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手缝皮革教室

满28包邮 手缝皮革教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悦 韩裴光范 著
图书标签:
  • 皮革工艺
  • 手缝
  • DIY
  • 手工
  • 教程
  • 包邮
  • 满28
  • 皮革制作
  • 零基础
  • 兴趣爱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8020
商品编码:299976715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手缝皮革教室

定价:49.80元

作者:陈悦 (韩)裴光范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1518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通过手工劳作,为皮物融入那段时光中你的情感,无论是作为一份礼物,还是留给自己的一段回忆,都希望使用者能将其一直留在身边,不要轻易丢弃。 选用上等材质精心制作的一件手缝皮物,经久耐用,可以经过岁月的层层洗涤,呈现出只属于使用者的独特气质。 面对初学者的困惑和需求,本书从基础的材料、工具、基本操作讲起,悦和裴在内容安排的详细程度上进行过多次商讨和完善,并精心选配了大量操作步骤图,这是他们想做出一本真正适合初学者学习的手工书的初衷,也是他们长期秉持朴实真诚创作理念的一种诠释。 本书所含14款皮物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并配有完整的原尺寸模板纸样,读者可以通过每一款作品学习不同的手缝皮革技巧。在操作步骤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本书都做了特殊标注。

内容提要


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从基础入手,先讲解有关皮革的知识、使用的工具、制作版型的方法、切割方法、基本缝法、养护方法等,再分别从初级到高级选取实用的例子讲解操作步骤,注重实用性。实例包括流苏、编织手环、卡包、手机包、护照夹、钥匙套、拉链化妆包、短款钱包、长款钱包、手提包、斜挎小包(单针单线缝法)、斜挎小包(內缝式)、迷你小靴子、皮盘。

目录


前言作品效果图Lesson 1 手缝皮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1-1 皮革的基础知识·鞣制·各种天然皮革的特点·什么是头层皮革·真皮和人造革·皮革的部位和纤维·如何挑选皮革·皮革的保养和注意事项1-2 材料介绍1-3 工具介绍·裁切工具·划线和打孔工具·粘合工具·缝线工具·边缘和床面处理工具·五金扣具/工具·其他工具1-4 手缝皮革基本操作·制作纸型·描绘与裁切皮革·标记划线与打孔·麻线上蜡与穿针·几种缝制方法介绍·皮革粘贴与床边处理·金属配件的安装·拉链安装制作·研磨裁皮刀·使用裁皮刀削薄Lesson 2 基础作品制作2-1 流苏2-2 编织手环2-3 卡包Lesson 3 初级作品制作3-1 手机包3-2 护照夹3-3 钥匙套Lesson 4 中级作品制作4-1 拉链化妆包4-2 短款钱包4-3 长款钱包Lesson 5 高级作品制作5-1 手提包5-2 斜挎小包(单针单线缝法)5-3 斜挎小包(内缝式)Lesson 6 特别课程6-1 迷你小靴子6-2 皮盘专栏会呼吸的皮革手作的质朴真诚之美越用越有魅力的皮革成为一个手缝职人工房介绍作品模板纸样

作者介绍


悦物语工房的创始人是一对相识十二年的中韩情侣。 裴来自韩国,悦来自中国。 裴负责手工设计和制作,悦负责营销和客户管理。 悦物语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2013年春夏在北京开设实体体验店。 除了接受顾客的订单,也不定期开设手工皮革体验课,受到了很多手工爱好者和媒体的关注与支持。 2015年4月在广州开设新工作室,并在皮革/工具进口和教学WORKSHOP等方面扩展业务。 希望能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手工皮革爱好者和顾客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以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文摘












