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阅微草堂笔记 9787546153315

图解阅微草堂笔记 97875461533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纪晓岚,崇贤书院 著
图书标签:
  • 笔记
  • 清代文学
  • 阅微草堂
  • 纪晓岚
  • 文化
  • 历史
  • 风俗
  • 幽默
  • 杂文
  • 图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53315
商品编码:2997644608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图解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纪晓岚,崇贤书院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 9787546153315 出版日期 2016-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丛书策划者从千余种传世经典中慎重精选,同时,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以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解读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特色一:精筛版本、扩充品种。选读者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品种,选市场热销、畅销的经典品种,选适应时代需求,能为读者提升修养,消除困惑、开启智慧的经典品种。
  特色二:版本专业,读原典、读全本。本系列所用经典版本是在众多古代刊刻资料中选取的专业版本基础上辅以近几十年来的版本,取各家之长。使之更加适合家庭阅读、经典收藏、学生学习。
  特色三: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疑难字注音〗〖注释〗去除文言文的障碍,让读者重新产生对故经典的亲切感,体会经典的智慧、语言。〖导读〗〖题解〗为初学者铺好入门之阶。让学业有成者,重新品味经典,常读常新,汇综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放在现代文明的坐标之上,体现出经典的永恒魅力。真正让经典变为源头活水,带给现代人以智慧启迪,澡雪精神。

   文摘

   序言

图解阅微草堂笔记(版本号:9787546153315) 内容简介 一、 缘起与流传 《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晚年所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二十四卷,收录了三百余则故事。此书因其“笔记”的性质,内容庞杂,题材广泛,涵盖了志怪、轶事、人情、哲理等多个方面,既有鬼神狐妖的奇谈怪论,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更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精辟论述。 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纪晓岚在书中,借由“阅微草堂”这一虚构的读书处,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或是亲身经历的见闻。其语言简练生动,叙事条理清晰,即使是神怪志异的故事,也往往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根源,使其显得格外真实可信。 《阅微草堂笔记》的流传甚广,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也逐渐渗透到民间,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历代以来,关于此书的校勘、注释、研究从未间断,足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 创作背景与纪晓岚的视角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号石 C 居士,是乾隆年间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在经学、史学、文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深厚造诣。晚年,他奉旨编纂《四库全书》,得以博览群书,接触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也为他日后撰写《阅微草堂笔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是纪晓岚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搜集到的种种奇闻异事,加以整理,用简洁的文笔记录下来。他笔下的世界,既有超乎寻常的鬼神妖魅,也有充满人情冷暖的世间百态。然而,他并非全然沉溺于神怪的虚幻,而是常常在这些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纪晓岚的视角,既有文人的雅趣,又不失对现实的关照。他对于鬼神之说,往往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虽不完全否定,但更多的是将其视为对人世间善恶因果的一种映照。他通过这些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弊端,也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赞扬。他反对迷信,却也理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恐惧;他批判陋习,却也体谅人生的无奈。这种辩证的视角,使得《阅微草堂笔记》在志怪小说的基础上,更添一层深刻的哲学意味。 三、 内容分类与主要特色 《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极其丰富,若要详尽,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鬼神狐妖志异: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最为人熟知的部分。书中记录了大量的鬼魂、精怪、狐狸、蛇精等非人生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并非简单的“聊斋”式叙述,纪晓岚在描绘这些超自然现象时,往往会赋予它们一些人间的伦理和情感,使得它们更具可读性。例如,有些鬼魂会因为生前的执念而徘徊不去,有些精怪则会因为贪婪或嗔恨而制造事端。但与此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使是鬼神,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 2. 人事异闻录: 除了神怪故事,本书也收录了大量关于人间百态的轶事。这些故事涉及官员的贪腐、百姓的疾苦、士人的清贫、夫妻的恩爱、朋友的背叛等等。纪晓岚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生活中细微之处,并用简洁的笔触将其呈现出来。这些故事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例如,书中对官场的黑暗、科举制度的弊端、贫富差距的悬殊等都有所提及。 3. 伦理道德探讨: 很多故事并非只是简单的叙事,而是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纪晓岚借由这些故事,表达了他对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推崇,也批判了虚伪、欺诈、残暴等丑恶行径。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其有道德,有良知,能够区分善恶。那些违背道德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无论是现世的报应,还是来世的轮回。 4. 哲理思辨与警世箴言: 《阅微草堂笔记》中不乏对人生、命运、宇宙等问题的思考。纪晓岚时常在故事的结尾,或者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精辟的评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这些议论往往简洁有力,发人深省。例如,他会探讨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以及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些内容,使得《阅微草堂笔记》超越了一般的志怪小说,具有了更深沉的思想内涵。 5. 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纪晓岚的语言风格,是《阅微草堂笔记》的重要魅力之一。他的文笔洗练、流畅,没有过多的雕饰,却显得生动传神。他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描绘出场景的氛围。其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书中偶尔出现的俚语俗语,也为文章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四、 艺术价值与深远影响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现实主义的萌芽: 尽管书中充斥着鬼神志异,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致描摹,却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叙事技巧的典范: 纪晓岚在短篇小说叙事方面,展现出高超的技巧。他能够在一个相对短小的篇幅内,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并最终达到思想的升华。 语言艺术的精髓: 其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优秀范例。 《阅微草堂笔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在创作中都借鉴了其叙事手法和题材。《阅微草堂笔记》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清代社会风貌、人生百态和思想观念的百科全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至今仍为读者所喜爱,并不断被研究和解读。 五、 结语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集志怪、人事、哲理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以奇闻异事为载体,展现了人世间的种种况味,探讨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纪晓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世界,让我们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也能领悟到深刻的人生智慧。本书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语言生动,思想深刻,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学瑰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类涉及中国古代博物学和民间传说的书籍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而这本的呈现方式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将那种古朴的文言韵味与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解读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特别欣赏编辑在版式设计上所下的苦功,那种疏密得当的排版,使得冗长的篇幅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疲倦。每读完一个篇章,我都会忍不住思考,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究竟隐藏着古人对自然、对人性的何种认知和警示?书中的注释详尽而精准,对于那些生僻的词汇和典故,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考证,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普及读物,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学术的严谨性在普及知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面又拓宽了不少,尤其是对清代文人那种兼具好奇心与批判精神的观察角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本身,它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成功复兴。

