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别集类:秋声集
定价:88.00元
作者: 卫宗武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035
字数:
页码:3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宋卫宗武撰。宗武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人。集久失传,今从《永乐鸾典》中采辑编次,得诗词四卷,序记、志铭一卷,杂着一卷,以略存其概。文采,不失故家遗范,有自来矣。核其全集,大都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盖胸襟既别,神致自殊。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更多是出于一种对“全集”系列的好奇心驱使,毕竟“四库全书”的分支系列向来代表着一种学术的严谨性。我主要关注的是其对原貌的尊重程度以及现代整理者的学术功力。从我粗略翻阅的几页来看,注释部分做得非常细致,对于一些生僻的典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有清晰的标注,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篇关于山水游记的小品文,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含蓄而富有韵味,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卷。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魅力,是现代快餐文化下难以寻觅的瑰宝。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大概就是对于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说,偶尔会出现的文言文长句需要反复咀嚼,但这恰恰也是品味古籍的乐趣所在吧,需要静心才能体会其妙处。
评分收到书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历史气息所感染了。我一直认为,好的古籍整理本,应该做到“形”与“神”的统一。从“形”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大气沉稳,开本适中,便于携带翻阅。从“神”来看,其内容编排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文字。我注意到,在章节的过渡和篇目的选择上,似乎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或时间线索,使得阅读体验层层递进,而不是杂乱无章。对于卫宗武的生平,虽然书中没有冗长的传记,但通过他的作品,我仿佛能拼凑出一位有着独特情怀和深刻见解的宋代学者形象。这要求读者必须带着研究的眼光去阅读,去挖掘字里行间隐藏的作者心境。这本书不适合那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它需要你慢下来,去品味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
评分这部《秋声集》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的交融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书卷气。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棒,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触感,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我本来对宋代的别集了解不多,只是冲着“四库全书”的名号来的,但翻开目录后,就被那种古雅的篇目名称吸引住了。卫宗武这位作者的名字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从选篇的精妙和注释的详尽程度来看,这绝对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字里行间留有的空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舒服,不会让人感到压迫。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轨迹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拂过封面,都能感受到历史沉淀下来的那份厚重与雅致。希望后续的阅读体验能像这初见之感一样令人惊艳。
评分坦白讲,一开始我对“别集”的兴趣不如对史书或大部头理论著作来得高,总觉得这类作品可能偏于琐碎或情志色彩过浓。然而,翻开《秋声集》后,我的看法有了极大的转变。这套书所呈现的,是一种非常真实、生动的宋代文人生活侧面。它不像正史那样记录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日常的感悟、对季节的体察、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坚持。这种“小”的切口,反而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些论述性文字,虽然篇幅不长,但观点精辟,直指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展现了作者虽身处别集之中,却未曾远离对现实的关怀。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私人化的精神备忘录,让我得以窥见历史深处的温度。
评分这套《秋声集》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们这些业余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我最近正在追看与宋代士大夫精神生活相关的纪录片,而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如虎添翼。我发现,卫宗武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和我们今天追求宏大叙事的方式截然不同。他笔下的“秋声”,可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声音,而更像是一种萧瑟中蕴含的哲思,一种对时光流逝的低语。这种内敛的表达,需要读者主动沉浸其中,去“听”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声响。我特别喜欢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诗词唱和的部分,可以看到当时文人间那种互相激发、共同提升的学术氛围,让人心生向往,也让我反思当代学术环境的浮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