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缩印本)
定价:29.80元
作者:祝鸿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01038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字典属于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以形音义辨析为特色,供大中学生、语文教师、古文自学者和古文爱好者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使用。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以常用者为主,虽不常用但见于名篇者也酌收。字头下还收了一部分词语和成语。另设有知识窗、典故、提示和辨析。内容丰富,功能强大。
内容提要
★ 一部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
★ 专家编写,收字丰富,释义精当,功能完备。
★ 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
★ 字头下酌收词语和成语近4 000条。
★ 设知识窗项,介绍一些语言文化常识。
★ 设典故项,指明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词句。
★ 设辨析项,指出有关字词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 设提示项,指出有关字词在形音义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个附录,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 一部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
★ 专家编写,收字丰富,释义精当,功能完备。
★ 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
★ 字头下酌收词语和成语近4 000条。
★ 设知识窗项,介绍一些语言文化常识。
★ 设典故项,指明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词句。
★ 设辨析项,指出有关字词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 设提示项,指出有关字词在形音义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个附录,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
★ 配有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相为印证。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语、成语目录
典故目录
知识窗目录
辨析目录
提示目录
正文
附录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汉字结构分类表
(三)汉字笔画名称表
(四)汉字笔顺规则表
(五)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六)新旧字形对照表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籍爱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编纂粗糙、解释含糊的工具书,它们不仅浪费时间,更可能将人引入歧途。但这本书,显然是出自一位真正懂得古汉语精髓的大家之手。它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一些典故的出处和本义的溯源上,处理得极其审慎和到位。例如,它对于那些具有多重文化负载的词汇,总能给出循序渐进的解释链条,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特定的语境意义,层次分明。这种严谨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我阅读原典的信心。我不再需要频繁地在多本参考书之间来回切换,这本工具书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可靠的知识体系,让阅读过程变得连贯而流畅。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古籍工具书琳琅满目,大多追求新颖的排版或者加入过多的现代解释,反而冲淡了原有的古朴韵味。而我钟爱这本书,恰恰在于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历经时间考验的沉稳气质。那种双色缩印的处理,看似是技术上的妥协,实则是一种高明的智慧体现,既保证了信息密度,又维持了视觉上的清晰度和美感。我尤其关注它在例句选择上的独到眼光,那些被精心挑选的引文,往往能精准地展现该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侧重,这对于撰写学术性的考据文章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次翻找一个生僻字,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是其他速查工具无法给予的,它需要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笔画背后的深意和历史的重量。
评分这本厚重典雅的字典,初次上手时便被其扎实的质感所吸引。翻开扉页,那内敛的字体设计和精良的纸张处理,无不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作为一名沉浸在古典文献阅读中的爱好者,我深知工具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释义本身,更在于其编纂的严谨性和检索的便捷性。我期望它能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伙伴,如同古代学者手中的竹简般可靠。尤其欣赏它在字形演变和多义词辨析上所下的功夫,那些微妙的语境差异,往往是理解一篇古文精髓的关键所在。阅读那些晦涩难懂的篇章时,手中的这本字典,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我穿越文字的迷雾,直抵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仅是字典,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深处的窗口,每一次查阅,都像是进行一次与先贤的无声对话。那种沉静而有力的知识支撑感,实在令人安心。
评分我之前用过好几本所谓的“权威”古籍字典,但总觉得它们更像是辞书的百科全书,知识点罗列过多,反而显得失焦。这本字典给我的感受是“少即是多”的极致体现。它聚焦于“常用”二字,却将常用的字词解释得极其精深透彻,没有丝毫的冗余。它的排版虽然是缩印本,但通过巧妙的字号和间距控制,使得阅读疲劳感降到了最低。我最欣赏的是其对古今异义词的对照处理,那种清晰的界限划分,避免了我们在现代汉语思维定势下对古文产生误读。它就像一位沉默却技艺高超的老师,引导你一步步校准自己的认知框架,让你真正学会如何“用”古字,而不是仅仅“认识”古字。这种实用性和学术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辅助研究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文集。坦白讲,很多现代版的字典在处理这个时期的特定用词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或者直接套用后世的解释,导致理解偏差。而这本,给我的感觉是更加“接地气”,它似乎更贴合那个特定时代的语言脉络。我喜欢它在某些复杂结构词汇旁标注的细微声韵提示(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音韵学的,但这些附带信息很有启发性),这让我对古人诵读这些文字时的节奏感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它不是一本让你走马观花的字典,而是需要你投入心神去钻研的案头重器。每一次合上它,都感觉自己的学识又积累了一层坚实的基石,那种充实感,是其他数字工具完全替代不了的——毕竟,纸张的触感和墨香是无可替代的记忆锚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