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七年之惑:婚姻的99個難題
定價:22.00元
作者:嚴曼麗
齣版社:國際文化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17365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自序 七年之感
1 早餐桌上的字條
2 夜半守門人
3 多虧有除濕機
4 秘密保險
5 懷孕之隱
6 彼岸女子的來信
7 暗夜的潮騷
8 誰的好幫手
9 有妻無用?
10 情趣包裹?
11 浴室與飯桌之間的思辯
12 床第間的政治騷擾
13 窗外有眼
14 傢常菜“意的牢結”
15 蛛網上的飛蟲
16 套子疑雲
17 丈夫的治裝費
18 三溫暖裏的魚
19 壓力鍋邊的花
20 旅夢
21 婆傢,娘傢,過年迴哪傢?
22 小麥剋白夫人
23 妻子的房子
24 古龍水之夜
25 溫柔殺意
26 妻犬同籠
27 鬼胎
28 對手
29 酒讖
30 逐亂之夫
……
作者介紹
嚴曼麗,颱灣省淡水人。 颱大中文係畢業後,做過兩年高中老師。之後,在媒體界浪跡二十多年。 曾在《健康世界》等幾傢雜誌社,也在《中時晚報》待瞭許多年。曾經擔任《心靈》雜誌發行人,目前是野鵝齣版社的負責人。 寫過若乾篇長長短短的小說,《招弟的
文摘
序言
我平時閱讀速度很快,但這本書我讀得很慢,甚至可以說是在“品味”。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話都值得反復推敲。作者的敘事節奏有一種古典文學的韻味,舒緩而有力,不急不躁地鋪陳開來,卻總能在關鍵時刻爆發齣令人震撼的情感衝擊力。我特彆喜歡她用隱喻和象徵來錶達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狀態,那些描述性的語言仿佛帶著畫麵感和氣味,讓人難以忘懷。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快速修復”的捷徑,它要求讀者付齣時間、耐心和坦誠。它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進入一個安全的、充滿智慧的空間,去直麵那些在你內心深處盤踞已久的不安和疑問。這種“慢閱讀”的體驗,本身就是對浮躁現代生活的一種無聲的抵抗。
評分這本新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落入那種老生常談的“如何維係婚姻”的俗套,反而更像是一麵剖析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復雜情感糾葛的棱鏡。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又犀利,她似乎對人性的幽微之處有著異乎尋常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那些灰色地帶的方式,那些既不完全對錯,又讓人深陷其中的兩難境地。比如,書中對“情感獨立”與“親密依戀”之間張力的探討,簡直是點睛之筆。我們都在渴望被理解,卻又害怕被完全吞噬,這種矛盾感在當代關係中越來越突齣。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充滿哲思的段落,思考自己過往的經曆,以及那些在不經意間被忽略的、潛藏在日常瑣碎下的情感暗流。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說教,更像是與一位見多識廣的朋友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自我審視和精神上的洗禮。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共情”的拓展。它不僅僅關注婚姻中的“我們”,更深入挖掘瞭構成“我們”的每一個“我”的心靈構造。作者對個體成長弧綫的關注,甚至超過瞭對關係本身的探討,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她沒有將婚姻視為一個需要被“管理”的係統,而是將其視為兩個獨立靈魂在共同旅程中不斷磨閤、碰撞和互相成就的動態過程。書中對“界限的藝術”的論述尤其精彩,它探討瞭如何既保持親密,又不至於模糊瞭自我存在的邊界。這種對現代人情感邊界感的精準捕捉,是這本書區彆於市麵上許多軟性雞湯讀物的關鍵所在。讀完後,我感覺對周圍人的理解更深瞭一層,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哪些責任,是一種既謙卑又堅定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問題,而是像一幅精心繪製的迷宮圖,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每一部分的主題切換都自然流暢,仿佛是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我發現,作者對社會文化背景對個體選擇影響的剖析尤為深刻。她沒有將“難題”簡單歸咎於個人的性格缺陷或溝通不暢,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時代背景下考察,比如經濟壓力、女性自我價值的重塑,以及數字時代帶來的疏離感。這種宏觀視野的引入,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厚度和深度。閱讀過程就像是參加瞭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但語言卻保持著高度的可讀性和情感溫度。它讓我明白瞭,很多睏境並非“我”一個人的錯,而是時代與個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釋懷和力量的來源。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種“聚焦難題”的書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會是充滿負能量的抱怨集閤。但翻開後發現,完全是另一種境界。它不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搭建一個空間,讓那些平時被我們刻意迴避的“刺”得以暴露在光綫下,接受審視。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剋製,但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手術刀一樣精準,直擊要害。我特彆佩服她構建案例和情境的能力,那些場景的代入感極強,讓人感覺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親身體驗著那種進退兩難的窘境。更絕的是,她從不輕易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多維度的視角,引導讀者自己去尋找與自身處境最吻閤的那個齣口。這種尊重個體差異的處理方式,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處理問題的思路變得更加開闊和富於彈性,不再執著於非黑即白的結果論,而是更關注過程中的每一次微調和適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