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生往事 9787504982810 中國金融齣版社

我的民生往事 9787504982810 中國金融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洪崎 著
圖書標籤:
  • 民生銀行
  • 金融史
  • 中國金融
  • 銀行發展
  • 經濟史
  • 迴憶錄
  • 行業觀察
  • 金融人物
  • 改革開放
  • 金融紀實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金融齣版社
ISBN:9787504982810
商品編碼:2991946771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我的民生往事

定價:48.00元

作者:洪崎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982810

字數: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民生銀行於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主要由非公有製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際,中國民生銀行開展瞭“民生故事會”主題活動,《我的民生往事》一書將故事作為獨特的傳播載體,挖掘民生人記憶深處一段段有傳奇色彩、飽含情懷、感人至深的獨特經曆,重溫民生創業和發展的曆史.激發員工對民生事業的精神追求,傳播民生正能量。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我的民生往事》:
  一張銀行匯票的故事“文化”圈裏的前輩王團剛,想當年也有奮戰業務一綫的樁樁趣事,一張看似普通的銀行匯票,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小故事……在那樣的環境下爭取到每一位客戶都要付齣努力和智慧,而這樁樁趣事背後的精神正是民生品牌點滴鑄就的緣由!太原分行王團剛1998年7月,我大學剛畢業就進入民生銀行在太原的分理處——雙東分理處工作。當時民生銀行剛剛在太原開疆拓土,名微力薄,整個分理處不到10個人,麵積小得像國有銀行的小儲蓄所,業務範圍僅僅局限為儲蓄、現金收付、同城結算等簡單的銀行業務,甚至連銀行匯票業務也不能辦理。在這種環境下,爭取到每一位客戶都要付齣努力和智慧。
  有一天上班,一位客戶上門要求辦理一筆銀行匯票業務,按照當時的條件,隻能到太原支行本部辦理,但路途較遠,一張匯票辦理下來,沒有個把小時可不行。看著客戶著急的樣子,師傅一麵若無其事地接過受理單,一麵悄悄把我叫到一邊:“小王,你趕快騎車到離我們近的中國銀行並州支行去,我聯係他們代理開齣銀行匯票。記住,要快!不能讓客戶等太長時間!”責任重於泰山。我接過業務單,正欲著急齣門,又聽師傅輕聲對我講:“不要從前門齣去,要從後門走,可不能讓客戶對我們的業務水平和服務品質有質疑,這可是一個新客戶。”茲事體大,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從後門一齣來,便十萬火急跨上自行車,風一般朝中國銀行並州支行飛去。路遇一石,躲避不及,人仰馬翻,手破膝痛,我也無暇顧及,撣土起身,忍痛騎行,到瞭中國銀行,以快的速度把匯票辦理完畢,如獲珍寶般懷揣好後急返雙東,當時心存一念:一定要把路途時間縮短到小,絕不能讓客戶看齣任何破綻,導緻其産生對民生銀行的不信任。
  把銀行匯票交給師傅時,我如釋重負地籲齣一口氣。師傅看瞭看錶,前後不到十五分鍾,他贊許地拍瞭拍我的肩膀。我聽到那邊師傅氣定神閑地對客戶說:“我們已經為您辦好匯票。”客戶核對匯票時提齣疑問:“怎麼是中國銀行的匯票呢?”師傅機智地講,“我們考慮到民生銀行的網點比較少,為方便您結匯,我們委托他行辦理,為您齣具瞭中國銀行的匯票,您放心吧!”客戶驚奇地說:“民生銀行辦理中國銀行的匯票這麼快?”師傅語焉不詳:“我們有業務閤作,在我們這裏辦業務和國有銀行一樣方便,請您常來!”聽到他們的交談,我心間竟有一種小兵立大功的幸福滋味縈繞。
  此後很長時間,我都充當這個幕後風風火火“跑差”的角色,一張張銀行匯票背後,是一個個與時間賽跑的故事,直到分理處能夠辦理此項業務。
  時代的場景在切換,民生情懷卻從未改變,我們有一萬個理由為民生銀行添彩,卻沒有一個理由給它抹黑!
  ……

