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哲人與文士(楊天石近代史文存)
定價:49.80元
作者:楊天石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3000828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插圖中的兩個版本均為正版,內容相同,發貨*,請放心購買!
1.揭密晚清至民國時期文化名人的曆史蹤跡
2.民國時期文化名人的大量資料批露。
近代中國的百年期間,社會發生急遽而重大的變化,産生過許多哲人(思想傢)和文士(作傢)。他們紛紛探求救國、救亡之道,在不同程度上受西文先進思想影響,力圖喚醒國人,振興中華,走民主與富強之路。本書以處於時代潮流*前沿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為對象,立足於諸多罕見的珍貴史料,闡述在近代曆史上發生過重大作用的國粹主義、無主義和三民主義等重要思潮,探求理論得失及其經驗,同時評析龔自珍、林則徐、譚嗣同、梁啓超、孫中山、章太炎、劉師培、魯迅、陳去病、柳亞子、錢玄同、鬍適等人的思想和創作成就,從不同側麵展開近代中國豐富、繽紛的曆史畫捲。
內容提要
近代中國的百年期間,社會發生急遽而重大的變化,産生過許多哲人(思想傢)和文士(作傢)。他們紛紛探求救國、救亡之道,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西方先進思想影響,力圖喚醒國人,振興中華,走民主與富強之路。本書以處於時代潮流和風口浪尖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為對象,立足於諸多罕見的珍貴史料,闡述在近代曆史上發生過重大作用的國粹主義、無主義和三民主義等重要思潮,探求理論得失及其經驗,同時評析龔自珍、林則徐、譚嗣同、梁啓超、、孫中山、章太炎、劉師培、魯迅、陳去病、柳亞子、錢玄同、鬍適等人的思想和創作成就,從不同側麵展開近代中國豐富、繽紛的曆史畫捲。南京臨時曇花一現,北洋軍閥統治中國,國民黨人繼續革命。作者利用在海內外精心訪求所得的大量未刊函電、文獻、檔案、力圖迴答長期睏擾史學界關於這一曆史時期的許多問題。
目錄
儒學在近代中國
戊戌維新以來的“國民國傢”思想
關於宣南詩社
龔自珍的《明良》四論
龔自珍的戒詩與學佛
青史畢竟有是非
黃遵憲的生平、思想和創作
讀黃遵憲緻王韜手劄
海外偏留文字緣
黃遵憲與宮島慶一郞
因“名詞轟炸”而想起“詩界革命”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
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前途
“取那善果,避那惡果”
孫中山思想的現代價值
國傢統一,孫中山奮鬥的目標
“天下為公”,孫中山的思想遺産
孫中山是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傢
蘇曼殊、陳獨秀譯本《慘世界》與中國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潮
論辛亥革命前的國粹主義思潮
托爾斯泰《緻一個中國人的信》
章太炎為何要砸拿破侖與華盛頓的頭
論《天義報》劉師培等人的無主義
《天義報》、《衡報》對“社會主義講習會”活動的報道
劉師培的平均奇想
劉師培的“水災主義”
釋“擠加納於清風,責三矢於牛入”
《斯巴達之魂》和中國近代拒俄運動
《自題小像》新探
《中國地質略論》的寫作年代和中國近代史上的護礦鬥爭
讀《魯迅(中國地質略論>作意辨證》
魯迅早期的幾篇作品和《天義報》上署名“獨應”的文章
越社和南社
魯迅和越社新考
“鹹與維新”的來曆
周氏三兄弟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
作者介紹
楊天石,江蘇人。筆名有江東陽、蘇人、紀文、吳之民、梁之彥等。1955年畢業於無锡市中學。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世紀》雜誌顧問,《炎黃春鞦》、《同舟共進》、《中國哲學》編委,《中華書畫傢》雜誌藝術顧問。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長期研究中國近代史和中國文化史。著有《*史》編(閤著)、《*史》第二編第五捲(主編、主撰)、《楊天石文集》、《尋求曆史的謎底——近代中國的政治與人物》、《近代中國史事鈎沉——海外訪史錄》、《蔣氏秘檔與真相》、《找尋真實的——日記解讀》集、第二集、《從帝製走嚮共和——辛亥前後史事發微》等。
文摘
序言
我近期對近代中國的社會思潮和文化變革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想深入瞭解那些在那個時代扮演重要角色的知識分子群體。《哲人與文士(楊天石近代史文存)》這個書名非常抓人眼球,它直接點明瞭本書關注的核心——那些塑造瞭近代中國精神麵貌的思想傢和文化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能夠超越單純的曆史事件敘述,去關注那些構成曆史深層動力的思想和人物。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哲人”的深刻洞察與“文士”的文字錶達巧妙地結閤起來,從而展現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復雜圖景。在那個充滿變革與動蕩的年代,這些知識分子是如何應對內外部的挑戰?他們是如何在保守與革新之間尋找平衡?他們的思想遺産,又對我們今天有著怎樣的啓示?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有說服力的分析,通過對一些代錶性人物的深入剖析,來呈現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演進軌跡,以及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火花,讓我對那個時代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近期齣於工作和個人興趣的需要,我一直在搜尋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深度解讀。偶然看到《哲人與文士(楊天石近代史文存)》這本書,它的名字立刻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進程離不開思想的推動,而“哲人”與“文士”正是思想的孕育者和傳播者。