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解词典(第2版)(精)

英汉双解词典(第2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全珍 编
图书标签:
  • 词典
  • 英汉词典
  • 双解词典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英语学习
  • 词汇
  • 第二版
  • 精装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
ISBN:9787557903350
商品编码:2996195166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英汉双解词典(第2版)(精)
  • 作者:编者:周全珍
  • 定价:80
  • 出版社:四川辞书
  • ISBN号:978755790335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6-01
  • 印刷时间:2018-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369

内容提要

周全珍主编的《英汉双解词典(第2版)(精)》共 收英语单词20000余条,短语和习惯用语15000条。这 些词条主要选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 、现行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等。它融英语解 释、汉语释义、例证、词组、派生词等为一体。
    本词 典不同于一般的英汉词典,它具有英汉双解的功能, 不仅可以让使用者正确地理解每个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同时又能让使用者准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是适合普通中学生、大学生及英语自学者使用的工 具书,同时也可作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凡例
正文
附录一
英语常用不规则动词表
附录二
英语度量衡单位对照表
附录三
世界**和地区名一览表
附录四
英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五
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专有名词译名表


世界之窗——多语种实用翻译与文化探索指南 导读: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越语言的障碍,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已成为个人发展与国际交流的关键能力。本书《世界之窗——多语种实用翻译与文化探索指南》并非一部传统的工具书,而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文化地图和实用手册,旨在为致力于提升跨语言沟通能力、深入探索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趣味的学习路径。本书汇集了来自不同语系的精选词汇、地道表达、语言运用实例以及针对性的文化背景解析,内容涵盖商务、旅游、学术交流、日常会话等多个核心领域。 第一部分:多维度的语言工具箱——精选语料与语用深度解析 本部分致力于超越简单的词汇罗列,提供深层次的语言结构理解和语境化应用指导。 一、 核心词汇的“活化”处理: 我们精选了在现代社会中高频出现且语义复杂的词汇群,并辅以详尽的释义。例如,在处理“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一词时,本书不仅提供其字面翻译,更深入探讨了其在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中的不同侧重含义及对应句式。对于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采用“语境树”的结构进行展示,明确指出特定语境下最准确的译法和最不适宜的替代词汇。 二、 句法结构的精妙重构: 不同语言在主谓宾的排列、修饰语的位置、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本书专门开辟了“结构对译”章节,以对比的方式解析中、英、法、西(或其他特定语种)在构建复杂句时的思维模式差异。例如,如何将一个冗长的中文定语从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符合其表达习惯的简洁结构,避免“翻译腔”。特别关注了虚拟语气、被动语态的灵活转换,这些往往是区分专业译者与初学者的关键点。 三、 惯用语与习语的文化溯源: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活的习语。本书收录了数百条在目标语言国家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俚语、行话和固定搭配。更重要的是,每一条习语后都附有简短的“文化注脚”,解释其历史来源、情感色彩(褒义、贬义或中性),以及在何种场合下使用是恰当的。例如,解释“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时,会提及该表达可能与中世纪的骗局(用猫冒充小猪出售)有关,从而加深读者对该表达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部分:场景驱动的实战模拟与专业领域拓展 理论学习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部分模拟了多种真实世界中的交流场景,提供即时可用的语言解决方案。 一、 商务沟通的高效模板: 涵盖了从起草专业邮件(如询价、投诉、合同附件说明)到进行商务谈判的语言策略。重点解析了语气管理:如何在坚持己方立场的同时,保持礼貌和专业的商业措辞。例如,针对“拒绝提议”这一敏感环节,提供了五种不同正式程度的表达方式。 二、 跨文化交际的“软技能”培养: 语言交流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对非语言信息的捕捉。本部分引入了跨文化交际理论,重点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观念”、“个人空间”、“直接沟通/间接沟通”的偏好。通过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交谈对象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语速、语调和肢体语言,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三、 学术研究的规范表达: 针对需要阅读外文文献或撰写研究报告的读者,本书提供了学术写作中常用的引述、转述、论证和结论性语句的规范模板。强调在引用他人观点时,如何准确使用学术术语,并避免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 第四部分:文化纵深——理解语言背后的世界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历史沉淀。 一、 语言中的历史印记: 精选了一些在语言中具有深刻历史或哲学意涵的词汇进行探讨。例如,某些源自古代哲学的概念,如何在现代语言中演变出新的社会意义。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的发展脉络。 二、 艺术与思维的交汇点: 通过分析不同语言在文学、诗歌、电影台词中的表现,揭示不同民族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例如,对比东西方在描述“孤独”、“宏大”等抽象概念时,所倾向采用的具体意象和修辞手法。这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翻译的艺术性。 三、 当代社会热点词汇的文化解读: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涌现出的新词汇(如科技、社会思潮等),并分析这些词汇在不同语言文化圈中的接受度、侧重点及引发的社会讨论。这确保了本书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并能帮助读者理解当前国际舆论的焦点。 结语: 《世界之窗——多语种实用翻译与文化探索指南》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从“翻译者”到“沟通者”的蜕变。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地学习语言工具,结合对深层文化的理解,任何学习者都能更自信、更精准地架设起沟通的桥梁,真正领略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本书提供给您的,是一把开启多重世界之门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需要经常处理跨文化交流的人,我尤其看重词典在文化背景和语用习惯上的阐释力度。这本词典在这方面的表现只能用“惊喜”来形容。它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翻译,还会穿插解释某些表达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引申义或者禁忌用法,这对于避免在跨国交流中因不了解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尴尬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理解一个带有强烈习语色彩的表达,许多其他词典只是给出了生硬的直译,而这本词典则详细解释了该习语的来源和适用的社交场合。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解码能力,让它成为了我应对复杂交际场景的“秘密武器”,它帮助我真正地“融入”到语言环境中去。

