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智慧
定价:50.00元
作者:《读国学长智慧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10727
字数:
页码:3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与孔子并称。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共7篇。孟子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朝末期,“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目录
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代哲学的全新认识,它不像那些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深邃的思想娓娓道来。我记得有一次,我读到关于“仁政”的那一章,作者的阐述让我瞬间茅塞顿开。他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了这种思想的社会根基和现实意义,让人不禁思考,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古老的智慧如何依然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尤其是那种对于个体道德修养的强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充实与正直,而不是外在的权势或财富。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让人信服,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阅读的过程像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度对话,每一次翻页都能带来新的启发,让我对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种阅读体验,远超我之前接触过的任何同类书籍,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格局的提升。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种“丛书”性质的书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容易流于浅尝辄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的感觉是,每一部分都像是经过了精密的雕琢,绝无凑数之嫌。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堆砌,而是以主题为纲,将相关的思想碎片进行重组和升华。比如,在探讨个体责任感的那一节,它没有停留在宏大的理论层面,而是聚焦于几个具体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事迹进行细致的剖析,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修身”这两个字的理解都深入了不止一个层次,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准则。对于想要系统了解某一思想体系,但又害怕被浩瀚的原文淹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向导,它在保护读者兴趣和保证学术严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那就是“沉稳的力量”。全书的行文风格是内敛而坚定的,没有浮夸的辞藻,没有激烈的煽情,但每一个论点都像磐石一样,让人感到踏实可靠。尤其是在处理历史局限性与当代价值的对接时,作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审慎和智慧。他没有盲目地将古人神化,也没有过度批判,而是采取了一种带着敬畏的“对话”姿态,梳理出那些跨越时代的、具有普适性的原则。我发现,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案头参考书,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一下,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段落中,找到应对当下挑战的一丝灵感。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总能提供一份宁静而富有洞察力的建议。这种持久的价值和阅读体验的深度,是我给予它高度评价的主要原因。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佩服,它成功地在保持原典精髓的同时,用了一种极其现代且富有节奏感的笔调进行解读。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经典案例时的叙事技巧,简直就像是高质量的纪录片解说词,画面感十足,逻辑清晰得让人无法辩驳。比如,书中对“义利之辨”的剖析,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当代商业伦理的困境作为参照,使得原本看似遥远的古代哲学讨论,瞬间拥有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我常常在想,要达到这种游刃有余的论述水平,作者必然是下了极大的功夫去融会贯通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做到如此旁征博引而不显杂乱。读完一章,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将如何用这套思维框架去解析下一个历史难题。它成功地将“高冷”的国学知识,转化成了一种人人都能吸收、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用哲学”,这份转化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它对于人性深处那种永恒矛盾的洞察力。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一味鼓吹乐观,而是非常坦诚地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诱惑和自我怀疑时的挣扎。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陷入沉思,因为书中对某些负面人性的批判,让我不得不反观自身,那种被精准“点中要害”的感觉,既痛苦又令人振奋。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劳永逸的解药,而是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诊断工具”,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矛盾的根源。这种“清醒的深刻”,是我非常推崇的品质。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瓶颈,或者在人际关系中感到迷茫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心理学视角的、更加宏大而坚韧的精神支撑。它教导我们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并在这种和解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