序言



《時代的迴響:個人敘事與中國社會變遷》 這並非一本聚焦於金融政策解讀或經濟數據分析的著作,也不是一本深入剖析宏觀經濟理論的學術論文集。相反,《時代的迴響:個人敘事與中國社會變遷》是一部以溫情而堅實的筆觸,勾勒齣普通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間,個體命運如何與國傢發展的洪流同頻共振的個人史詩。它以一係列真切、鮮活的個體故事為綫索,串聯起中國社會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波瀾壯闊的轉型曆程,以及這些變遷如何深刻地塑造瞭每一個身處其中的靈魂。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避開瞭宏大的敘事框架,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被曆史大潮推湧著的普通人的生活細節。在這裏,你不會讀到關於GDP增長率的枯燥數字,也不會看到政治經濟學傢的理論推演。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一同走進一個普通傢庭的廚房,感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我們將一同走上那個年代擁擠的街道,體驗人潮湧動的氣息;我們將一同坐在簡陋的辦公室,傾聽改革者的心聲;我們將一同踏上求學的道路,體會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我們也將一同見證時代的浪潮,如何將那些渺小的個體捲入其中,又如何鍛造齣堅韌的生命力。 本書的敘事並非綫性,而是如同編織一張斑斕的錦綉,將散落在時間長河中的點滴迴憶,以最自然、最動人的方式呈現齣來。它可能始於一個孩童純真的視角,記錄下那個時代特有的玩具、遊戲和校園生活,那些簡單的快樂,在今天看來,都閃爍著溫暖的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將進入青年時代,描述初嘗愛情的懵懂、創業的艱辛、或是響應國傢號召的奉獻。而當主人公步入中年,書中則會展現他們在職場上的起伏、傢庭的責任、以及對社會變化的深刻體悟。直至暮年,書中會流露齣對過往的迴憶、對親情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比如,書中可能會描繪八十年代初,人們對於“萬元戶”的驚嘆與嚮往;九十年代,下海潮的湧動,無數人懷揣夢想,試圖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搏擊一番;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的興起,如何顛覆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獲取途徑;乃至當下,社會結構的變化、科技的飛速發展,又給個體帶來瞭新的機遇與挑戰。這些描繪,並非刻意為之的“時代符號”,而是從人物的真實經曆中自然流淌而齣,因此更顯真實可信。 本書不會簡單地羅列社會問題,而是通過人物的視角,展現這些問題如何在個體層麵産生影響。例如,城鄉差距的變化,可能體現在一個農村傢庭的孩子,如何曆經韆辛萬苦,最終在大城市站穩腳跟;教育資源的分配,或許會通過一個奮鬥者的求學經曆,展現齣其間的麯摺與不易;社會保障體係的演進,可能通過一個普通工人的退休生活,勾勒齣時代進步帶來的安穩;甚至環境問題的顯現,也可能通過人物對故鄉山水的變遷,錶達齣一種深沉的眷戀與憂慮。 《時代的迴響:個人敘事與中國社會變遷》的語言風格,力求樸實、自然,避免華麗的辭藻和刻意的煽情。作者相信,最動人的故事,往往蘊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因此,書中齣現的語言,將是那個年代人們真實的口頭語,書中描寫的場景,將是那些我們曾經或正在經曆過的生活圖景。文字間流淌著一種真誠的力量,能夠輕易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引發共鳴。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記錄瞭時代變遷的宏觀圖景,更在於它揭示瞭在這些宏大敘事之下,無數個鮮活生命的喜怒哀樂、奮鬥與掙紮。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己曾經走過的路,那些曾經的睏惑、迷茫、堅持與希望,或許都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找到影子。它也是一座橋梁,連接起過去與現在,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從何而來,又將走嚮何方。 閱讀本書,你可能會因為書中人物的某些經曆而感動落淚,可能會因為他們所麵臨的睏境而眉頭緊鎖,也可能會因為他們最終的堅持與成長而由衷贊嘆。這種情感上的投入,是作者所追求的。因為作者相信,隻有當讀者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纔能深刻體會到中國社會變遷的復雜性與豐富性。 此外,本書並非一味地記錄苦難或贊美成就,它展現的是一種真實的、多維度的生活。其中有挑戰,也有機遇;有失落,也有收獲;有掙紮,也有溫暖。主人公們可能犯過錯誤,可能走過彎路,但他們始終在嚮前,在學習,在適應。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正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民共同的底色。 本書的每一章節,都仿佛一個獨立的故事,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瞭一幅完整的時代畫捲。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章節開始閱讀,但最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沉浸其中,被這些人物的命運所吸引,想要跟隨他們一起,走過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時代的迴響:個人敘事與中國社會變遷》,是一部獻給所有曾經、正在經曆時代洪流的中國人的作品。它沒有驚天動地的宏大理論,隻有娓娓道來的個人故事;它沒有高屋建瓴的時代評判,隻有身臨其境的歲月體驗。它試圖用最真誠的筆觸,捕捉時代變遷中那些最細微、最動人的人性光輝,讓那些被淹沒在曆史洪流中的個體生命,重新閃耀齣獨特的光芒。讀罷此書,你或許會更加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更加珍視我們所擁有的當下,也更加堅定我們未來的腳步。它是一次關於記憶的挖掘,一次關於人生的追尋,一次關於時代的深情迴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的民生往事》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中國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點點滴滴。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細節上的打磨,比如那些關於住房製度改革的片段,從福利分房的年代,到商品房的興起,再到如今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作者通過不同年代人們的居住體驗,真實地還原瞭那個時代的變遷。我能感受到,那些曾經住在擁擠簡陋房屋裏的人們,是如何期盼著能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寬敞明亮的居所,以及當這個願望逐漸實現時,他們內心的喜悅和滿足。書中的一些情節,讓我仿佛置身其中,體會到瞭那種從“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到現實一步步實現的艱辛與光榮。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政策,而是將政策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軌跡中,通過人物的視角,讓讀者去感受這些政策帶來的變化。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敘事,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打動人心,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民生是發展的根本,而每一個個體的生活改善,纔是衡量發展最有力的標尺。

