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亲历者》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陕西
  • 古建筑
  • 中国美学
  • 传统建筑
  • 文化遗产
  • 历史
  • 旅游
  • 建筑摄影
  • 古今对比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25537
商品编码:2992278356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

定价:58.00元

售价:43.5元,便宜14.5元,折扣75

作者:《亲历者》编辑部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3225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
解剖式赏析陕西地区保存完好、文物价值高、欣赏价值高的传统建筑:
◎100 座陕西建筑巨作详细剖析。
◎27个陕西经典古镇、古村、古街、名山。
◎300 幅精美的建筑全景、建筑细节照片。
◎30 幅精细建筑透视手绘图、建筑群俯瞰图。
◎拉线图解式赏析老祖宗传给后人的建筑瑰宝。
◎专题介绍建筑摄影技巧、中国传统建筑发展脉络。
◎直观的陕西古建筑分布图、陕西建筑历史大事记。
◎交通、门票、住宿、美食、周边景点等实用旅游资讯。没有术语,只有艺术,只有建筑的故事……

内容提要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 陕西(第2版)》是一本介绍陕西古建筑的旅游图文书。本书从陕西保存完好的古塔、古城墙、寺庙、窑洞民居中,遴选出大雁塔、西安古城墙、姜氏庄园、周公庙、党家村等30余座古建筑(群),用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清晰地阐明了这些古建筑(群)的艺术特征、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同时,与建筑相关的历史故事、建筑知识、民风民俗、摄影技巧,书中也有介绍。

