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全二册-彩绘图文版
定价:48.00元
作者:孔子,王凯瑞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47011997
字数:
页码:3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不要再耽于物质享受,用沁人心脾的淡墨书香,用传诵千年的经典巨著,让内心深处那难以言说的焦虑与迷茫,都离我们远去吧妇代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细细品读《论语》,让我们感受圣人的经典语录,学会修身养性的智慧,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
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推荐
冯其庸,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主要著作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等他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代表了学术界高水准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日益繁杂的社会现实.诸多学者呼吁提倡对国学的学习,他们令举世深思的话语激起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整个社会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有义务学习国学,更要大力宣传国学。书香经典系列丛书便是以此为主旨而重新整理出版的,这一书系图文结合,在文言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注释、翻译,深入解读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思想遗产。尤其突出的是《论语-全二册-彩绘图文版》系采用了四色印刷,更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是学习国学、进行收藏的佳选择。
目录
上册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下册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附录:孔子家语
作者介绍
文摘
此章问答,全用比喻,意在言外。有道德,有学问,当然要人世,为人造福,但是若不能求售,即使不得志,也没有理由怨天尤人。与其愤世嫉俗而感叹生不逢时,不如以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迎难而上。“待贾而沽”是当时社会有才华的人们无奈的选择,在今天,这样情况也依然存在。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才华要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否则再好的东西,如果只藏之深山或束之高阁,都将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求善贾而沽诸”和“吾待贾者也”,是一个意思。见子贡善言,印证了孔子对他的评价,也为子贡“赐不受命,好货殖也”打下了伏笔。子贡后的作为是有思想基础的。
……
序言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便携性与信息量的结合处理得相当巧妙。虽然是“全二册”,但它们的开本选择和纸张的厚度控制得非常到位。它们不像那些动辄几斤重的“大全集”,放在书架上让人望而生畏,也无法轻易携带出门。这两册书的尺寸,正好可以舒适地握在手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手腕疲惫。我经常在通勤的地铁上或者午休时间翻阅,非常方便。更让我惊喜的是,虽然体积不大,但内容却非常扎实,没有因为追求轻便而缩减重要的篇幅或者删减了重要的章回。这种“小身材大智慧”的特质,非常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对知识获取效率的要求。它鼓励你随时随地都能与圣人之言相遇,而不是非得在书房里摆上特定的时间和姿态才能开始。这无疑是让经典“走下神坛”,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步骤。
评分这套《论语》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要夸赞的是那个彩绘的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之前读过一些旧版的《论语》,纸张泛黄,文字密密麻麻的,读起来总觉得有点沉闷和枯燥,尤其是一些原文的理解,总是需要反复查阅注释才能勉强跟上孔子的思路。但这一版,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直观展现,更是起到了一种情绪上的引导作用。比如,当读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那幅描绘古人悠然自得在竹林下诵读的画面,瞬间就让“说”(喜悦)这个字的意境活了起来。它仿佛在告诉我,学习并非苦役,而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设计,对于初次接触国学经典或者希望重拾阅读乐趣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极大地降低了经典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觉得高深莫测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亲切可人。而且,彩绘的风格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审美,很符合当下对传统文化“活化”的追求。装帧上的用心程度,从侧面也反映了出版方对这部经典的尊重。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中,对于字体和字号的选择,简直是为我这种有轻微老花倾向的读者量身定做的。这看似是细节,但在阅读长篇古文时,却是决定性的因素。许多古籍版本为了追求“古朴感”,常常使用过小的宋体或者晦涩的仿宋体,时间一长,眼睛真的会吃不消。而这一版的字体,选择了一种清晰度高、间架结构舒展的楷体或类楷体,字号适中且字距合理。墨色浓淡适宜,印刷质量上乘,几乎没有出现油墨不均或者重影的现象。这意味着我可以用更放松的状态去阅读,不需要时刻眯着眼去辨认每一个笔画。这种对读者生理需求的关怀,是很多专注于内容而忽略载体的版本所不具备的。它传递出一个信息:好的内容,值得用最舒适的方式去呈现。这份体贴,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的愉悦度大大提升,也让我愿意更频繁地拿起它。
评分我必须得说说这套书在文字呈现上的处理,它体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平衡艺术”。在保留《论语》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在现代语境下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他们做了非常细致且不突兀的处理。我留意到,有些译文和解析是放在了正文旁边的侧栏,而不是直接打断原文的阅读流程。这种布局,极大地尊重了核心文本的完整性。读传统经典时,最怕的就是注释过于繁琐,使得主线混乱不清,仿佛在读一本注释集而非原著本身。但这一版的处理方式,让阅读体验像是在一条清晰的河流中航行,偶尔遇到一些需要辨析的水域,侧栏的引导会让你迅速找到方向,然后平稳地回到主航道。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体会原文韵味的人来说,可以先跳过侧栏,纯粹感受孔子的语言节奏;而对于需要辅助理解的人,它又提供了即时的支持。这种对阅读节奏的把控,显示出编者对传统文化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用心设计了一条高效且愉悦的求知路径。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装帧材质和细节处理,有一个非常积极的评价,它兼顾了耐用性和美观性。书皮的材质摸起来有一种温和的磨砂质感,既不容易沾染指纹,拿在手里又有很好的摩擦力,不易滑脱。特别是书脊的设计,在保证平整度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支撑书本打开时的角度,不会因为是新书而显得过于僵硬,读起来不用费力去“掰开”它。装订线的处理非常牢固,我特意翻阅了几次,没有任何松散的迹象,这对于经常查阅和携带的书来说至关重要。一套好的经典书籍,应该是能够陪伴我们走过多年岁月的“老朋友”,而不是易耗品。这一版所选用的纸张,在保证轻便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韧性,看起来不会轻易泛黄。这种对“长久相伴”的考量,让我觉得这套书的投入是值得的,它不仅仅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份可以传承下去的文化资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