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神秘的择吉(中华神秘文化书系)
定价:33.80元
作者:刘道超,周荣益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219021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 重磅推荐:★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全9册)★彩绘全彩注音版故事大王(彩图版全8册)★朱自清散文集 名家推荐 青少年必读丛书★青少年必读丛书:四大名著(全4册)(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内容提要
神秘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库府,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事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目录
绪论
章 择吉术之产生与发展
1、择吉之名称及特征
2、择吉术产生前的择吉活动
3、择吉术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择吉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择吉术之基础理论
1、奇趣的天干地支
2、凝练而辩证的阴阳五行
3、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神奇配合
4、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5、天干地支的刑冲害化合
6、玄奥的九星术
7、北斗照耀下的建除十二客
8、老成持重的二十八宿
9、故弄玄虚的六曜
10、大吉大凶的黄道
第三章 择吉黄历解秘
1、清时宪书例析
2、择吉黄历基本概念析义
3、择吉文献举要
第四章 择吉术之吉凶神煞
1、以运行周期划分的四类神煞
2、按领属划分的三大神煞系统
第五章 择日及修订黄历之方法
1、因事择神,缘神择日
2、因时系神,据神设事
第六章 择吉之变通
1、择吉必须变通
2、用日的基本原则与权变之法
3、制煞与化煞
第七章 民间择吉捷法
1、四选择日时捷法
2、实用万年通书
3、八门吉凶法
4、祭神祈福择日法
5、以禁致吉之法
第八章 黄道吉日真能带来吉祥如意吗?
1、古人对择日的批判
2、从逻辑与科学看择日之术
第九章 择吉术千年传承之奥秘
1、择吉之“应验”
2、的理论袈裟
3、深刻的社会根源与阶级根源
4、奇特的心理支柱
5、废墟中潜藏着的宝藏
6、糟粕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观
第十章 择吉术之未来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探讨“择吉”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罕见的平衡感。它既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智慧,将其奉若神明,也没有一味地用现代科学去批判,将其斥为愚昧。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而批判性的审视态度。书中有些章节甚至探讨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择吉”如何被政治化或工具化,成为权力斗争的隐形武器。这种对文化现象的多维解读,让全书的基调非常健康、耐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明中那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它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人们对每一天、每一步行动的精细规划之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时而古雅,时而又带着现代学术特有的精准,过渡自然,毫无生涩感。它是一次深入传统文化腹地的安静旅程,让人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本身的愉悦。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神秘的择吉(中华神秘文化书系)》的封面设计确实抓人眼球,那种古朴又带着一丝玄奥的气息,立刻让人联想到那些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我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它扎实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所吸引,阅读体验极佳,这对于了解一些偏向“冷门”或“小众”的文化主题来说至关重要。书中的内容似乎并不直接探讨那些市面上常见的风水或命理,而是更侧重于某种更宏观、更体系化的“选择的艺术”。比如,它似乎花了很大篇幅去解析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吉日”的选择标准是如何演变的,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到民间婚丧嫁娶的考量,这种跨越时代的对比分析,让我对“择吉”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看日历查宜忌的表层认知上。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过于晦涩的术语来构建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文献引用来佐证观点,这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尤其是一些关于古代天文历法如何渗透到日常决策中的章节,简直像打开了一个新的知识窗口,让人忍不住想要对照着现代的生活去审视一番,看看那些古老的智慧是否还能在今天找到新的投射点。
评分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普及的书籍,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娱乐化。但《满28包邮 神秘的择吉》显然是站在更高的学术层面上做思考的,它的内容充实得让人感到“分量十足”。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严谨,它似乎没有采用传统教科书那样死板的章节划分,而是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将复杂的概念穿插在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之中。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个特定朝代如何将“择吉”引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描述,简直可以用“抽丝剥茧”来形容,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做了什么”,更深入分析了“为什么要做”以及“这样做产生了什么长远影响”。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密度。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看作迷信的东西,在过去很可能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决策模型。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运作机制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独特且宝贵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老派”文风,它拒绝迎合现代阅读的碎片化习惯,而是要求读者静下心来,跟随作者的逻辑链条一步步深入。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如果你指望在半小时内搞懂所有的窍门,那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你愿意沉浸其中,你会发现它对中华文化脉络的梳理非常到位。比如,书中有一部分专门对比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在选择时间上的细微差异,这种地方志式的考察,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田野功底或者说文献积累。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对“时间观”的重塑。我们现代人习惯于线性和均质的时间流逝,但这本书却清晰地展示了古人如何将时间“质化”,赋予不同的时段以特定的能量和意义。它像一把精密的尺子,丈量出传统文化对“瞬间”的珍视程度,以及如何通过仪式化的行为,将无形的“吉”转化为可见的、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这种对文化深层逻辑的挖掘,令人拍案叫绝。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神秘”这个词吸引进来的,以为会读到一些耸人听闻的秘术或不为人知的奇谈怪论。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它几乎完全避开了那些夸张的描述,转而采取了一种近乎人类学考察的冷静视角来解构“择吉”这一行为。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什么日子最好”,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们为什么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日子”。这种内省式的探讨,远比单纯的指导手册要耐人寻味得多。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心理需求”与“文化构建”的部分。作者似乎在暗示,择吉并非仅仅是外部力量的干预,更是一种古人面对不确定性世界时,构建秩序感和掌控感的重要心理工具。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古代社会结构和群体心理的分析,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一的命理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心理学的侧面研究。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思考,这种对“时间节点的敏感性”,是如何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民族性格中的。读完后,我非但没有学会“挑日子”,反而对人类在面对命运时那种永恒的焦虑与期盼,有了更深刻的同理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