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诸子经典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战国)鬼谷子,贾立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422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纵横家经典之作。
鬼谷子不仅被纵横家奉为鼻祖,兵家推崇为代表人物,甚至连民间的占卜相面之流,也都将其奉为自己的祖师爷,而且,据传战国时期的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
《鬼谷子》具有现实意义,一个人的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全面修订注释升级版本。智慧博大精深,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内容提要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王通,号玄微子,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兵家人物,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
文摘
捭阖
【引言】
《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是奠定纵横学说理论基础的一篇文章,之后《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这五篇的理论全部以此篇作为基础。《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捭阖之术,也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度。在本篇中,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作为《鬼谷子》的开篇,《捭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成为战国谋士们游说诸侯、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
《鬼谷子》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捭阖包含阴阳、进退、开闭、柔刚、大小、高低、贱贵等多方面的含义,本篇关于捭阖之道的论述,有着辩证法的色彩。同时,此篇认为,游说论辩也需讲究效果的艺术性。这种效果,主要靠捭阖来达到。
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游说诸侯、操纵政治、为人处世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他在此篇中告诉人们,如何合理地驾驭语言,怎样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尺度,如何左右逢源、处惊不乱;想对方同意,先反驳对方,使对方激动后暴露实情,从而使我方能抓住其有理之处而赞同他,抓住他无理之处而反对他。捭阖主要由口来完成,话说得好,捭阖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兵不血刃。
【原文】
粤若稽古①,圣人②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④,知存亡之门户⑤,筹策⑥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⑦焉,而守司⑧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注释】
①粤若稽古:为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粤,句首语助词,表示庄重。若,顺。稽,考察。
②圣人:指道德能力杰出的理想人物。
③众生:万物生灵,这里特指民众。先:先知先觉,这里指能够预测事物发展动向,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人。
④命物:抓住事物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⑤门户:指途径、道理。
⑥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计算、洞察。
⑦朕:征兆,迹象。即可以观测到的事物发展征兆。
⑧守司:主持,掌管。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那些思想道德杰出的人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对事物进行判断,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并能够知道其生成、发展、灭亡的途径,洞察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通晓世人的思维规律,观察世上事物、人事发生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至今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原文】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①。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②,度权量能③,校其伎巧④短长。
【注释】
①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②先后:指事物发展过程。
③度权量能:权,权变,这里指事物可以变化、可让人施术变动其发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这里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变性,从而按自己的固定轨迹运行的能力。
④伎巧:即技巧。
【译文】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查周围事物的发展过程,考察估量旁人的权谋和才能,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原文】
夫贤不肖①、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③,随其嗜欲以见④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⑤;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注释】
①不肖:不贤能。
②牧:治理,处理。
③实虚:为人真实与虚假的表现。
④见:同“现”,发现。
⑤指:同“旨”,指旨意,主旨。
【译文】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与不贤能,有智慧与蠢笨,有勇敢和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起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废黜;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待他们。想要看清一个人,就要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阖”后“捭”,从而了解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原文】
或开而示①之,或阖而闭②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③其同异。离合有守④,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⑤,而与道相追。
【注释】
①示:启示,启发。这里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
②闭:闭藏。这里指使对方控制感情。
③原:追源,考察。
④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⑤微:微妙。
【译文】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将自己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博取对方的信任,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诚意。要想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审查清楚对方的计谋,洞察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双方意见有差异时,要先纵容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我方则适时而动。如果要采取积极行动,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静止隐藏,重要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缜密的可贵在于隐藏,隐藏的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原文】
捭之者,料①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②,乃为之度数③。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④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注释】
①料:考察,估量。
②权衡轻重:测量轻重。这里指处理事情的谋略与措施。
③度数:度量,准则。
④中:符合,合乎。
【译文】
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或是为了探测对方虚实真假,或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显露实情,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然后再顺其所想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的,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
