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名标准化工作实务手册
定价:48.00元
作者:庞森权,刘静,田硕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87537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庞森权、刘静、田硕编*的《地名标准化工作实务手册》是一本从标准化工作入手,针对地名标准化管理,切中地名标准化实务的实用型工具书。本手册主要分为两部分:**部分主要汇总了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的法律、规定等,还包含了民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章程等。第二部分主要包含了标准化的一些术语定义、解释、说明以及标准编制的一些知识要点。
目录
前言部分 标准化工作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国家实物标准暂行管理办法 标准档案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涉及的管理规定(暂行) 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 关于正确处理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涉及香港、台湾和澳门 问题的通知 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出版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规范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的通知标准出版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ISO和IEC标准出版物版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 关于对备案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实行公告制度的通知 关于加强国家标准报批工作的通知 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 标准互认工作程序(试行) 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办法(试行)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CCS) 民政部标准审查暂行办法 民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审查办法 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第二部分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标准化的目的 标准的类别 标准和法规的负责机构 规范性文件的种类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 规范性文件的结构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规范性文件的实施 在规范性文件中引用标准 我国标准如何分类 标准的发布机构 标准顺序号 标准年号 标准分类号 标准的部分编号 标准的标龄 标准制定基本程序 标准怎么读 法规与标准的主要区别 图表在标准中的作用 标准版本有效性中几个概念的关系 编写标准的规则 规范性要素“标准名称”的编写 标准中的“条款” 标准中的“部分” 规范性要素“要求”的编写 地名标准名录(部分) 编写标准常用文献目录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之前参与过一个大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升级项目,那会儿我们简直被旧数据的“脏”程度惊呆了,光是解决地名的冲突和不一致性就占了项目进度的三分之一。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上的深入程度,它似乎能预判到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坑”。比如,涉及到古地名恢复、少数民族语言转写这些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时,手册里不仅给出了原则性的指导,还提供了不同情境下的处理建议。那种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风格,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冰冷的规范汇编,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经验总结。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我们手头正在处理的某个棘手地名,然后马上就能找到对应的处理章节,快速形成解决方案。它真正做到了“工具书”的价值最大化,能让你在需要它的时候,精准、快速地找到答案,而不是翻上半天找不到重点。这种实用性,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响应数据问题的技术人员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从一个长期与数据打交道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心智模型”。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的今天,不同部门、不同系统对同一实体(比如一座山、一条河流)的命名习惯各异,这直接导致了数据融合的巨大困难。这本手册提供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性的框架,去强制或引导大家遵循一套共同的语言和规则。我特别欣赏它在“动态维护”方面的论述,地名是活的,随着社会发展和行政调整,地名也会变化。手册没有止步于静态的规范制定,而是强调了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能够适应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这种前瞻性非常重要,它教会的不是“怎么做一次性任务”,而是“怎么建立一套长久有效的体系”。读完后,你对地名管理的理解就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名称录入,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对于“规范性”的强调达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是提供了大量的“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理论支撑和法律依据。这种自洽的逻辑体系,使得我们在向非专业人士解释为什么要坚持采用某个特定的命名或编码规则时,能够拿出强有力的后盾。我记得有一部分内容专门探讨了地名信息在涉密、安全以及国际交流中的特殊要求,这部分内容在很多通用性指南中是缺失的,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敏感地理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警示和指导。它确保了我们在追求标准化的同时,没有在安全和合规性上掉队。总的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操作指南,不如说是一部包含了行业智慧、法律要求和技术细节的集大成之作,是每一位从事地理信息管理和应用工作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宅之宝。
评分这本手册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扎实和严谨的气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揣着一本官方的“武林秘籍”。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那种近乎教科书式的编排,每一个章节的逻辑衔接都处理得极其清晰,仿佛作者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教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地理信息世界里把事情捋顺。对于我们搞行政区划、地图测绘或者数据管理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理论上的难题,而是成百上千个名字里错别字、异体字、历史沿革带来的混乱。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为什么要标准化”这种空泛的讨论上,而是直接给你一套可操作的流程和标准规范。翻开目录,那些关于地名要素的采集、审核、录入、维护的细则,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指引,读起来让人心里特别踏实,知道每走一步都有据可依,这比自己瞎琢磨要高效太多了。尤其是在处理那些跨区域、多部门协作的项目时,这本书里的统一标准就成了最好的“通行证”,能迅速统一各方的认识,避免了无休止的扯皮和返工。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体现了出版者对专业读者的尊重。它不是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内容的书籍,每一页的信息密度都非常高,图表和流程图的运用恰到好处,尤其是在描述复杂的地名冲突解决流程时,一个清晰的流程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描述。我发现它在术语的界定上非常严谨,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标准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之间的细微区别,都有明确的区分和界定。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正是我们从事基础地理信息工作者最需要的。说实话,很多行业标准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似乎努力让这些规范变得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我甚至觉得,对于新入行的同事,与其让他们花几个月时间去摸索行业内的潜规则,不如让他们先啃透这本书,能大大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和犯错率。这更像是一套经过实战检验的“最佳操作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