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经济”有灵魂: 文化经济学思想之旅
定价:45.00元
作者:张小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302362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张小军编著的这本《让经济有灵魂--文化经济学思想之旅》将检讨人类局限于“经济”的认知误区,尝试以本土的历史和现实个案,通过复合经济、象征经济和能量经济的研究,来探讨人类作为“文化人”的本真面目,思考“人类学的经济学”之理论发展,并尝试提出相应的理解和观点。部分:走向人类学的经济学;第二部分:复合经济;第三部分:象征经济;第四部分:能量经济。
目录
前言 让“经济”有灵魂
部分 走向人类学的经济学
章 从经济人类学到人类学的经济学
节 理解“经济”
第二节 反思经济人类学
第三节 广义经济学
第二章 从生面到熟面:文化经济学的社会交换
节 从生面到熟面:社会交换的市场逻辑
第二节 库拉交换及其“关系”资产专用性
第三节 生面/熟面理论:走向人类学的经济学
第二部分 复合经济
第三章 咸与权:历史上自贡盐业的“复合市场”
节 问题的提出:什么是“市场”?
第二节 咸与权:自贡历史上的盐业市场
第三节 结论:“市场”的神话与市场的现实
第四章 复合产权:一个实质论和资本体系的视角
节 问题的提出:何为“产权”?
第二节 复合水权的历史个案
第三节 复合产权的两点讨论
第四节 结论:复合产权
第三部分 象征经济
第五章 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
节 象征地权:土地权的重新理解
第二节 地权分割与模糊产权
第三节 公田与国家象征地权
第四节 地权转移中的象征资本生产
第五节 公有观念与地权的创造和经营
第六节 结论:象征产权与中国社会
第六章 阳村土改中的阶级划分和象征资本
节 绪论:问题和理论
第二节 土地:从经济资本转变为象征资本
第三节 划分阶级的象征资本生产
第四节 革命运动:政治权力和象征资本的转换空间
第五节 乡民习性与象征资本的建构
第六节 结论:象征资本与中国社会
第四部分 能量经济
第七章 文化经济学视野中的“私有化”与“市场化”
节 自由市场与计划市场:初民社会的逻辑
第二节 广义科斯定理:产权与公平
第三节 产权改制:国家何在?
第四节 结论:文化动力学的视角
第八章 边缘、内卷、同化
节 秩序剥夺与边缘化
第二节 文化内卷化
第三节 同化:文化全球化
结语 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八个命题
跋 告别人类“经济”迷失时代
致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店漫无目的地翻阅,目光被这本《让“经济”有灵魂:文化经济学思想之旅》吸引。它并非那种会瞬间抓住你眼球的畅销书封面,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学术气息,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某种哲学上的张力,勾起了我对经济学更深层次的探寻欲望。我一直觉得,冰冷的数字和枯燥的理论,似乎难以完全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感觉少了些什么。这本书的名字仿佛预示着,它将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经济背后那些更为人性化、更具创造力的驱动力。我期待着它能够帮助我跳出传统的经济学框架,去发掘那些常常被忽视的文化元素,是如何在经济的脉络中悄然生长,又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社会的走向。这种对“灵魂”的追寻,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读物,更像是一次关于人类文明和价值观念的深刻思考。我渴望了解,当经济与文化真正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为我打开了认识经济学的新视角,更让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读完之后,我对于“经济”这个词,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层面,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更丰富、更具活力的社会活动,其中蕴含着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和价值追求。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济行为,以及它们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印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弘扬自身独特的文化,因为那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所在。它是一种启迪,也是一种召唤,鼓励我们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让经济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相反。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风格,而是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种豁然开朗,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经济学谜团,在作者的引导下,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从古代的商业贸易,到现代的品牌营销,从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到全球化的文化融合,书中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阔,但逻辑清晰,脉络分明。作者对于不同文化形态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洞察力,着实令人钦佩。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可能还探讨了一些边缘性的经济现象,例如二手市场、创意产业、非营利组织等,这些领域在传统经济学中往往被边缘化,但在这本书中,却被赋予了应有的重视,并且展示了它们在文化经济学视角下的独特价值。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不止于理论的颠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一直认为,经济活动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富足,更应该是为了满足人类更深层次的需求,包括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连接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化如何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粘合剂”和“催化剂”的角色,让原本可能疏离的个体,因为共同的文化认同而产生连接,让冰冷的交易,因为承载了文化的情感而变得有温度。我甚至能在书中找到对于消费行为更深层次的解释,比如为什么人们会为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品牌倾注感情,为什么一件看似普通的艺术品会被赋予天价,这些都不是单纯的市场逻辑能够解释的,背后一定有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参与。这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能够持续繁荣,而有些则停滞不前,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对其独特文化的尊重和发扬。
评分读完之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这本书并没有回避经济学那些基础的概念,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作者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从历史的长河中梳理出文化对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艺术、信仰、习俗、价值观等等,这些看似与经济无关的因素,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市场的形态、消费者的行为,甚至是国家的发展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创新”的探讨,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突破,而是深入到文化土壤中孕育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例如,书中可能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了某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故事,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竞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神话。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经济现象,不再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供需关系或理性选择,而是看到了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