评分

我是一个重度“考据癖”患者,对任何古典文本的现代整理本都抱有审慎的态度。然而,这本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几乎让我挑不出刺来。首先,字体的选择既有古韵又不伤眼,阅读舒适度极高。其次,那些篇目中涉及到的地方志、官职、风俗的解读,都显示出编纂者下了深厚的功夫去查阅原始资料,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现成的解释。这使得我们这些对历史细节比较敏感的读者,能够获得更可靠的信息支撑。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某些篇目中“道德寓意”的挖掘,它没有过度说教,而是巧妙地将古代的伦理观念融入到故事的阐释中,让人在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同时,也反思当下的社会现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解读框架,既满足了猎奇心理,又兼顾了学术深度,堪称佳作。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门,装帧精美,纸张触感温润,一看就是下了不少心思制作的。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那些流传千古的志怪奇谈,在现代的解读下显得既亲切又引人入胜。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微草堂中,听着智者讲述那些狐鬼神怪、轶闻趣事。尤其是那些配图,虽然是“图解”,却绝非简单的插画,而是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将那些虚无缥缈的景象具象化,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味那些蕴含的哲理,感叹古人的想象力与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即便是对古典文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所吸引,从而对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绝对是值得珍藏的好书。

评分

最近几年书市上充斥着各种“速食”读物,而这本书无疑是一股清流。它让我重新找回了阅读经典所应有的那种宁静和专注。打开它,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古代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形形色色的故事标本。那些关于奇异生物、离奇遭遇的描述,虽然源自古代,但其背后折射出的人性幽微和世态炎凉,却是永恒的主题。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阅读,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悟。我甚至会反复阅读某些段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摩作者当初写作时的心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反复把玩的文化物件,每次摩挲,都有新的光泽显现。对于那些追求精神滋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提供了一种深度连接古代智慧的有效途径。

评分

坦白说,最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没想到体验感如此超乎预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可以感受到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尊重。最让我惊喜的是“图解”部分的处理。以往很多古籍的现代版本,图文之间常常是割裂的,但这里面的图解仿佛是与文字对话,有的解释了环境背景,有的甚至是对情节的某种暗示或补充,使得原本略显晦涩的篇章瞬间变得清晰起来。我个人对其中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记载尤为感兴趣,那些看似神怪的描述,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往往能找到一丝合理的影子,这种古今对话的趣味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品味。它不追求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感受文字的节奏和历史的厚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传承尝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