评分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对学习方法非常讲究的人,如果工具书的使用体验不够流畅,再好的内容也会大打折扣。在这本词典中,我发现它在辅助学习功能的设计上颇有独到之处。比如,在特定词条下附加的用法提示、易混淆词的辨析,以及针对性的短语搭配集合,都极大地节省了我反复查阅其他辅助材料的时间。这种将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梳理和整合的做法,使得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信息获取。我曾经因为某一个介词的用法困扰了很久,但在这本词典中,通过其精心设计的图示和对比,我立刻茅塞顿开。这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体现了编纂者对学习者痛点的深刻洞察。

评分

从使用频率和投入产出比来看,这本词典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伏案苦读的夜晚,每一次翻开它,都有一种可靠的安全感油然而生。它不像那些电子词典,时常被各种无关的推送和闪烁的广告干扰,它提供的是一个纯粹、不受打扰的知识沉浸空间。它的稳定性、它的厚重感,都让我愿意将最核心的语言学习任务托付于它。我已经把它推荐给了好几位正在攻读高级学位的同事,我告诉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流的今天,一本像这样编纂严谨、装帧精美的实体工具书,是保持学习定力和深度思考的基石,是任何数字化替代品都无法比拟的精神支柱。

评分

我对一本好的工具书最看重的,始终是其内容的详实度和准确性。就我目前的学习和工作需求来看,这本词典的收录范围广度令人满意,无论是日常用语还是一些偏门或专业领域的词汇,都能找到对应的解释和例句。更重要的是,它对词义的阐释非常到位,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对等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这一点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使用能力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提供的例句往往非常地道和贴合实际生活场景,这大大帮助了我理解如何将学到的词汇自然地融入到实际的表达中。这种注重实战应用的编纂思路,让它在众多词典中脱颖而出,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提供答案。

评分

这本词典的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选择和装帧设计都透露着一种沉稳和厚重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精装本”应有的分量。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相当用心,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即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不同词条之间的分隔处理得非常得当,不会让人在快速翻阅时产生混淆,检索效率大大提高。装帧的坚固程度也让人放心,感觉它能经受得住日常高频率的使用和翻动,这点对于经常与词典打交道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非常注重工具书的实体感受,而这本词典在“形”的层面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案头良品。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特有的触感,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替代的阅读体验,它使得学习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