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表
1.北京市(京)
2.天津市(津)
3.河北省(冀)
4.山西省(晋)
5.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6.辽宁省(辽)
7.吉林省(吉)
8.黑龙江省(黑)
9.上海市(沪)
10.江苏省(苏)
11.浙江省(浙)
12.安徽省(皖)
13.福建省(闽)
14.江西省(赣)
15.山东省(鲁)
16.河南省(豫)
17.湖北省(鄂)
18.湖南省(湘)
19.广东省(粤)
2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21.海南省(琼)
22.重庆市(渝)
23.四川省(川、蜀)
24.贵州省(黔、贵)
25.云南省(滇、云)
26.西藏自治区(藏)
27.陕西省(陕、秦)
28.甘肃省(甘、陇)
29.青海省(青)
30.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32.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33.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34.台湾省(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和市辖区一览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一览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七年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变*情况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地名索引(一)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地名索引(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作为“官方档案”的厚重感。它不是那种可以捧着在咖啡馆里轻松阅读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个图书馆深处,需要特定研究任务时才会去查阅的参考工具。内容上,它恪守了行政区划的层级逻辑,从省级行政单位开始,层层递进到最基层的乡、镇、街道。这种结构虽然符合行政管理的需要,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信息的密度和专业术语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几乎没有“可读性”的影子。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的特殊称谓和区划描述,都采用了最正式的法律用语,这显示了其严肃性。如果将它与互联网上的即时查询工具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其“时间锚点”——它冻结了2018年特定时间点的空间结构。对于那些对历史变迁不感兴趣,只关注特定年份快照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精确性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一份静态的、官方认证的行政疆域图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年代感,朴实的封面和略显泛黄的纸张,让人一拿到手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特定年份的官方文件现场。尽管内容是关于行政区划的统计和梳理,但那种严谨的、按部就班的编排方式,确实体现了国家级的出版物应有的专业水准。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于当年地方政府层级、区县变动情况的记录。比如,对于一些新成立的县级市或者撤销的乡镇,书里给出的数据和名称都是极其精确的,这对于研究历史地理或者进行地方志校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原始资料。我特别花时间对比了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试图找出那些细微的调整——有时候是区划代码的更新,有时候是行政层级的晋升或降格。这种枯燥的数字游戏,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可能会变成乏味的堆砌,但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下了苦功,将海量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虽然缺乏鲜活的叙事性,但其作为“工具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追求宏大的叙事,只提供坚实可靠的“骨架”。
评分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可能永远不会去仔细翻阅这样一本“工具书”。它就像是地图的说明书,本身不是风景,但没有它,地图上的符号就失去了意义。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极其保守,黑白为主,字体选择上也是那种最传统、最不易出错的宋体或仿宋体。我主要利用它来做跨年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对比的基础工作,因为人口普查的数据需要对应到精确的行政区划代码才能进行有效的归并。这本书提供的行政区划代码,是非常关键的“钥匙”。我惊喜地发现,即便是对于一些极其偏远,近年来人口已经大幅流失的地区,它的记录也保持了相当的完整性,没有因为某些区域的“不重要”而被略写或遗漏。这种对所有层级一视同仁的记录态度,是国家级统计资料的必备素质,也反过来证明了这份简册的权威性,哪怕你只是想找一个偏僻山村的旧称,这本书也可能提供线索。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一本能让人沉浸其中的书。它的价值完全体现在其“信息密度”和“权威性”上。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没有插图,没有地图(至少在我看的这个版本里没有直观的图形展示),完全依靠文字的排列组合来构建一个国家的空间骨架。我发现,每一次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这本简册上,比如特定区域的行政级别变化,往往预示着中央对该区域发展定位的调整。所以,研究者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放大镜”,去聚焦那些最微小的行政边界的移动,并推断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行政区划知识储备,否则很容易在众多的“区”“市”“县”“乡”之间迷失方向。总而言之,它是一部扎实、严谨、不可或缺的“官方底座”,适合专业人士在进行严肃的区域研究时,作为比对和溯源的基准文本。
评分我借阅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想深入了解一下我老家所在省份,在2018年前后,城市化进程中,乡镇改街道的具体数据分布情况。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分析性的文字,完全是冷冰冰的列表和表格,但这反而给了研究者最大的自由度。我需要自己去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社会经济含义。比如,某个地区行政区划的密集程度,往往反映了其经济基础和人口密度。我发现,在一些沿海经济带的城市群中,乡级单位被合并或撤销的比例明显高于内陆省份。这种观察,需要极大的耐心去逐一核对省级、市级、县级甚至乡级的名录。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索引系统虽然传统,但胜在清晰直观,如果你清楚自己要找哪个省份的哪个地级市,定位速度是相当快的。唯一的遗憾是,作为2018年的版本,它对于一些当年年中甚至年底才正式批复实施的变动,可能只是做了预留或未完全反映,这在使用时需要打个提前量,结合后续的官方公报进行交叉验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