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用 异体成语词典
定价:25.00元
作者:许肇本,段益民 撰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3-01
ISBN:9787506810531
字数:360000
页码:4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界一为在一组同源、同(近)义的成语中,使用频率高的为通用成语,其他为异体成语。本书共收常用的通用·异体成语1045组。每组以通用成语列止。异体成语不另列参见条目,以省篇幅。 每组成语中,通用成语效前面,用“一般只收通用成语的用例,但有时也收异体成语的用例。例句大都选自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这类例句都标明出处。但个别成语的用例也可能作者自撰,这类例句不标明出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我尤其喜欢它纸张的质感,摸起来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工具书。内页的排版也做得相当用心,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间距适中,即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别提那封面设计上的细微纹理,据说模仿了古代书籍的装帧工艺,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摆在书架上也绝对是件赏心悦目的摆设。我之前买过几本号称“权威”的工具书,结果拿到手发现纸质粗糙,印刷模糊,很快就束之高阁了。但这一本,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种匠人精神,让人愿意拿起它,去探索那些深藏在文字背后的奥秘。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特殊的符号标注,似乎是用于区分不同使用语境的细微差别,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一个追求准确表达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整体而言,这本词典的物理呈现,已经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基本范畴,更像是一件精致的文化载体。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阅读古籍时的语感把握。很多时候,虽然单个字的现代意思大致能猜出来,但当它们组合成一个成语,尤其是一些结构非常新颖、不按常理出牌的“异体成语”时,总感觉自己只是在“翻译”,而非真正地“理解”作者当下的情感和意图。这本词典的编撰者显然深谙此道。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A+B=C”的组合,而是非常注重词义的“场域”分析。例如,书中对某个描述“悲伤”的异体组合的解释中,特别提到了它在唐代诗歌中特有的那种“含蓄内敛”的悲怆感,与宋代词作中那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跨越时代的语境对比,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古典文本的鉴赏层次。以往我总觉得阅读古文像是在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而使用这本书后,我感觉那层玻璃正在慢慢变薄、变透明。它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历史性的视角来看待语言的演变,让我对“活的”汉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作一套静止的规则来死记硬背。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强调“包邮”或“满额赠送”的促销活动,但说实话,大多数时候这些附加的优惠都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买回来的东西质量往往平平。然而,对于这本《满28包邮 通用 异体成语词典》,我必须承认,它的实际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标明的价格。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于“通用”这个词的诠释是极其负责任的。它并非简单地将所有罕见字词一股脑堆砌,而是煞费苦心地对每一个词条进行了“使用频率”和“适用领域”的划分。比如,某些词汇明确标注为“仅见于宋代官方文书”,而另一些则被标记为“民间俗语的早期变体,现代文学中偶有借鉴”。这种精准的定位,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材料,快速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避免了被大量冗余和不相关的资料淹没。坦率地说,我现在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部活态的汉语演变史料集,而不是一本简单的查找手册。它提供的知识密度之高、信息校验之严谨,使得我对它“满28包邮”的定位感到有些“低估”了它的内涵。如果未来能有配套的数字化版本,能够支持词条之间的交叉索引和溯源,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极其巧妙,这一点必须大加赞赏。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要准确回忆起一个模糊的异体词语的全部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往往只能记得其中的一两个特征鲜明的字,或者大概知道它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人性化。它采用了多维度的检索入口,不仅仅支持标准的拼音或部首查找,更令人惊喜的是,它竟然收录了一个“结构特征联想索引”。比如,如果你记得那个词语里有一个“龘”字旁的变体,或者它描述的是一种“颜色+动作”的组合,系统都能提供合理的引导。我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输入了几个我自己随手画的、有些潦草的半猜半蒙的字形描述,结果系统竟然奇迹般地推荐出了最接近的几个词条,这简直是文学考古的“透视眼”。这说明编纂团队在构建数据库时,考虑到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信息缺失”和“记忆模糊”等现实困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的象牙塔内做纯粹的理论整理。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怀,让它从一本高冷的学术工具,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日常助手。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祖父留下的几卷手稿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里面反复出现了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结构奇特的汉字组合,它们看起来像是成语,但又明显偏离了现代汉语的常用范式。我试着用网络上的主流词典和App查询了好几次,结果都一无所获,甚至连最基本的词条都找不到,这让我一度非常沮丧,觉得这些珍贵的家族记忆可能要永远蒙尘了。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同事无意中提到了“异体”这个概念,并推荐我寻找专门的异体字或罕见词汇的工具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此书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仅仅是查阅了其中三四个最困扰我的词组,竟然都在这本书中被清晰地收录和解释了!作者不仅给出了它们的标准写法,更重要的是,还详细考证了这些词语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语境和演变轨迹,甚至还有旁注说明了它们与现代规范用语的区别。这种深入骨髓的考据,远非一般的浅尝辄止所能比拟。它为我打通了解读家族历史的关键一环,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任何快速搜索工具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守护了那些快要被时代遗忘的文字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