目录

目录

陕西建筑历史篇 4

陕西建筑鉴赏篇 8

陕西建筑行摄篇 18

陕西建筑巨作篇 22

PART 1

西安

大雁塔 32

西安古城墙 44

化觉巷清真大寺 54

西安钟鼓楼 62

西安碑林 68

兴教寺 76

水陆庵 82

PART 2

陕西北线

三原城隍庙 88

药王山 98

宝塔山 106

清凉山 112

李自成行宫 120

姜氏庄园 126

佳县 136

PART 3

陕西西线

彬县大佛寺 148

昭仁寺 156

法门寺 160

周公庙 170

张良庙 176

勉县武侯祠 184

青木川古镇 194

PART 4

陕西东线

华清池 204

华山 214

韩城博物馆 228

司马迁祠 234

党家村 240

船帮会馆 250

示意图目录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 34

大雁塔 36

玄奘取经路线 38

西安古城 46

西安城墙南门 50

化觉巷清真大寺 56

西安钟楼 64

西安碑林 70

兴教寺 78

水陆庵诸圣水陆殿 83

三原城隍庙 90

药王山 100

宝塔山 108

清凉山 114

李自成行宫 122

姜氏庄园中院和上院 128

“靠崖”式窑洞 130

佳县导览 138

香炉寺 143

法门寺 162

法门寺博物馆 166

周公庙 172

张良庙 178

勉县武侯祠 186

青木川古镇 196

华清池 206

华山 216

华山玉泉院 220

华山西岳庙 222

韩城博物馆 230

党家村 242

船帮会馆花戏楼 252

8.3 下跌趋势中的MACD 操作策略178

8.3.1 DIF 反弹到0轴上方. 178

青松建化(600425)——DIF 反弹到0 轴上方 179

精工钢构(600496)——DIF 反弹到0 轴上方 179

8.3.2 DIF 创新低. 180

科达洁能(600499)——DIF 创新低 180

西昌电力(600505)——DIF 创新低 181

8.3.3 DIF 紧靠0 轴下方横向运行时股价企稳182

哈空调(600202)——DIF 紧靠0 轴下方横向运行时股价企稳. 182

罗顿发展(600209)——DIF 紧靠0 轴下方横向运行时股价企稳. 183

8.3.4 区分反弹和反转. 183

中电远达(600292)——下跌行情中的反弹. 184

维维股份(600300)——下跌行情中的反转. 185

8.4 震荡趋势中的MACD 操作策略185

8.4.1 震荡趋势持续时间相近. 185

恒顺醋业(600305)——震荡趋势持续时间相近. 186

华菱星马(600375)——震荡趋势持续时间相近. 187

8.4.2 DIF 线与0 轴重合. 187

积成电子(002339)——震荡上涨趋势中DIF 与0 轴接近重合 188

富临运业(002357)——震荡上涨趋势中DIF 与0 轴接近重合 188

大西洋(600558)——震荡下跌趋势中DIF 与0 轴接近重合. 189

金晶科技(600586)——震荡下跌趋势中DIF 与0 轴接近重合 190

8.4.3 DIF 与股价两次探底. 191

上海科技(600608)——DIF 与股价两次探底 191

中华企业(600675)——正确辨认DIF 与股价两次探底形态. 192

第9章 MACD结合形态理论的波段操作策略.193

9.1 形态理论概述.194

9.1.1 5 种经典反转形态 194

9.1.2 经典整理形态. 199

9.2 MACD 与形态理论的实战结合 202

9.2.1 MACD 与头肩顶(底)形态 202

华仪电气(600290)——MACD与头肩顶形态. 202

敦煌种业(600354)——MACD与头肩底形态. 203

9.2.2 MACD 与双重顶(底)形态 204

江西铜业(600362)——MACD与双重底形态. 204

海润光伏(600401)——MACD与双重顶形态. 205

9.2.3 MACD 与三重顶(底)形态 206

中兴通讯(000063)——MACD与三重底形态. 206

ST生化(000403)——MACD与三重顶形态. 208

9.2.4 MACD 与持续整理形态 208

湖北广电(000665)——上涨趋势中的MACD与持续整理形态 209

环球(000718)——下跌趋势中的MACD与持续整理形态 209

0章 MACD结合波浪理论的波段操作策略.211

10.1 波浪理论概述212

10.1.1 波浪理论原理.212

10.1.2 波浪的特性.214

10.2 MACD 与波浪理论的实战运用.221

10.2.1 MACD 指标与推进一浪221

南宁糖业(000911)——MACD指标与推进一浪.221

泸天化(000912)——MACD指标与推进一浪.222

10.2.2 MACD 指标与推进三浪223

吉林化纤(000420)——MACD指标与推进三浪.223

厦门港务(000905)——MACD指标与推进三浪.224

10.2.3 MACD 指标与推进五浪224

深纺织A(000045)——MACD指标与推进五浪.225

10.2.4 MACD 指标与调整浪226

川化股份(000155)——MACD指标与调整浪.226

1章 MACD交易系统227

11.1 交易系统 228

11.1.1 交易系统三要素. 228

鹿港科技(601599)——买点后的可能性. 229

平煤股份(601666)——买点后的可能性. 230

滨化股份(601678)——根据买点确定止损位 231

潞安环能(601699)——仓位的确定 232

11.1.2 对交易系统的认识误区. 233

11.1.3 如何建立高成功率的交易系统. 234

11.1.4 建立交易系统中的误区. 235

11.2 用MACD 指标建立交易系统 236

11.2.1 中长线交易系统. 236

11.2.2 波段交易系统. 237


作者介绍

《亲历者》编辑部是一个由多位有丰富旅行经验、长期编写旅游类图书的专职作者,以及一批热爱行走、热爱文字的撰稿人组成的专业编写团队,曾编写过“Follow Me系列”“Let's Go系列”等一批深受读者好评的旅游类书籍。

