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华成语大词典-第二版 |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宋永培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10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5790297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一本功能全面实用强大的成语词典!
成语是汉语言宝库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恰到好处地运用它,能产生妙语连珠、妙笔生花的效果。本书突出简明、实用的特色,具有以下特点: 1.收词丰富 全书收录成语17000条,注重收录现在还在使用的活成语,能满足学生及广大文字工作者的需要。 2.例句古今并重 在简明的古例外适当增加了现代汉语例证,改变了厚古薄今、反复援引古例的模式,便于读者理解、使用成语。 3.功能完备 除必备功能外,还有出处、近义、反义、提示、用法等功能。
宋永培(1945-2005),男,汉族,四川雅安人。中国《说文解字》研究*。曾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后被引进到中国人民大学,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前言 1凡例 3词目首字音序索引 5正文 1—1361词目笔画索引 1362
我对这本工具书的期待,还体现在它在收录新成语和“活成语”方面的反应速度。语言是活的,成语的生命力也在于它不断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表达需求。虽然大部分的精力应该放在经典成语的梳理上,但我更看重它对近现代出现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四字格表达的吸纳程度。当然,这里需要一个平衡点,既不能盲目追逐潮流,把一些转瞬即逝的网络热词也算作“成语”,但也不能对那些已经融入日常交流的创新表达视而不见。理想中的词典,应该能为这些新生的表达提供一个审慎的评判空间,标明其来源和使用频率。此外,版式设计中的辅助信息也非常关键,比如有没有提供成语的声韵标注,对于不熟悉古代发音的读者来说,这能极大地帮助他们朗读和记忆。我希望它能做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与当代读者的沟通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史爱好者,我对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购买这本词典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想解决日常阅读中遇到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成语困惑。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凭感觉使用的成语,一旦深究起来,其本义可能与我们现用的意思相去甚远。因此,一个优秀的成语词典,必须要有对“正用”和“偏用”的清晰界定。我尤其关注那些带有褒贬色彩的成语,它们的感情色彩在不同时代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其恰当的使用分寸。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现代语境下的使用误区分析,或者针对不同文体(比如公文、新闻报道、文学创作)的适用性给出建议,那简直就是太棒了。这不再是一本简单的字典,而更像是一位严谨的文字导师,引导我们正确地驾驭语言的艺术。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的评判标准往往比较挑剔,尤其是像成语词典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它对成语的溯源和引申义的阐述是否到位。很多旧版的词典只是给出一个非常刻板的解释,对于成语背后的典故、历史背景,往往是一带而过,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够带我回到历史现场的描述,比如某个成语最初是怎么产生的,在历史长河中它的含义是如何演变的。如果能像一部小型文化史一样去解读这些四字格的精华,那才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大词典”。另外,检索系统的友好度也很重要,毕竟工具书是用来看的,如果查找起来费时费力,再好的内容也会大打折扣。我更倾向于那种结构严谨,查阅方便的设计,最好是能兼顾学术的严谨性和普通读者的易用性。希望这本书在这方面能给我带来惊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收录量大”这个层面。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号称是收录最全的成语词典,说实话,我对这种“大词典”的期待总是很高,希望它不仅仅是把成语堆砌起来,更能在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拿到手沉甸甸的,初翻了一下,纸质和装帧看起来都挺不错,让人有种物有所值的初步印象。我这个人对文字的考究比较深,尤其是在阅读古典文学或者需要精确表达的时候,一个恰当的成语能让文字瞬间生辉。我尤其关注那些容易被误用、或者在不同语境下含义有细微差别的成语,期待这本厚重的工具书能提供清晰的辨析。比如“戛然而止”和“戛然而止”的细微差别,或者“罄竹难书”在现代语境下的使用边界,这些都是我希望深入了解的。如果它能提供丰富的例句,最好是能引用一些经典的文学出处,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理解成语的“来龙去脉”。目前来看,它的排版似乎很清晰,希望内容也能像外观一样扎实可靠。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工具使用者角度来看,一本好用的词典,它的“耐用性”和“便携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尽管这本看起来分量十足。我的主要疑问在于,如此厚重的版本,是否在细节的打磨上有所欠缺?比如,字体的大小和字距,是否经过了长时间阅读的优化?很多大词典为了塞入更多内容,往往会牺牲阅读体验,把字印得过小,或者行距过于拥挤,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用户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我希望它在追求“全”的同时,没有牺牲“易读”这个基本诉求。如果它的编排逻辑能够清晰地将成语按笔画、拼音或首字进行分类检索,并且在不同分类之间切换自如,那么它就能成为我书架上不可替代的常备工具。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我需要的知识精准地呈现在眼前,而不是让我淹没在浩瀚的字海之中,这一点,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