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构思一份与《满28包邮 手缝皮革教室》无关的、内容详实的图书简介。 --- 书籍简介:风物诗人的城市漫步指南:藏在街角的日常惊喜 书籍名称: 风物诗人的城市漫步指南:藏在街角的日常惊喜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笔名,例如:林语风,或 旅人A]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一个侧重人文、旅行或艺术的出版社名称,例如:拾光文汇出版社] ISBN: [请在此处自行设定一个虚构的ISBN号] --- 卷首语:城市的呼吸,藏在不经意的回眸之间 我们每日穿梭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丛林,匆忙的脚步让我们习惯了将视线锁定在手机屏幕或前方的路标之上。然而,真正的城市生活,那些构成一个地方独特灵魂的“风物”,往往躲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斑驳的墙面、半掩的店门、老旧的招牌,以及那些世代传承的手艺人手中。 《风物诗人的城市漫步指南:藏在街角的日常惊喜》并非一本标准的旅游攻略,它拒绝宏大叙事和热门打卡点的喧嚣。本书是一位资深城市观察者,以一种近乎朝圣般虔诚的心态,对脚下这片土地进行的深度“慢游”记录。它试图唤醒读者对日常细节的感知力,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那片空间,从中挖掘出那些被时间温柔抚摸过的、充满人情味的“风物诗”。 第一部:摩登都市的肌理:旧与新的对话 本篇聚焦于城市结构中那些新旧交织的冲突与融合。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城市化浪潮中幸存下来的老建筑。 1. 消失的亭子与留下的记忆线索: 我们将探访那些被遗忘的公共空间,例如老式公车站的候车亭、社区里的红砖水塔。这些结构不仅仅是建筑构件,更是社区历史的活化石。书中细致记录了某老式茶楼的木质雕花窗棂,对比了现代玻璃幕墙的冰冷,探讨了“公共性”在不同时代下的定义变迁。 2. 霓虹灯下的手写体与像素文字: 字体是城市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对比了二十世纪中叶硕果仅存的、由霓虹灯管构成的老式招牌,与如今充斥屏幕的宋体、黑体、以及各种网络流行字体。作者通过对不同字体笔画的分析,解读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心态和审美取向。特别收录了对一个坚持使用毛笔书写每日菜单的小面馆老板的专访,探究手写温度的价值。 3. 垂直的生态:屋顶花园的秘密 城市的高层建筑往往被视为不毛之地。然而,本书记录了数个精心维护的都市屋顶花园和阳台菜园。从种植耐旱的香草到小型无土栽培系统,这些小小的绿色岛屿不仅改善了微气候,更成为了邻里间交流园艺经验的隐秘社交场。书中附有精美的植物摄影,以及园艺爱好者们分享的应对城市光污染和气流干扰的实用技巧。 第二部:食之地理学:风味如何铭刻在地? 食物是连接时间、文化和地域最直接的载体。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城市中那些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的“活态”美食。 1. 酵母的世代传承:古法烘焙坊的秘密 聚焦于那些仍在用老式石炉或砖炉制作面包、糕点的家庭作坊。作者不谈食谱的精确配比,而是着重描述了“酵母的脾气”——如何感知湿度、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我们追踪了一个三代人经营的馒头店,记录了他们坚持使用老面种,拒绝使用改良剂的故事,探讨了食物“时间感”的缺失对味觉体验的影响。 2. 烟火气的边界:夜市摊位的“微型社会学” 夜市,是城市代谢最旺盛的地方。本章以某城市一条著名的深夜美食街为案例,分析了摊贩的布局、食材的快速周转、以及顾客与摊主之间那种默契的非语言交流。重点描述了“锅气”的形成过程,以及围绕特定街头小吃形成的独特亚文化群体。 3. 饮品的仪式感:从茶馆到咖啡馆的流变 本章对比了传统中式茶馆的“慢哲学”与现代精品咖啡馆的“萃取科学”。探讨了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如何通过特定的饮品仪式来重建对时间的掌控感。收录了关于一位老式藤椅师傅的访谈,他依然坚持手工编织茶馆的坐垫和靠背,拒绝使用现代塑料制品,他的手艺如何影响了品茗的舒适度。 第三部: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触摸时间留下的痕迹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它关注的是那些在数字化时代依然选择用双手与材料对话的手艺人。 1. 磨刀石上的哲学:修伞人的日常沉思 探访了城市中最后的几位修伞匠。他们不仅仅修理伞面,更在于对伞骨结构的精准判断和手工焊接。作者记录了他们工作时发出的规律声响,以及他们对“工具即身体延伸”的理解。其中一位师傅分享了他如何通过观察雨水的流向来判断伞布的微小破损,这种经验之谈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2. 线迹与生命的交汇:旗袍裁缝的量体裁衣 详细介绍了在一家老字号旗袍店工作的裁缝。重点描述了“排料”的艺术——如何根据布料的纹理和客户的身形进行近乎雕塑般的规划。书中配有清晰的手绘图解,展示了“暗扣”和“滚边”这些细微之处蕴含的巨大工艺含量,以及如何通过一个精准的收省来体现对女性身体的理解与尊重。 3. 最后的匠心:乐器修复师的耐心 聚焦于一位专门修复老式弦乐器(如二胡、古筝)的工匠。乐器修复不仅仅是技术的活,更是对音色的“考古”。作者记录了修复师如何辨认老木材的声学特性,如何用特定的天然胶水进行粘合,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调整音柱与琴码的位置,让沉寂已久的乐器重新发出“带有历史回响的声音”。 结语:你与城市,本应如此亲近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邀请读者放慢脚步,用“风物诗人的眼光”去重新丈量你所居住的城市。这些藏在街角的惊喜,并非只存在于遥远的故地,它们就环绕在我们身边,等待被温柔的目光所捕获。当你下次路过一家老旧的杂货店,或者闻到一缕熟悉的食物香气时,请驻足片刻,倾听城市为你讲述的、那些关于时间、关于手艺、关于生活的细微篇章。 --- 本书特色: 深度人文考察: 拒绝表层介绍,深入个体故事与手艺的技法细节。 视觉化体验: 大量高质量的现场摄影与手绘结构图,辅以详尽的文字描述。 “慢游”方法论: 提供一套感知城市的新框架,鼓励读者进行有目的的、细节导向的探索。