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半寸情书
定价:36.00元
作者:林一苇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33116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关于情人节邮票、关于玫瑰、关于童话的书,是童话作家林一苇《玫瑰花的问候》的续集。这本书保持了《玫瑰花的问候》美丽的和飞升,比《玫瑰花的问候》更加温暖和喜悦。这是一本任性、恣肆浩荡、轻轻颤栗、有玫瑰花香、引你入梦的书。作者林一苇用宗教般的情怀,告诉你能想象到和根本无法想象的爱的童话、爱的故事、爱的传奇、爱的神话、爱的缘法、爱的语言、爱的感悟、爱的箴言、爱的梦幻、爱的习俗、爱的真谛、爱的宗教、爱的叩门声。告诉你他在万水千山行走中,看到、听到、悟到的爱情风景。美丽的爱情传说,美丽的邮票,美丽的心情,在感动的一刻用美丽的笔写就,如品赏一股春风和一杯醇酒。
目录
作者介绍
林一苇,1973年生,童话作家、诗人、收藏家、装置艺术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华人情人节邮票收藏人,世界情人节邮票博物馆馆长。有著作《一个叫窦唯de孩子》、《一只小猪天上飞》、《玫瑰花的问候》、《兰阳菜谱》行世。他提倡童话要“诗意的写作”,在中国个提出了“成人童话”的概念。他的童话丰盈蕴籍而干净倚丽,语言极具弹性,充盈着美丽的忧伤和诗意,具有天才的想象力和令人击节的创意。他被许多评论家认为“这个时代为数不多让我们感到文字高贵的人,中国真正有望成为童话大师的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带着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配合着某种古典花纹的晕染,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一个充满故事感的氛围里。我通常对封面比较挑剔,但这一本,我光是捧在手里,都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仿佛蕴含着无数秘密的重量。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字体选择既不显得过于现代以至于破坏了整体的调性,又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快速浏览时也不会感到拥挤和疲惫。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细节,有些章节的开头或者重要的转折点,会用一些非常精妙的小插图或装饰性边框来点缀,这些小小的视觉元素,虽然不直接叙事,却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仿佛每个章节都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等待着被展开。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结实耐用,完全不像那种一翻开就会散架的廉价印刷品,感觉可以珍藏很多年。我猜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像它的外在一样,精致且富有层次感,光是翻阅的过程就享受到了极大的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独树一帜,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美文”,而是一种带着泥土芬芳的、沉静而有力的表达。它更像是老匠人手里那把用了几十年的刨子,每一刀下去,都能看到木材最真实的纹理,毫不矫饰,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注意到作者非常善于使用短句和排比,这使得情感的递进显得非常自然且具有爆发力,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是压抑已久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出口。而且,书中对一些专业领域或者特定文化背景的描绘,显示出作者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那种严谨性让人非常信服。比如描述某种传统工艺流程时,那种条理清晰、专业术语运用得当,丝毫没有生硬感,反而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坚实可靠的基调。这种对细节的尊重,让整个虚构的世界也变得格外真实可信。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我看来,是它所探讨的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触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刻意回避的、关于时间、记忆和失落的核心命题。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理解的框架。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时间流逝”的方式,它不是线性的,而是像水波纹一样不断地向外扩散,过去的事情总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影响着当下。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地去梳理和连接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线索,这种“被挑战”的感觉,恰恰是阅读的乐趣所在。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并非因为情节复杂,而是因为被其中蕴含的哲理触动,需要时间来消化那种微妙的情绪和思想的重量。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副产品价值也极高。我个人现在正尝试开始学习某种新的技能/研究某个历史时期,而书中穿插的那些看似随意的背景知识或历史典故,竟然成了我寻找新灵感的宝库。作者的知识储备之丰厚令人惊叹,但最厉害的是,他/她能将这些知识点,毫不费力地融入到人物的对话或环境的描写中,它们就像是河流中的鹅卵石,自然存在,却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提供情感体验,更可以成为拓宽我们认知边界的工具。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探险,出来时,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收获远远超出了书本的定价本身。
评分初读几页,就被作者那近乎于手术刀般精准的文字解剖能力所震撼了。他/她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近乎病态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充满了矛盾与挣扎的活生生个体。每一个决定,每一个犹豫,都仿佛能找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影子,那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想的”的共鸣感,让人忍不住放下书卷,陷入长久的沉思。特别是对环境和氛围的渲染,简直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我能清晰地“闻到”故事中那种潮湿的、带着年代感的空气味道,能“看到”窗外光影在墙壁上拉长的轨迹,这种感官上的全方位调动,让阅读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摄入,而更像是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妙,时而急促如骤雨,将人推入高潮的漩涡,时而又放得很慢,如同老钟摆般沉稳地打磨着细节,让人在期待与平静中反复切换,极大地吊足了胃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