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工商银行史(1984-1993年)
定价:110.00元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04947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之际,中国工商银行迎来了她25周岁的生日。作为对党的改革开放方针30周年和工商银行建行25周年的好纪念,《中国工商银行史》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中国工商银行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春,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产物。25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大潮,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指导下,工商银行经历了由一家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家控股股份制银行的深刻转变,已经成长为国内、国际市值排名的大银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已经进入国际大银行之列。作为中国*的一家银行,工商银行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史的缩影,工商银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成绩。《中国工商银行史》所记述的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发展和成长,更是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的讴歌和颂扬。
盛世修史。《中国工商银行史》的编修,就是要真实、全面、准确地记述工商银行建行20多年来在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建设、主要业务发展、机构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历史状况,正面总结工商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告慰前者,激励后人。对历史的研究和记述不是为了怀旧,重要的是为了放眼未来,以史为鉴,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把工商银行建造成为国际的现代金融企业,打造富价值的“百年老店”。
因此,无论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全局来看,还是从工商银行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中国工商银行史》的编修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着重就行史编修中的重大问题作一点说明,这也是行史编修过程中始终坚持和把握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目录
章 工商银行成立与发展的经济金融背景
节 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金融发展与改革背景
第三节 专业银行时期工商银行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工商银行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体系的形成
节 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
第二节 专业银行时期组织机构的变化
第三节 营业机构的扩增与变迁
第四节 附属机构的建立与变化
第五节 个海外分支机构的创建
第三章 专业银行时期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改革
节 初创期工商银行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以搞活城市行为中心的企业化改革
第三节 系统调控体系框架的构建
第四节 规模控制下的工商银行资金管理体制
第五节 建立贷款风险管理体制的探索
第六节 建立利润留成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
第七节 建立劳动工资管理体制
第八节 创建稽核管理制度
第四章 着力组织存款提出存款为立行之本的方针
节 “存款”方针的提出
第二节 “存款”方针的落实
第五章 拓展信贷支持经济发展
节 统一管理国营企业流动资金
第二节 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第三节 开展技改信贷业务,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第四节 开拓信贷服务新领域
第五节 信贷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
第六节 按照国家要求发放政策性贷款
第六章 建立国际金融业务体系
节 外汇业务从无到有
第二节 进入“全行办外汇”的战略发展阶段
第三节 国际业务门类齐全
第七章 新兴业务的发端
第八章 会计基础管理的建立与加强
第九章 电子化建设初具规模
第十章 专业银行时期的队伍建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史,特别是金融行业发展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剖析早期国有商业银行转型历程的著作。偶然间得知了《中国工商银行史(1984-1993年)》这本书,我立刻被其聚焦于这一关键时期的历史视角所吸引。1984年至1993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最活跃、最关键的十年之一,也是中国金融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工商银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家专业化国有商业银行,其发展轨迹无疑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印记。我十分好奇,在这十年间,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和机遇,工商银行是如何确立其战略定位,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如何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商业化经营的道路。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于这一时期金融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带领我走进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时代。
评分拿到《中国工商银行史(1984-1993年)》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序言。序言中,作者对编写此书的初衷、历史意义以及所遵循的史学原则进行了深刻阐释,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翻阅内页,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档案、内部文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这为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目录的设置来看,书中对工商银行在这一关键十年间的组织架构变迁、人事制度改革、业务创新探索、风险控制尝试以及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互动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工商银行是如何从一个计划经济的产物,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决策是具有前瞻性的,又有哪些是曲折和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心,封面采用了一种沉静但又不失庄重的蓝色调,搭配上烫金的“中国工商银行史”几个大字,扑面而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拿到书的时候,就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摸上去有细微的颗粒感,印刷清晰,字迹锐利,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那种廉价纸张的荧光感。在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扉页的信息来看,它涵盖了建行初创时期的重要决策、组织架构的建立、业务的拓展方向,以及当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梳理出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摸索前行,如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体系。我想,这不仅仅是一部银行的发展史,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非常值得期待。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金融机构的演变入手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中国工商银行史(1984-1993年)》这本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工商银行自身发展历程的记录,更是展现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和实践。我尤其关注的是,在这十年间,工商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化导向之间寻找平衡的。书中对当时的政策背景、监管环境以及银行内部的管理变革都有详尽的描述,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通过一个具体的机构,展现了一个宏大的时代变迁,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金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评分我之前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了解不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银行业是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资金调拨机构,逐步转向现代商业银行的,一直是心中的一个疑问。读了《中国工商银行史(1984-1993年)》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它用非常生动和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工商银行从成立伊始,如何在一片空白中建立起自己的业务体系。从最初的存贷款业务,到后来逐步拓展的中间业务,再到对外结算和国际业务的开展,书中的叙述让我看到了工商银行是如何一步步摸索和学习的。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何解决支付清算问题,如何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这些细节都让我对那个年代的金融工作者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它更像是在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坚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