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儒傢文明
定價:25.00元
作者:馬振澤等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0-05-01
ISBN:9787500424086
字數:318000
頁碼:36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儒傢文明是以儒傢學說為指導重新建構起來的文明。本書上篇講述儒傢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從繼承上古和三代文明、經春鞦戰國産生、漢唐重建,到宋元明清突起)以及儒傢文明的基本特點。中篇講述儒傢文明在中國曆史的各個領域(政治、經濟、教育、文學藝術、倫理風俗、宗教信仰、科學技術等)中的影響和錶現。下篇則講儒傢文明的衰微。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莊重而內斂的感覺,灰藍色的背景搭配燙金的“儒傢文明”四個字,顯得格外有分量。我當初選擇它,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一直認為,儒傢思想不僅僅是曆史上的某個學說,它更是一種滲透在中國人骨子裏、影響著我們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深層文化基因。這本書的厚度也著實讓我有些敬畏,仿佛裏麵蘊藏著無數智慧的寶藏,等待我去一一發掘。在翻開之前,我腦海裏勾勒齣的畫麵是,它會詳細解讀儒傢思想的起源、發展,以及核心概念,比如“仁”、“義”、“禮”、“智”、“信”,探討這些概念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被詮釋和應用的。我也期待它能描繪齣儒傢思想如何塑造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乃至傢庭倫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儒傢思想在現代社會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它在應對當今世界的挑戰時,能否提供新的啓示。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精神內核的旅程,我滿懷期待地準備踏入其中。
評分我選擇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標題所傳達的宏大敘事感。“儒傢文明”這幾個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厚的曆史積澱和文化張力。在我看來,儒傢思想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哲學範疇,它已經成為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影響東方世界的重要力量。我之所以對它如此著迷,是因為我總覺得,要想真正理解中國,就必須繞不開儒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詳細描繪儒傢思想如何從萌芽走嚮成熟,如何在不同的朝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如何在麵對外來文化衝擊時,展現齣其強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探討儒傢思想對於古代社會治理、倫理道德構建、以及個人品德修養的影響,究竟有多麼深遠。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對民族根源的尋覓,是對曆史智慧的緻敬,更是對中華文明獨特魅力的深度感知。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裝幀深深吸引瞭。素雅的封麵上,古樸的字體傳遞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訴說著韆年的故事。我之所以對它産生興趣,源於我對“文明”二字所承載的豐富內涵的嚮往。而“儒傢文明”這個標題,更是點燃瞭我想要深入探究中國獨特文化底蘊的渴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曆史的長河,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去理解那些被後世奉為圭臬的思想是如何孕育、發展並最終形成一種影響深遠的文化形態。我猜想,書中一定會詳細介紹孔子、孟子等先賢的生平事跡和他們思想的核心要義,比如“仁愛”如何成為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準則,“禮”又如何在社會秩序的構建中扮演關鍵角色。我特彆期待能夠瞭解到儒傢思想如何融入到古代的教育體係、官僚製度乃至於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種獨特的社會規範和價值體係。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或哲學的書,更是一扇通往理解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推開它,一探究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大氣,書名《儒傢文明》更是直擊人心,引發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深切關注。我一直認為,儒傢思想是中國文化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深深地影響瞭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社會結構。我選擇這本書,是希望能夠係統地瞭解儒傢思想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其核心的哲學理念。我期望書中能深入剖析“仁、義、禮、智、信”等核心概念的內涵,以及它們是如何在古代社會中得到體現和實踐的。我更希望能從中看到儒傢思想如何塑造中國古代的政治體製、教育體係,以及傢庭倫理,並對後世産生怎樣的影響。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索中華文明精神世界的契機,一次對民族文化根源的追尋,我相信它能為我提供深刻的洞見和啓迪。
評分這本《儒傢文明》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遙遠過去的邀請函。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儒傢思想,總覺得它像是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某種哲學,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卻又難以言說。所以,當看到這本書時,我立刻就産生瞭一種想要深入瞭解的衝動。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個係統性的梳理,讓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儒傢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其龐大的體係,以及它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是如何被不同時代的人們所解讀和傳承的。我特彆好奇,那些被我們耳熟能詳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等理念,究竟是如何在實踐中被理解和應用的。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溯,一種試圖理解我們從何而來的探索。我希望它能讓我更好地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我們自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