,它似乎觸及瞭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社會現象,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土豪”這個詞匯的齣現和演變,本身就承載瞭太多復雜的社會情緒和文化解讀。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從一個中國博士後的視角,去審視和剖析這種現象,並且還會將目光投嚮美國的文化。這種跨文化的對比,無疑會帶來許多新穎的見解。作者的身份——一位身處異國他鄉、又擁有深厚學術背景的中國學者,這樣的組閤本身就充滿瞭看點。我相信,他一定能用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幽默的筆觸,描繪齣他在美國所觀察到的、與“土豪”現象相關的種種文化細節,或許是美國人對財富和成功的理解,或許是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又或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消費觀念的差異。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化觀察的讀物,更可能是一次關於身份認同、文化融閤與時代變遷的深刻反思。
評分“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強烈的時代印記和對自我反思的渴望。從一個中國博士後的視角來看美國文化,這個設定本身就充滿瞭一種探索未知、尋找參照的意味。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在一片陌生的文化環境中,去辨識和解讀那些在中國可能被貼上“土豪”標簽的行為、觀念或現象。他可能會發現,美國文化中對於財富的呈現方式、對“成功人士”的定義,與中國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甚至可能是一種截然相反的邏輯。例如,美國社會對於低調、內斂的財富觀可能有著更深的根基,或者他們更注重通過慈善、知識傳承等方式來體現社會價值。這本書給我的期待是,它能夠超越簡單的文化比較,而是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於物質、精神、社會地位的內在驅動和價值排序。這或許會引發我們對自己文化發展路徑的更深刻反思,以及對於未來何種價值觀纔更具生命力的思考。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裏瞬間浮現齣許多畫麵。曾經,“土豪”可能帶有某種貶義,指代那些暴發戶式的、缺乏品味的財富擁有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又似乎被賦予瞭新的含義,甚至帶上瞭一絲戲謔和自嘲。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捕捉這種微妙的文化轉變,以及他如何將之與在美國的經曆聯係起來。作為一名在美國的博士後,他無疑能近距離地觀察到美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從最日常的生活細節到更宏觀的社會結構。他可能會發現,在錶麵光鮮的美國文化背後,也隱藏著關於財富、階層和價值觀的深刻議題。這本書的書名拋齣的問題“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式的邀請,邀請讀者一同思考,我們何時纔能擺脫那種被物質主義裹挾的焦慮,真正擁有更成熟、更內在的價值體係。作者的博士後身份,意味著他具備紮實的分析能力和嚴謹的學術訓練,我期待他能夠帶來一些有彆於一般社會觀察的、更具洞察力的分析,讓我們對自身文化和他者文化都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僅僅從書名《我們什麼時候不再“土豪”》和副標題“一個中國博士後眼中的美國文化”來看,我就被其獨特性所吸引。它不像許多泛泛而談的文化評論,而是聚焦於一個具體的、在中國社會語境下極具代錶性的詞匯,並試圖通過一個中國學者在美國的視角進行解讀。這種“由內而外”的觀察方式,常常能挖掘齣意想不到的洞見。我想象著,作者在異國他鄉,可能會以一種更加審慎和超然的態度,去審視那些在中國被視為“土豪”的特質,並在美國文化中尋找與之對應或截然不同的現象。或許,他會發現,美國社會對於“成功”和“富有”的定義,有著更為多元和復雜的考量,並非簡單地以財富的多寡來衡量。又或許,他會揭示齣,在中國轉型時期,“土豪”文化背後所反映的價值觀缺失,以及美國社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是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次文化對比,更是一場關於文明進程和個體價值實現的深刻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