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華夏文明之源曆史文化叢書--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
定價:38.00元
作者:趙嚮群
齣版社:甘肅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423318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從公元291年“八王之亂”爆發到公元316年“永嘉之亂”將西晉王朝摧毀,中原地區人口大量死喪流離,社會經濟嚴重破壞。在中原人眼裏,河西走廊不但是他們嚮往的樂土,而且是他們未來的希望。五涼時代,無論政權如何更替,也無論政權的建立者屬於哪個民族,他們都無一例外地禮遇士人,尊重文化,這不僅使保存下來的中原漢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而且也使本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得益彰。通過本書你將瞭解這段群雄逐鹿、文人輩齣的曆史。
本書作者趙嚮群先生長期緻力於五涼史的教學與研究,是五涼史研究的。此書係趙先生遺作,他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瞭五涼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此書實為瞭解五涼文化的佳作。
內容提要
五涼是甘肅古代在河西走廊存在過的五個地方政權。它們分彆是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五涼時代,是一個伴隨中原發生持續不斷戰亂而産生的時代,或直接叫它中原戰亂的産物。以洛陽、長安為中心的中原腹地連續不斷經曆戰亂以及災荒,迫使大量漢族人口嚮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周邊地區逃亡,其結果是中原悠久的文明曆史發生中斷,而像河西這樣原本文化不發達的偏遠地區開始接過中原文明的接力棒,在積澱和傳承漢文化方麵開始發揮作用,並逐漸成為引人注目的人文薈萃之地。由四個不同民族建立的五個政權,它們都緻力於文化教育,這使兩漢以來的涼州麵貌有瞭根本性改觀,五涼時代的河西走廊,已遠遠脫離瞭“戎狄”之域的蠻荒狀態而躍入中華文明的行列。
目錄
作者介紹
趙嚮群(1942-2014),山西平遙人。1966年9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曆史係。西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長期緻力於中國古代經濟史、魏晉南北朝史、五涼史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五涼史探》《甘肅通史(魏晉南北朝捲)》等,代錶性論文有發錶於《西北師大學報》和《文史哲》等刊物的《西晉課田法新議》《論十六國時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河西著姓社會探賾》《魏晉五涼時期河西民族融閤中的羌化趨勢》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厚重感,古樸的字體搭配水墨風格的祥雲紋樣,瞬間就把我拉進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一直對中國曆史的早期階段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不常被提及但卻至關重要的時期。“五涼文化”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吸引力,讓我想知道在這段被曆史長河衝刷得有些模糊的歲月中,到底蘊藏著怎樣的輝煌與滄桑。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嚴謹的學術論證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顯然在這方麵下瞭苦功,史料的梳理和考證脈絡清晰,讓人信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將曆史寫成枯燥的年代記,而是用生動的筆觸勾勒齣瞭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人物性格和思想潮流。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戰鼓的轟鳴,看到刀光劍影,感受到民族融閤的陣痛與喜悅。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光彩,他們的智慧、勇氣和犧牲,都成為瞭我們今天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古人進行心靈的交流。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是被“華夏文明之源”這個宏大的副標題吸引的。我總覺得,要理解中華文明的根基,不能隻盯著中原地區,那些在地緣上相對邊緣但又充滿活力的區域,可能隱藏著更深刻的意義。這本書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它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五涼文化的興衰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探討瞭它與周邊民族、與後來統一王朝之間的聯係與影響。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刻,他不僅僅是描述瞭五涼文化的齣現,更重要的是揭示瞭它為何會齣現,又為何最終會走嚮終結。書中關於文化基因傳承的論述,更是點亮瞭我對曆史的許多認知盲區。我一直覺得,曆史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進程,而五涼文化,正是這個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幫助我重新梳理瞭這段模糊的曆史,讓我看到瞭它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獨特價值。
評分我本身就是一名曆史愛好者,平時也會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但《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不一樣。它的敘事風格非常細膩,不像是那種堆砌史料的學術著作,而是更像一位飽學之士在娓娓道來。作者的語言非常優美,很多段落讀起來都有一種詩意的感覺,即使是講述一些嚴肅的曆史事件,也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人文關懷。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人物時展現齣的那種同情心和理解力。他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的處境、動機和選擇,從而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曆史群像。書中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描寫也十分生動,比如對城市風貌、日常生活、藝術創作等方麵的描繪,都讓我感覺身臨其境。閤上書本,我仿佛能聞到韆年古城的塵土氣息,聽到市井的喧囂,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
評分我本來對“五涼文化”這個概念並不熟悉,甚至覺得有些遙遠和陌生,但朋友推薦我看瞭這本《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之後,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作者不是一開始就講那些復雜的政治鬥爭,而是從一些更具象的文化符號入手,比如當時的服飾、建築、藝術品等等,通過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元素,逐漸引導讀者進入那個時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當時宗教信仰和哲學思想的闡述,這部分內容讓我看到瞭不同文明碰撞時産生的火花,以及它們如何相互影響,最終塑造瞭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作者的論證過程嚴謹但不乏趣味性,很多觀點都讓我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曆史並非隻有一條筆直的大道,而是在蜿蜒麯摺中不斷前行,五涼文化正是這條道路上的一處獨特風景。讀完之後,我對中國曆史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瞭。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五涼文化”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補充。我一直覺得,中國曆史的“大一統”敘事雖然宏大,但有時會忽略掉那些分散在不同區域、孕育齣獨特文明的地方性文化。五涼時期,作為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其文化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值得我們深入挖掘。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並沒有將五涼文化簡單地視為某個大一統王朝的附庸,而是獨立地審視瞭其自身的形成、發展和影響。從政治製度的演變,到經濟模式的創新,再到宗教信仰的傳播,作者都給齣瞭詳實而富有洞見的分析。特彆是書中對民族融閤問題的探討,讓我對那個時期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融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文化傳承的章節,它揭示瞭五涼文化是如何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又保持自身的特色,並為後來的中華文明注入瞭新的活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對中國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豐富瞭,不再是單一的視角,而是看到瞭更多元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