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汉语成语接龙词典
定价:109.00元
作者:刘克智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86087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汉语语言和文 化的精华,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刘克智主编的《新编 汉语成语接龙词典》收录成语1万余条,采用游戏代 替死记硬背的方法——接龙法或称顶针、联珠法学习 记忆汉语成语,无疑是学习成语的行之有效的捷径。
本书可供各种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相信此书会得到 广大读者的喜爱。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手感”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人。这本书的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采用的不是那种泛黄的旧式纸张,而是一种带有柔和米白色的特种纸,这种纸张的光泽度被控制得非常好,既保证了墨色的清晰度,又避免了在强光下阅读时产生刺眼的反射光。装帧工艺的处理也相当精湛,书脊部分的缝合非常牢固,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书完全摊平在桌面上,而不用担心书页会松脱或损坏,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比对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它在索引系统的构建上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除了常规的首字检索,它还贴心地设置了“韵脚索引”和“结构相似词索引”,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或者需要进行诗歌鉴赏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的工具。我曾经为了寻找一个意境相符但又不那么常用的成语而苦恼了半天,结果通过“意境相似词索引”很快就定位到了,那种柳暗花明的体验,是单纯的电子词典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研究”和“轻松的日常应用”两者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给架起来了。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抱怨市面上的成语词典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度娱乐化,内容空洞。然而,这本《新编汉语成语接龙词典》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又充满了亲和力。举个例子,它对一些带有迷信色彩或已经被淘汰的旧成语,并未直接删除,而是用一种现代审慎的态度进行了说明和标注,既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引导读者进行正确的理解。这种亦师亦友的编辑态度,让人在翻阅时感到非常舒适。它不像是在对你进行说教,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耐心地为你解开每一个语言谜团。这使得我在工作之余,偶尔随手翻开它,总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让疲惫的大脑得到一次高质量的文化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深沉的靛蓝色配上烫金的书名,显得既古朴又不失现代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原本是抱着一种随意的态度去翻阅的,毕竟成语接龙这种游戏似乎是老生常谈,但这本书很快就展现出了它的独到之处。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词汇罗列,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诗。我注意到在每个成语的释义后面,都附带着一段简短的、但极富文采的典故解析,这让我这个常年在文字工作中的人也受益匪浅。比如“画蛇添足”后面关于楚国人那个笑话的叙述,那种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捕捉,读来让人会心一笑,然后陷入沉思。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极其考究,字号适中,间距合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我特别欣赏它在一些冷僻成语的处理上所下的功夫,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敷衍了事,而是用现代的语言重新梳理了其历史语境,使得那些蒙尘的古老智慧重新焕发了光彩。这绝对是为任何一位对汉语言文学有深度兴趣的人准备的珍品,它教会我的,远不止是接龙的技巧。
评分从一个资深藏书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其作为“工具书”的范畴,更接近于一种文化载体。我特别注意到其对成语历史流变脉络的梳理,这种宏大叙事隐藏在细碎的条目之中。比如,书中对比了某个成语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中释义的微小变化,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揭示了语言是如何随着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而演化的。这种深度的挖掘,使得这本书具有了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我曾将书中的某些条目与我收藏的清代笔记进行交叉比对,发现编者对一些口语化成语的考证是相当严谨和前沿的,甚至引用了一些近十年才被学界关注的新观点。它不是一本墨守成规的旧典重印,而是融合了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内核,而非停留在表面皮毛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无疑是立体而深邃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凑单”的心态,本来想找本专业的古汉语词典,结果鬼使神差地拿了这本“成语接龙”。然而,一旦开始使用,我发现它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是双向奔赴的。我家里那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以前背成语总是死记硬背,毫无乐趣,自从我把这本词典搬出来,他竟然主动要求和我进行“成语对决”。书中设计的一些趣味性挑战单元,比如“反向接龙”或者“主题限定接龙”(比如必须接出与自然景物相关的成语),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我观察到,由于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是基于成语的声韵和词义关联进行串联的,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不同成语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这比枯燥的课堂教学有效得多。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收录的成语数量之庞大,远超我预期的“接龙”范畴,很多我自诩熟悉的四字格,在这本书里也找到了清晰的定位和出处,让我这位自诩为“老学究”的成年人也感受到了知识的鸿沟,并乐于去填补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