評分

剛拿到《我的民生往事》這本書,就被它樸實的封麵和書名吸引瞭。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某種宏大敘事,而是選擇瞭一種非常細膩、個人化的視角來展現民生變遷。那些關於社會保障體係逐步建立、醫療改革惠及萬傢、教育資源日益豐富的小故事,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串聯起瞭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其中關於“看病難”到“看病易”的轉變描寫,作者通過幾個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傢庭經曆,生動地展現瞭醫保覆蓋麵擴大、基層醫療條件改善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再是寥寥數語的政策解讀,而是通過人物的口吻,講述他們從為一場大病傾傢蕩産的恐懼,到如今享受基本醫療保障的踏實,這種情感的遞進非常有感染力。這種“小切口、大主題”的敘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政策變遷,變得有溫度、有故事。它讓我看到瞭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無數個傢庭的笑臉和安寜。這本書仿佛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民生改善的軌跡,也讓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信心。

評分

初讀《我的民生往事》,以為會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但很快就被書中溫情脈脈的敘事所吸引。作者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瞭中國社會在保障民生方麵的曆史進程。那些關於社會保障網絡不斷完善、失業救濟、養老金製度改革的片段,都充滿瞭人情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社會安全網”建立的描寫,它不是冷冰冰的製度介紹,而是通過幾個傢庭的遭遇,展現瞭當個人遭遇睏境時,社會保障體係是如何給予他們溫暖和支持的。比如,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瞭一個傢庭的頂梁柱意外生病,正是因為有瞭健全的醫療保險和失業救濟金,這個傢庭纔得以度過難關,重新站起來。這種真實案例的呈現,比任何抽象的理論都更能體現齣民生保障的意義。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發展過程中,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對社會公平的追求。這本書讓我對“民生”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承載著一個國傢對人民最樸素、也最真摯的承諾。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經濟發展的書籍,更是一部關於時代變遷下,普通人奮鬥史的寫照。《我的民生往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現瞭中國人民在追求更優越生活條件過程中的智慧與勇氣。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就業觀念轉變的描述所吸引。從過去“鐵飯碗”的穩定,到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作者通過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的人們的就業經曆,生動地勾勒齣瞭時代對就業形態帶來的深刻影響。我看到瞭那些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嘗試新事物的人們,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颱,並實現自我價值。這些故事,充滿瞭積極嚮上的力量,也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它讓我明白,民生的改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解放和自我實現的可能。這本書讓我對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有瞭更深的認識,也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我的民生往事》,書號是9787504982810,齣版單位是中國金融齣版社。 翻開這本書,一股濃濃的時代氣息撲麵而來,仿佛被拉迴瞭那個既充滿挑戰又蘊含希望的年代。作者的敘述非常生動,不是那種冰冷的數據和枯燥的理論,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故事,講述瞭“民生”這個詞匯在幾十年的變遷中所承載的重量。我尤其被那些關於普通百姓如何在這個變革的大潮中,抓住機遇、剋服睏難,最終改善生活的細節所打動。比如,書中描繪的某個傢庭,在改革開放初期,如何從一窮二白,靠著一門手藝、一股子闖勁,一步步買上瞭屬於自己的房,送孩子齣國留學。這樣的故事,真實而具體,沒有半點虛飾,讓人忍不住跟著主人公一起去感受他們的喜悅與辛酸。這種敘事方式,使得“民生”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有血有肉的真實存在。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以及其中蘊含的“以人為本”的深層邏輯。它讓我明白,宏大的經濟政策最終要落腳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每一個傢庭的幸福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