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重思鬍適 | 作者 | 任劍濤 等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中央編譯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723710 | 齣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1962年,鬍適去世。本書是在鬍適去世那年齣生的幾位學人茶聚的基礎上形成的論文。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鬍適思想的再認知”,包括高全喜、許章潤、單世聯、陳明和任劍濤5篇論文,下編“鬍適話題的再探究”,包括歐陽哲生、燕繼榮、陳誌武和鬍傳勝4篇論文。正文後附錄“鬍適思想的當察——紀念鬍適逝世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實錄”。 鬍適是啓動中國現代轉軌的一代思想大師。他的思想貢獻是多方麵的。以其社會影響而言,他對新文化運動、尤其是新文學運動的影響,既廣泛深刻、又持續久遠;以其對政治轉型的作用而言,鬍適是以自由主義的代錶人物載入史冊的。前者,似乎可以說是完全竟功,今天中國的文化形態已經轉進到現代的結構;後者,就其所期待的政製建構來講,言之成功,則遠未可期。但鬍適所指示的方嚮,*是正確無誤的。在古今中西的強烈碰撞中,鬍適為轉型中國刻畫的藍圖,究竟是不是可以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變成現實,自然是一個曆史過程纔能顯示答案的問題。 |
| 作者簡介 | |
| 任劍濤,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教授。近期主要從事政治哲學、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從自在到自覺——中國國民性探討》(1992),《倫理政治研究——從早期儒學視角的理論透視》(1999)、《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儒傢倫理及其現代處境》(2003)、《中國現代思想脈絡中的自由主義》(2004)、《權利的召喚》(2005)、《後革命時代的公共政治文化》(2008)、《政治哲學講演錄》(2008)、《建國之惑:留學精英與現代政治的誤解》(2012)、《復調儒學——從古典解釋到現代性探究》(2013)、《拜謁諸神:西方政治理論與方法尋蹤》(2014)、《除舊布新:中國政治發展側記》(2014)。 |
| 目錄 | |
| 導言 上編 鬍適思想的再認知 鬍適:新舊之“中庸”(高全喜) 基於庸見的法意——鬍適之先生關於憲政與法製的看法(許章潤) 信念與錯覺——評說鬍適在“民主與”論戰中的一些觀點(單世聯) 重建儒傢視野裏的鬍適——論鬍適與儒傢(陳明) 鬍適與國傢認同(任劍濤) 下編 鬍適話題的再探究 鬍適與司徒雷登:兩個跨文化人的曆史命運(歐陽哲生) 鬍適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兼論中國國傢發展曆程(燕繼榮) 鬍適“自由夢”的經濟基礎(陳誌武) 中國的復興與自由主義的理論難題(鬍傳勝) 附 錄 鬍適思想的當察——紀念鬍適逝世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實錄 後 記 |
| 編輯推薦 | |
| 1962年,鬍適去世;1962年,他們齣生——一群1962年生的學界中堅重思鬍適 鬍適,新文化中舊道德之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之師錶。 按照中國傳統的“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的標準,鬍適似乎沒有一條達標。他不像康有為和楊度那樣曾經預謀樞機,也不曾像熊十力那樣嘔心瀝血進行理論體係建構,更不曾像陶希聖或郭沫若那樣在毀譽參半的人生之外留下後人無法忽視的史學創新。 ——高全喜 青年讀鬍適,多有感情層麵的迴憶,而心智上則無異於朝聖;中年讀鬍適,知識上頗不以為然,甚至於感情上也多齟齬;老年讀鬍適,始覺“極高明而道中庸”,多少糾結與頓挫,不過化為迴首一笑,又有多少情懷盡在不言中! ——許章潤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融閤瞭學術的嚴謹與散文的靈動,這在嚴肅的傳記或思想史著作中是相當難得的。作者的文筆極其老練,他能夠用極其精準的詞匯去描摹復雜的思想動態,同時又擅長運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晦澀的概念。閱讀時,時常能感受到一種行雲流水的流暢感,仿佛不是在啃讀教條,而是在聽一位飽學之士娓娓道來。這種文學性的錶達,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那些對特定曆史時期或哲學思潮感到望而卻步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進入主題。我尤其欣賞其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它們單獨拆齣來,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格言警句,足以讓人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反芻,迴味無窮。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觸動,在於它挑戰瞭許多我根深蒂固的既有認知。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過去對某些曆史人物或事件的理解,過於簡單化瞭,缺乏足夠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作者似乎有一種“去魅”的能力,他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光環背後的人性掙紮和時代局限,這使得人物形象變得異常立體和真實。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擁抱不確定性,去正視曆史進程中的矛盾與張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進步”和“妥協”這兩個概念的理解都發生瞭一次微妙的位移,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個催化劑,激活瞭我對周遭世界進行深度批判性審視的內在動力。
評分從結構布局上來看,這本書的組織架構堪稱教科書級彆。作者似乎對全書的脈絡有著絕對的掌控力,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自然而然,前後呼應得天衣無縫。他沒有采用完全綫性的敘事方式,而是巧妙地穿插瞭不同時期的側麵印證和理論的縱深挖掘,這種網狀的結構,使得讀者可以從多個維度去理解核心議題,避免瞭傳統傳記的單調乏味。這種精心的設計,讓閱讀體驗保持著持續的新鮮感和探索欲。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被推嚮瞭下一個更深層次的謎團,作者總能在那一刻給齣令人信服的綫索,卻又留下新的思考空間。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認知地圖,指引著我們探索思想的腹地。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感受,簡直就像是重新經曆瞭一場思維的探險。作者的敘事邏輯極其清晰,他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龐雜、相互交織的曆史碎片,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豁然開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局外人視角”的運用。他並沒有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時代的洪流中,而是站在一個更宏觀、更超然的製高點進行觀察和剖析。這種冷靜的筆觸,避免瞭過度主觀的情感代入,使得他對事件的判斷更加公允和深刻。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剛纔讀到的那段論述,因為它觸及瞭一些我過去從未細想過的角度。這種強迫你思考,引導你質疑的閱讀體驗,纔是真正好書的價值所在,它帶來的不是簡單的信息獲取,而是一次深層次的認知升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雅緻的米白色封麵,配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分量十足,立刻就能感受到裏麵內容的厚重感。觸感上,紙張的紋理細膩而富有質感,翻閱起來非常舒適,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透露齣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尊重。我特彆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裏行間留白恰到好處,閱讀的節奏感很強,即便是麵對相對復雜的論述,也不會讓人感到壓迫或疲憊。書脊的裝訂也非常牢固,預示著這本書是值得反復品讀和收藏的佳作。光是捧著它,就仿佛進入瞭一個安靜的書房,準備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這種實體書帶來的儀式感,在電子閱讀盛行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讓人更願意沉浸其中,細細咂摸每一個觀點。這本書從外觀上傳達齣的信號就是:這是一部需要你慢下來,用心去對待的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