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研究
定价:78.00元
作者:姚良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96467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受益于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获得飞速发展。资管业务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调整、业务转型、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打造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刚性兑付、影子银行、监管套利、黑箱运作等问题凸显。《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研究》从宏观环境变化、不同主体资产管理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围绕资管业务运作所处的法律、监管、市场及基础配套四大环境要素形成的生态环境,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银行资管业务的五大发展趋势,阐释了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3.0时代银行资管业务的模式选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惊叹于其广度和深度的著作。作者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置于全球金融变革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并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其内在的驱动机制和外部的制约因素。全书的结构严谨,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步构建起对这一复杂领域的全景认知。 在阐述“发展趋势”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银行视角,而是将其纳入了整个金融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他深入分析了金融混业经营、金融科技的崛起、以及全球资产配置的新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勾勒出了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与资产管理业务的结合上,作者给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思考。 关于“生态环境”的描绘,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行业深刻的理解。他不仅分析了监管政策、宏观经济、市场竞争等传统要素,还特别强调了技术创新、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资产管理业务的重塑作用。例如,书中关于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投资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以及ESG投资理念的兴起等内容,都让我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在探讨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权威文献,为他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他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同一问题,展现了其思想的多元性和深刻性。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产品(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等)的比较分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都让我对行业的全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给出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帮助读者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来审视资产管理行业,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便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背后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不断演进的规律。它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试图去“理解”这些事实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了行业的现在和未来。 书中对“发展趋势”的描绘,更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资产管理业务如何从最初的粗放到如今的精细化、多元化发展。作者特别强调了“客户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他详细分析了不同客户群体(如高净值客户、大众富裕人群、机构投资者等)的偏好变化,以及银行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来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 而“生态环境”的探讨,则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者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包括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技术革新的浪潮。他清晰地描绘了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像“无形的手”,深刻地影响着资产管理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渠道推广,从风险控制到合规管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阵痛”。他坦诚地讨论了过去一些不规范的业务模式、潜在的风险点,以及监管机构如何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来引导行业走向规范化。例如,书中对“影子银行”的演变、同业业务的规范、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分析,都展现了作者对行业深层问题的深刻理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作者在专业术语的运用上恰到好处,同时又不乏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即使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与作者共同探索的旅程,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金融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实在是太有特色了!作者似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着点“江湖气”的方式,把资产管理业务的方方面面都给“扒”了个底朝天。读起来不像是在看一本学术论文,更像是在听一位前辈讲故事,讲那些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的行业秘密和心路历程。 他不像教科书那样按部就班地解释概念,而是直接切入关键点,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佐证。比如,在讲到不同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差异化竞争时,他会直接点出几家银行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的甚至会涉及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内部决策过程。这种“内幕消息”式的叙述,虽然我不能完全证实其真实性,但确实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吸引力。 书中对“生态环境”的描写也十分生动,他将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技术提供商,甚至是一些新兴的行业参与者(比如独立财富管理机构、科技公司等)都描绘成了一个复杂的“江湖”,大家在这个江湖里互相博弈,互相影响。他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野蛮生长”、“风口猪都能飞”等,来形容不同时期的行业状态,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感共鸣。 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趋势”,而是试图去剖析这些趋势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整个“江湖”的格局。比如,在谈到科技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时,他详细描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是如何被应用到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并且预测了未来这些技术将如何进一步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 唯一让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有时候作者的情绪会比较激动,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会毫不避讳地进行抨击,虽然我能理解他的出发点,但偶尔也会觉得少了些许客观的冷静。不过,瑕不掩瑜,这仍然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让我对资产管理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行业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著,充斥着冷冰冰的数字和晦涩的理论,但读完之后,我发现我完全错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且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梳理,更是对当下挑战的精准剖析,并且大胆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书中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历史演变、核心功能以及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阐释,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特别是关于“负债端”和“资产端”相互作用的分析,以及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产品(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计划等)的特点和协同效应,都让我豁然开朗。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业务模式的优劣,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相互博弈并演进的。 其中关于“生态环境”的探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将目光放到了资产管理业务所处的宏观经济、监管政策、技术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等一系列外部因素上,强调了这些因素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例如,在监管政策方面,书中详细解读了历次金融监管的调整对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监管趋势的可能走向,这对于我理解政策风险和合规经营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当前行业面临的痛点和挑战。例如,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如何打破刚兑、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益、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等问题,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行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审慎判断,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扎实、逻辑严谨、可读性强的著作。它不仅适合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也对任何对我国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业务感兴趣的读者都极具价值。它让我对这个曾经模糊的领域有了更深邃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理性的期待。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深度研究。作者以一种极为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又不失前瞻性的视野,构建了一个关于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及其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整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让人能够系统地理解这一复杂领域。 在对发展趋势的探讨上,作者并没有拘泥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因素。他详细分析了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对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塑造作用。特别是在对“打破刚兑”这一重大转折点的阐释上,作者不仅梳理了其历史背景和政策动因,更详细分析了对不同业务模式、产品设计以及风险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于“生态环境”的论述,则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下进行考察,不仅关注了传统的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主体,还纳入了保险、信托、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协同与竞争。更重要的是,他将科技巨头、独立财富管理机构、以及终端客户的需求变化等新兴力量也纳入了生态系统分析,揭示了它们如何共同塑造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格局。 书中对于技术创新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例如量化投资、智能投顾、以及FinTech的融合发展等,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论述。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介绍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资产配置的逻辑、提升投资效率、以及重塑客户体验,并且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它不仅提供了对当下趋势的深刻洞察,更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指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前瞻性和严谨性,是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