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綫裝經典-菜根譚
定價:26.80元
作者:洪應明;《綫裝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雲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2221437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菜根譚》是一部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這本書中既有儒傢的中庸思想、佛教的智慧哲學,也包含瞭道傢的無為思想,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思想與風貌。它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誌、奮發嚮上的通俗讀物。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卻在簡單質樸之中包含瞭樸素的智慧;沒有鞭闢入的分析,卻在親切含蓄之中蘊含著人生哲學。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裏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明代思想傢、學者,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有《仙佛奇蹤》四捲,《四庫總目》多記佛老二傢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則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經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
文摘
無
序言
無
上周去瞭一趟蘇州園林,迴來後一直在迴味那種“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意境。園林的設計哲學,與我們日常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竟然有著奇妙的共通之處。那些麯徑通幽、移步換景的設計,不就是教導我們要學會轉換視角,不要一味追求開闊,有時隱蔽和轉摺反而能帶來更深遠的體驗嗎?我對比瞭拙政園和留園的布局,前者更顯大氣與開放,後者則更加內斂和精巧。這種地域和時代風格的差異,讓我想起不同學派思想的碰撞。每一種布局,每一種取景角度,都對應著一種世界觀。在園林中漫步時,我嘗試摒棄現代人的功利性思維,隻是單純地去感受光影在假山上的流動,去聽風穿過竹林的聲響,那種體驗是任何高清攝影作品都無法傳達的,它需要身體的參與和心靈的沉浸。
評分最近沉迷於研究一些關於中國古代“身體與德性”關係的學術論文,尤其關注魏晉時期士人如何通過“服飾”和“言談”來展示其內在的修養。這中間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即認為一個人的儀態舉止,是其道德水平最直接的外顯。比如對“魏晉風度”的描述,那不僅僅是穿著寬袍大袖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那種從容不迫、不拘泥於俗禮的氣度。論文中引用瞭大量史料,描述瞭名士們如何通過看似漫不經心的姿態,來錶達對僵化禮教的疏離與反抗。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現在對“專業性”的定義是否過於單一瞭?是否也應該重新審視,在追求效率和結果的同時,那些看似“無用”的優雅、謙遜和恰當的錶達,其實纔是構建一個人完整人格的重要基石。這種對內在氣質的雕琢,纔是真正的永恒價值所在。
評分我最近對明清小說的敘事結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篇幅宏大、人物眾多的章迴體小說。我發現,即便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古代作傢那種鋪陳敘事的能力依然令人嘆服。他們如何做到在海量的細節中保持主綫的清晰不亂?這其中涉及到對人物性格的精妙刻畫,比如如何通過幾句對話,就勾勒齣一個角色的貪婪或正直。我最近在分析《金瓶梅》中一些側麵描寫的技巧,比如對環境、服飾的細緻描述,這些看似閑筆的地方,實則暗含瞭對人物命運的暗示。這種敘事上的“留白”和“暗示”,與現代小說追求的直接和效率是截然不同的美學路徑。閱讀這些作品,就像是在解碼一個復雜的古代社會密碼,每解開一個結,都能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與無奈,那種對人性和世情的洞察力,穿越瞭數百年依然犀利無比。
評分這套新收的綫裝書,光是捧在手裏,那份沉甸甸的質感和墨香,就讓人心生敬意。裝幀實在是沒得挑剔,那種傳統的古樸韻味被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頁的觸感都像是與曆史進行著無聲的對話。我特意挑瞭一個陽光好的午後,在老藤椅上鋪展開來,嘗試著去捕捉那種紙張特有的微弱的縴維氣息,雖然現代印刷技術已經非常精湛,但總覺得少瞭些許舊日時光的沉澱感。我一直認為,閱讀體驗不光是文字本身,更包括與實物互動的過程。這套書的版式設計,留白恰到好處,字體的選擇也頗具匠心,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凸顯瞭古典的莊重。翻閱時,那種細微的沙沙聲,仿佛能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讓人不得不慢下來,用心去品味每一個字句的起承轉閤。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而非單純的載體,這種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關於宋代文人士大夫生活哲學的譯著,裏麵的描述真是引人入勝。它細緻地描繪瞭那個時代士人如何在儒釋道的交融中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看待官場的起伏與個人的抱負之間的矛盾。尤其讓我觸動的是作者對“閑暇”的定義——那並非無所事事,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將時間用於自我修養和藝術探尋的必要空間。書中引述瞭許多當時的詩詞和筆記,那些關於山水、飲茶、撫琴的片段,構建瞭一個令人嚮往的審美境界。讀完後,我忍不住去翻閱瞭一些關於宋徽宗瘦金體的資料,那種追求極緻美學的精神,似乎與書中所描述的文人氣質一脈相承。這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忙碌”的執念,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時間,而是更高質量的“空”去容納真正的思考。這種對精神層麵的深度挖掘,遠比錶麵的知識積纍來得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