【原文】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①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②。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③开闭,以化万物。纵横④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⑤矣。
序言
纵横思想与纵横活动源远流长,上自黄帝轩辕,中至辅佐周朝文、武二王的姜太公,下迄孔门弟子子贡,都是中国纵横家的先驱人物。然而,能被称为纵横之说的鼻祖和创始人的,当属鬼谷子。鬼谷子的身世充满神秘色彩,据传他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战国时人,因其隐居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
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在野史以及民间传说有很多记载,例如,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编著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就曾这样记载:“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哪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度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因此,鬼谷子不仅被纵横家奉为鼻祖,被兵家推崇为代表人物,甚至连民间的占卜相面之流,也都将其奉为自己的祖师爷;而且,据传战国时期的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由此可见,其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
在书中,鬼谷子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鬼谷子》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无论是竞争双方还是合作对象,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较量,寻求制胜自强之道。一国的外交战术得当与否,关系到国家之生死存亡;一个人的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得体与否。所以,《鬼谷子》堪称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之书。
鉴于此,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鬼谷子》,本书原文选摘自版本,注释、译文部分则力求对原文做出精当而晓畅的解读,呈现出鬼谷子高深精妙的权谋策略与处世智慧,从而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
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拿在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他们对古代经典的一种“尊重感”的体现,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在细节之处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初拿到手时,我仔细端详了好久封面和封底的图案,那些抽象的纹饰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前的智慧与哲思。对于像我这样,想系统性地接触国学经典,但又怕那些太过晦涩难懂的版本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口。它没有过度花哨的修饰,一切都围绕着“经典”本身的美感和可读性来做文章,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韵味。每次翻开它,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涤,那种由内而外的宁静感,是现代生活很难给予的宝贵体验。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的工作压力确实比较大,常常感到心浮气躁,难以集中精力去处理复杂的问题。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来调整状态,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我开始尝试性地阅读这套精粹系列中的某些篇章时,我才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定力”。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特别强调内在的修养和对外在环境的超然态度,这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外界的琐事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更冷静地审视问题,找到核心所在。这种心境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次次阅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书中的某些论述,用词精炼,意蕴无穷,让人在反复揣摩中,自然而然地将心神沉淀下来。这种精神层面的滋养,远比任何速成的心灵鸡汤都要来得实在和持久,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内心堡垒。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阅读“诸子百家”的文本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追求。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古代典籍,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复杂的注释和牵强的现代引申,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经过过度简化,失去了原有的气势和精髓。而这套书在保持文本原貌和提升阅读体验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没有用太多生硬的现代语言去“污染”原著的古朴韵味,但同时,它在版式和辅助性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又十分考究,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相对顺畅地进入到那个古老的思维世界中去。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编辑手法,体现了出版方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负责任的态度。对我而言,阅读这些文字,就像是与一位跨越千年的智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感受那种历经时间考验依然熠熠生辉的智慧光芒。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体验的传递者。对于中华国学经典这种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本,出版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注意到这套书在细节处理上确实下足了功夫。无论是装帧的耐用性,还是字体选择的适宜性,都显示出出版方在为读者提供一种高品质的阅读享受。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精粹”二字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删减,而是在最大程度保留核心思想的前提下,优化了阅读的流畅度,让那些深藏在历史烟尘中的智慧得以更清晰、更有效地触达当代人。对于那些希望送礼,既有文化内涵又体面大方的朋友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不张扬,但内在的价值和厚重感,足以让收到的人感受到赠送者的一份诚意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思维逻辑和处世智慧的书籍,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产生共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应用的,实在寥寥无几。而我翻阅这套系列的其他几本时,感受到了那种深邃而又直指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它在探讨人际关系和权力制衡方面的论述,虽然写于古代,但其洞察力之精准,简直像是对现代社会进行了预言。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加粉饰的直白,不讲空话套话,而是直接剖析事物的本质。这种“看透不说透”的表达方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和体悟空间。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放下书本,对着窗外沉思许久,思考如何将这些古老的哲理融入到我当前的困境中去寻找解决之道。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顾的案头之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才是经典真正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