文摘






序言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建筑、对历史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读者的旅行指南与深度解读。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河中,古建筑不仅是石木砖瓦的堆砌,更是凝聚了古代人民智慧、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独特载体。它们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承载着文化的记忆。本书聚焦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带您深入探寻这片土地上令人惊叹的美古建筑,感受历史的脉搏,领略东方建筑艺术的精髓。 第二版,传承与升华 相较于初版,本次修订力求在内容深度、广度、时效性以及阅读体验上都实现显著的提升。我们不仅保留了那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古建筑,更增加了许多近年来新发现、新整理的重要遗址和建筑,力求全面展现陕西古建筑的丰富多样。在解读方面,我们邀请了多位建筑史、考古学、民俗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建筑的价值、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工艺技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入、更专业的剖析,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更能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厚学识。此外,本书在图片的选择和排版上进行了优化,力求以更清晰、更生动的视觉呈现,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身临其境,感受古建筑的宏伟与精致。 不止于观赏,更在于理解 本书并非简单的景点介绍,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们相信,真正理解一座古建筑,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历史的维度: 每一座建筑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设计、选址、材料乃至修缮过程,都烙印着时代的痕迹。我们将追溯这些建筑的起源,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作用,它们如何见证王朝的兴衰、文化的交流与民族的融合。从周秦汉唐的雄浑大气,到宋元明清的精致婉约,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您可以触摸到不同时代的建筑脉搏。 文化的维度: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也反过来塑造文化。本书将深入挖掘陕西古建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民俗习惯、艺术审美等多元文化元素。例如,道教宫观的清幽静谧,佛教寺院的庄严肃穆,皇家宫殿的恢弘壮丽,士大夫园林的曲径通幽,关中民居的朴实厚重,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理想。 艺术的维度: 陕西古建筑在结构、造型、装饰等方面,展现出中国古代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创造力。我们将详细介绍斗拱的榫卯智慧,梁架的力学精妙,屋顶的曲线优美,墙体的装饰纹样,以及彩绘、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让读者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东方韵味和艺术魅力。 技术的维度: 古代建筑是智慧的结晶,其建造技术在当时是顶尖的。本书将尝试揭示古代工匠们如何运用本土材料,如何进行精密的测量与规划,如何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从夯土的坚实,到木构的灵活,再到砖石的耐久,每一次的实践都充满了智慧与挑战。 精选陕西,亮点纷呈 陕西,这片土地承载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记忆。从帝王陵寝到佛寺道观,从古城墙到民居院落,每一处都弥足珍贵。本书精选了以下几个核心区域和代表性建筑,力求全面而深入: 帝王之都——西安: 秦始皇陵博物院: 不仅仅是兵马俑,更是秦帝国宏大帝王陵墓制度的缩影,其地下宫殿的设计理念、工程规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我们将从建筑与礼制的角度,解读这座“地下王国”的非凡之处。 汉阳陵博物院: 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在此得以充分体现,独特的地面建筑与地下遗址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以及“文景之治”下简约而务实的建筑风格,都值得深入探究。 唐长安城遗址(大明宫、未央宫、长乐宫等): 虽然大部分主体建筑已湮灭,但通过考古发现和遗址公园的展示,我们可以窥见盛唐时期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宏大规模和先进理念,体会“长安”作为世界中心的恢弘气象。 西安城墙: 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其夯土技术、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历史变迁,都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军事防御的宝贵财富。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佛教东传的标志性建筑,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大雁塔不仅是唐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我们将解析其建筑结构、宗教意义及历史价值。 小雁塔与荐福寺: 另一座见证唐代佛教兴盛的古塔,其风格与大雁塔有所不同,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宗派的建筑特点。 崇圣寺三藏塔: 鲜为人知的唐代建筑,代表了当时独特的佛教塔院建筑风格。 三秦大地,风骨犹存: 延安: 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等,虽然年代相对较近,但其建筑风格与所处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连,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红色文化。 咸阳: 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等汉代帝王陵墓,从夯土台、封冢的规模,到陵寝的布局,都展现了汉代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墓葬制度的演变。 华山: 作为五岳之一,华山上的古建筑,如玉泉院、长空栈道旁的庙宇等,虽然规模不大,但其依山而建的巧妙构思,以及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别具一格。 乾陵: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陵,其宏大的封土、精美的石刻(如无字碑、述圣纪碑、石人石马等)以及乾陵博物馆,都体现了盛唐时期帝王陵寝的最高成就。 法门寺: “世界寺”法门寺,因其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而闻名于世。本书将重点解读其地宫建筑的精巧设计、佛教建筑的演变,以及塔院的格局。 彬县大佛寺石窟: 展现了北魏晚期至北周时期的佛教艺术,其石窟的造像风格、建筑结构,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 扶风县的护国寺塔: 见证了宋代佛教建筑的风格。 宝鸡市的关帝庙、秦公一号大墓: 从军事到政治,从战神崇拜到早期秦国的辉煌,这些建筑和遗址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中民居: 窑洞: 这种独特的黄土高原建筑形式,以其冬暖夏凉、就地取材的特点,成为陕西民居的标志。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窑洞(如平地窑、崖窑、砖券窑等),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合院与马头墙: 在关中平原,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依然广泛存在,配以高耸的马头墙,既有防火的功能,也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景观。我们将分析其布局、结构和装饰特点。 祠堂、戏楼: 在乡村地区,祠堂作为宗族活动的中心,戏楼作为娱乐场所,都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体现出地方建筑的特色。 阅读本书,您将收获: 一份详尽的陕西古建筑地图: 覆盖西安、咸阳、延安、宝鸡、铜川等地的主要古建筑遗址和保护单位,并附有清晰的地理标识和参观建议。 一个专业的导览视角: 由建筑史、考古学、历史学专家撰写的深度解读,深入剖析建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技术工艺。 一次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精美的摄影作品,真实还原古建筑的宏伟与细节,配合精心设计的版式,让阅读过程充满美感。 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您将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亲身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与历史对话,与先贤共鸣。 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本书不仅介绍建筑本身,更关注建筑背后的故事、精神和价值,帮助您建立起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整体认知。 本书适合: 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历史、考古、建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计划前往陕西旅游,希望深度体验当地历史文化的旅行者。 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读者。 所有珍视民族文化遗产,渴望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之美的人们。 “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 ,将是您探索这片沃土上辉煌建筑遗产的最佳伴侣。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回声中,寻找那些沉默而伟岸的文明印记,感受中国古建筑带来的震撼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第一感觉是“重磅”。它的分量不仅仅体现在物理重量上,更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最喜欢它将“野史”与“正史”巧妙融合的叙事方式。很多官方资料里一带而过的小型建筑,比如某个偏远山区的精美牌坊、某个家族祠堂的藻井,在这本书里却获得了详细的图文介绍,配有精细的手绘剖面图,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陕西建筑多样性的认知。以往总觉得陕西的建筑就是兵马俑、大雁塔那几样,这本书则彻底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从恢弘到朴素、从宫廷到民间的完整光谱。翻阅过程中,我甚至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这本书里介绍的建筑类型,至少涵盖了十种以上,从夯土台基到砖石结构,从木构架到拱券技术,覆盖面之广,令人叹服。它真正做到了“寻找”,而不是“陈列”。

