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词典
定价:58.00元
作者:刘达临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811189360
字数:561000
页码:4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被誉为“中国的金西”的大师刘达临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现代词典》即是老先生多年研究的成果。不同于大家通常理解的对性进行生理方面的研究,《现代词典》对性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包括性生理解剖,性发育与遗传,性心理,,儿童、青少年和性教育,恋爱,婚姻,计划生育和优生,性和法律,性与道德,性疾病和治疗,性文学艺术,中国性文化史和外国性文化史等几个篇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不得不提,简直是业界良心。要知道,工具书这种东西,使用频率极高,经常翻动,纸张的耐用性至关重要。这本词典用的纸张厚实适中,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不像有些廉价词典那样薄脆易撕。油墨印刷的清晰度也令人满意,即便是最小的注音符号也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阅读古籍引文或者精确比对发音时非常关键。我特别关注了它的例句部分,这是判断一本词典好坏的试金石。它的例句选择兼顾了经典文学作品和生活场景,非常具有代表性。不过,在查阅一些涉及到文化典故的词条时,我发现其对背景知识的介绍略显单薄,可能需要读者自行去查阅其他历史或文化书籍才能完全理解该词汇的深层含义。总而言之,作为一本物理形态的图书,它在制造工艺上是无可挑剔的,拿在手里就是一种享受,阅读体验的物理基础打得非常牢固,为长时间的阅读提供了物质保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现代感,简约而不失格调,黑白灰的配色让人感觉沉稳大气。我原本是冲着“现代”二字来的,希望能找到一本紧跟时代脉搏的工具书。拿到手翻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排版布局。字体清晰锐利,行距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查找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不过,作为一本“现代”词典,我期待它能收录更多近五年内产生的新兴网络用语和科技前沿词汇。比如,一些在社交媒体上高频出现的缩写或者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我在这本词典里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多少让我觉得它在“现代性”的覆盖面上稍显保守。当然,对于基础词汇的释义,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很多我原本模糊理解的词语,经过查阅后豁然开朗。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扎实可靠的“经典现代”词典,而非紧追潮流的“即时更新”版本。它的价值在于为我构建了一个稳固的语言基石,但如果想了解当下最新鲜的网络语言风向标,我可能还需要借助其他资源。排版和印刷质量确实是上乘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回归传统的宁静感。在这个信息碎片化、万物皆可“速查”的时代,能够坐下来,捧着一本厚实的纸质词典,进行系统性的检索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我特别喜欢它在词条结构中对词源的追溯。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词汇,探究其本源后,会发现其意义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这种历史的纵深感,是任何电子版工具书难以给予的。然而,这种对“历史”的偏爱,似乎也影响了它对“未来”的接纳。例如,在一些关于“AI”或“元宇宙”等热点概念的词条附近,我没有看到针对这些新概念的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现代释义。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详尽地为你梳理了已有的知识体系,但在面对那些破土而出的新事物时,它选择了保持沉默或者等待更长时间的沉淀。因此,它非常适合需要稳固语言基础的初学者或者希望深入了解词汇演变历史的研究者,但不适合那些急需掌握最新俚语或技术黑话的人群。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校对一篇学术论文中的术语规范性。在这方面,我对《满28包邮 现代词典》的表现是复杂的。一方面,它在处理一些传统学科(如哲学、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时,提供的定义是精准且具有权威性的,引用了许多权威学者的观点来佐证,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但另一方面,我发现它对交叉学科的词汇处理明显不如传统学科精细。例如,在涉及新兴的“计算社会科学”或“认知神经美学”时,很多关键术语要么没有收录,要么给出的解释是比较宽泛、不够聚焦于特定领域的。这使得我在需要严格界定这些前沿术语时,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在线数据库。所以,如果将它定位为一本面向广大普通用户的“综合型”词典,它无疑是合格的;但如果想用它来作为特定专业领域(特别是那些发展迅猛的交叉学科)的“标准参照”,它的覆盖面和深度还有待加强,略微显现出传统出版周期带来的滞后性。
评分拿到这本《满28包邮 现代词典》后,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收录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书面语。我注意到其中对于一些口语化表达和固定搭配的解释非常到位,这对于提升日常交流的准确性帮助巨大。举个例子,里面对“一言难尽”这类常用语的语境分析,远比我过去使用的任何词典都要细致入微,它不仅告诉你这个词的意思,还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最恰当,甚至暗示了使用这种表达时可能带有的情感色彩。这种深入的语用学探讨,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像是一本语言学习的辅导书。然而,让我感到稍许困惑的是,某些收录的词条在解释上显得有些过于学术化,对于非语言专业的普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需要多花一番功夫,术语的嵌套使用略显密集,仿佛开发者默认读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学基础。我希望,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能有更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作为辅助,这样会更符合大众读者的需求。整体而言,它的深度毋庸置疑,但广度上的易懂性还有提升空间,适合那些对语言有钻研精神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