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美学和工艺技术等多个领域知识。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满28包邮”这个信息,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促销的噱头,没想到它似乎也隐喻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刚好够用,不多不少”。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五金件安装方法,比如铆钉的固定和按扣的安装。我原本以为它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五金件对应的打孔器尺寸和固定力矩的调整。但实际内容是,它只是展示了“使用工具A将铆钉固定在C位置”,并且工具A和工具C的品牌型号都没有明确给出。我的五金件工具箱里塞满了各种尺寸的冲子和模具,面对这种模糊的指引,我根本不知道该选用哪一个才能保证铆钉平整不歪斜。更让人抓狂的是,书中关于“定位和测量”的部分几乎是空白的。比如如何精确计算一个卡槽的宽度,才能完美容纳一张身份证而不至于太松或太紧,这些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数据和计算公式,完全没有出现。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熟练工匠的个人笔记分享,充满了“我就是这么做的”的经验总结,缺乏科学性和可复制性的教学逻辑,对于追求精准和标准化的读者来说,阅读体验非常不友好。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内页纸张的材质让我对它的长期耐用性表示怀疑。特别是用于展示图纸和版型的部分,纸张偏薄,如果我真的像书里建议的那样,把版型直接放在皮革上描摹,用美工刀进行切割,那么这些重要的参考线很快就会被划得七零八落,失去参考价值。我非常期待书中能附带几页可撕下的、用稍厚卡纸印刷的实用版型,这样我就可以直接剪下版型进行使用了。退一步说,即使没有附带,至少也应该有明确的提示,建议读者先自行复印或描摹版型,而不是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塞在需要被“破坏”的内页里。这种对读者使用习惯的忽视,让我感觉作者在设计这本书时,更多是考虑如何让它在书店书架上看起来漂亮,而不是如何让它在实际的手作台面上成为一个耐用的伙伴。一本工具书,其耐用性和可操作性,理应和它的内容深度一样重要,而这一点,这本书显然没有做到位。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一些非主流的皮革处理技术,比如特殊染色和表面做旧效果的营造。书中确实出现了几页篇幅来描述“仿古做旧”的效果,视觉上确实达到了那种深沉复古的感觉。然而,整个描述过程就像是在阅读一首晦涩的诗歌,充满了“让时间沉淀”、“赋予皮革灵魂”这类富有诗意的表达,却完全没有提及使用的化学药剂成分、涂抹的顺序、风干的时间节点,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浓度的溶液来控制做旧的深浅度。我尝试用书里提到的那种“用湿布擦拭”的方法,结果我的浅棕色植鞣革直接洇成了斑驳的墨迹,完全没有那种均匀的渐变效果。这再次凸显了本书的通病:它热衷于展示“结果的美”,却对“达成结果的过程”避而不谈,或者用一种极其文学化、缺乏技术细节的方式一带而过。对于追求技术突破和化学原理探究的深度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实在太低,更像是激发兴趣的“入门花絮”,而不是提供实战技能的“核心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搭配和光影处理都极具艺术感,每一页都像精心布置的摄影作品,皮革的纹理在特写镜头下显得无比诱人。然而,这种过度注重“美感”的倾向,却严重牺牲了“实用性”。我特别想学习书里展示的那个“编织边缘”的钱包制作方法,步骤图的清晰度却令人发指。很多关键的穿线角度和力度把握,在高清的图片中依然是一团模糊的影子。尤其是涉及到皮边打磨和封边的部分,书里只用了一句“均匀打磨至所需光滑度”就带过去了。我尝试着模仿,结果就是我的皮边不是磨得太薄导致纤维外露,就是打磨得过于粗糙,完全达不到书里那种温润如玉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皮革手作的精髓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最终的形状,而在于这些细微的、需要手感去体会的“打磨”和“收尾”。这本书似乎默认读者已经拥有了这种“玄学”般的手感,对初学者来说,这种“不言自明”的态度,无疑是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让人只能对着精美的图片望洋兴叹,却无从下手复刻。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拿到手的时候就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朴素中带着一丝匠人气息的质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试图寻找那些关于皮革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时,我感到了深深的困惑。它似乎直接跳过了“为什么要选皮革”“皮革的种类与特性”这种入门级的讲解,径直开始展示一些复杂的缝纫技巧和花样设计。我本以为这是一本从零开始教人皮革手作的“教科书”,但更像是一本面向已经有一定基础、急需进阶技巧的爱好者的作品集。书里对于工具的介绍也相当简略,比如高档雕刻刀具的使用方法,只是简单地配了一张图,完全没有涉及到如何保养、如何选择不同角度的刀头来适应不同皮革厚度等关键信息。这对于像我这样,刚在网上淘了几把入门工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信息缺失。我期望的是那种手把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告诉你每一步背后的原理,而不是直接甩给我一个成品图和一个模糊的步骤示意。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也许这本书的定位就是“速成高手进阶秘籍”,而不是“新手启蒙指南”。这种定位的差异,让我的初次体验充满了挫败感,感觉自己像个闯入了高级俱乐部却连基础暗号都不知道的小白,急需一本更基础的读物来打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