评分

这本书的再版确实带来了很多惊喜,我特意对比了前一个版本,这次的升级体现在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细节补充的丰富性上。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尤其关注建筑在时间流逝中的“修复与变化”。这本书里有一个专门的章节,对比展示了几处重点保护建筑在近十年间的保护性修缮前后的照片,这种对比极具教育意义,让人深思现代技术介入传统保护的边界和智慧。书中对建筑材料的论述也十分到位,比如关中地区特有的“三合土”的配方和应用,以及为什么某些地基会使用特定的卵石层来应对关中地区特有的地下水问题,这些技术层面的剖析,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古人“就地取材”的智慧。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建筑师,带着你走过漫长的历史长廊,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有见地,绝非走马观花式的介绍。

评分

说实在的,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陕西”这个地缘标签来的,因为我对关中平原的历史情有独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就很舒服,印刷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描绘古城墙夕阳下剪影的照片,那种苍凉和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心头一紧。但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介绍那些宗教建筑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虔诚的态度。它没有过度渲染神秘色彩,而是冷静地分析了佛教、道教艺术如何在建筑上留下印记,比如某个塔的层数、某处壁画的配色所蕴含的佛经哲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这本书在标注每一个建筑的年代、工匠、材料来源时,都做得极其详尽,这对于做深度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的资料库。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哪里有好风景”,而在于“告诉你这风景好在哪里,好在哪一段历史里”。

评分

这本精装本的《寻找中国美古建筑:陕西(第2版)》我入手有一阵子了,说实话,初看的时候是被它厚实的质感和封面那种沉稳的色调吸引的。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建筑痴迷了多年的“老粉”,我尤其钟爱那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大气,大量高清的摄影作品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空间,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身临其境,直接触摸到那些斑驳的砖石和精巧的斗拱。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宏伟宫殿的描摹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陕西民间那些低调却充满生命力的四合院、古村落的细节。比如,书中对某一处陕北窑洞的剖面图和光影捕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呈现,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意味,远比干巴巴的文字介绍要来得震撼人心。我甚至根据书中的一些线索,自己规划了一条“非著名”古建小路,周末驱车前往,那些被游客忽略的角落,在书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种发现宝藏的激动,难以言喻。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位老匠人对我低声诉说的家族秘史。

评分

最近刚读完这本关于陕西古建的书,感觉收获实在太丰厚了,简直是知识密度超高的一本“视觉盛宴”。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学术深度和大众接受度的完美平衡。它不像一些纯粹的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但又比市面上那些浮光掠影的旅游画册要扎实得多。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建筑结构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比如讲解榫卯结构时,那种将复杂的力学原理比作人体骨骼的描述,即便是对外行如我,也能立刻领悟其中的精妙。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历史背景的梳理脉络清晰,每一处古建筑的兴衰,都紧密地联系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变迁,让你在欣赏美的同时,也理解了“美”是如何在特定时空中被孕育出来的。我合上书本,再看向那些我熟悉的陕西历史遗迹,眼光完全不一样了,仿佛多了一副“透视镜”,能看到过去几百年间,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如何呼吸、如何劳作,建筑不再是孤立的石头堆,而是活着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