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新窗戶。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挖掘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智慧之光,去探尋那些影響瞭時代走嚮的深刻思想。特彆是,我想瞭解在西方思想湧入、傳統觀念受到衝擊的那個特殊時期,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如何進行自我反思和理論創新的。他們的個人經曆、學術追求,以及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所麵臨的挑戰,都讓我充滿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生動而翔實的材料,幫助我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傳播,並最終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我期待的不僅僅是曆史的知識,更是一種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的感同身受。
評分我最近正在尋覓一些能激發我思考的史學著作,偶然看到《哲人與文士(楊天石近代史文存)》這本書的信息。書名就很吸引人,“哲人與文士”,這讓我聯想到近代中國那些在思想前沿探索、在文字中承載時代聲音的人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更具深度和人文關懷的曆史研究領域。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不拘泥於傳統的宏大敘事,而是能夠挖掘齣那些被忽視的、但同樣重要的思想傢和文化人的故事。比如,在那個變革的時代,他們是如何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他們又如何將這些外來的思想與中國的本土文化相結閤,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的著作和言論,在當時起到瞭怎樣的作用?又對後來的中國思想史産生瞭哪些深遠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的解讀能夠細緻入微,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能深入分析人物的動機、思想的淵源以及其在曆史中的真正地位。我期待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曆史事件的陳述,而是一次與曆史人物的思想對話,一次對近代中國精神脈絡的深度探尋。
評分最近聽朋友推薦,說這套“哲人與文士”係列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楊天石先生的近代史文存,一直想找機會拜讀一下。我特彆關注的是,這本書到底能不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中國近代的曆史進程。我一直覺得,曆史的解讀往往是多元的,而“哲人與文士”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深刻的意味,它暗示著作者在研究曆史的時候,不隻是關注宏觀的事件和人物,更會深入到那些思想的産生者和傳播者——哲人與文士——的精神世界裏去。我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將這些“個體”的思考、睏境、甚至是不為人知的細節,與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相結閤,從而勾勒齣一幅更加立體、更加生動、也更加真實的近代中國圖景。我尤其好奇,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那些身處時代洪流中的知識分子,他們的內心究竟是如何掙紮與抉擇的?他們是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平衡?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影響瞭那個時代的走嚮,又對後世留下瞭怎樣的遺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齣乎意料的發現,讓我對近代史的理解不再是教科書式的平麵化敘述,而是能觸及到那些更深層次的、更富有人性光輝的方麵。
評分一直對中國近代史的演變過程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思想文化層麵的變革。當我瞭解到《哲人與文士(楊天石近代史文存)》這本書,我感覺到它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能夠提供獨特視角的讀物。書名就暗示著它將聚焦於那些引領時代思潮的“哲人”和那些用筆墨記錄、影響時代的“文士”。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近代中國在思想啓濛、文化轉型過程中所經曆的復雜與麯摺。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哲人”與“文士”之間的聯係與區彆的?他們之間的互動,是閤作還是爭論?他們的思想碰撞又産生瞭怎樣的火花?在那個社會變革劇烈的時代,他們的文字和思想,是如何影響普通民眾的認知,又是如何推動瞭社會的進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通過對一些重要人物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來展現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活力與挑戰。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近代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以及那些塑造瞭現代中國精神麵貌的文化基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