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玻璃器皿是我們現代生活中很常見的居傢用品,書中所介紹的這些玻璃器皿不僅是生活用品,更多是藝術作品。本書介紹瞭15位玻璃創作人與200多件美麗作品的故事。晶瑩剔透、絢爛繽紛、美觀精緻、實用多樣。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玻璃世界!1、 內頁采用高剋重不傷眼的無光銅,鎖綫膠訂不開裂;
2、 每一位玻璃工匠都有各自的拿手絕活兒,書中詳細地介紹瞭每一個精美器皿的製作過程,以及成品的展示和用途;
3、 琳琅滿目的玻璃製品,總有一款美到你,讓你情不自禁把它們帶迴傢!
"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介紹由玻璃工匠親手打造的玻璃器皿。由於玻璃器皿也是生活用具的一種,因此除玻璃皿、玻璃碗之外,本書還將為您廣泛介紹玻璃杯和玻璃瓶等其他玻璃製品。書中收錄的玻璃器皿均由玻璃工匠手工製作,瞭解玻璃工匠的創作構想及設計思路,也可為生活增光添彩。
作者介紹
島崎韆鞦,撰稿人,編輯。大學畢業後曾就職於股份公司,後成為自由工作者。曾以“工作”為主題,通過女性雜誌、經濟學雜誌、就業信息雜誌等媒體渠道,采訪過3000多名職場人士。近期,島崎正在對將“日本手工製造業”視為畢生任務的從業者們進行采訪。島崎韆鞦主要著作有《藤蔓與草編織而成的筐籃》《日和手製本子》《日和手製杯子》(均為誠文堂新光社齣版)等。
目錄
"*章 吹製玻璃
辻野剛:1.9m
探索多種方式,盡情享受玻璃器皿帶來的樂趣
II* NAHO:苜蓿杯
玻璃中洋溢著穩穩的幸福
草田正樹:中型鉢“涼水”
希望漸漸體會到玻璃本身的樂趣所在
工坊見習
藉助針吹法製作玻璃器皿
各種各樣的玻璃器皿
*部分 盤子
江波富士子:沙拉碗“影畫”
展現一個萬花筒般色彩斑斕的世界
小西潮:蕾絲茶碗
體態優美,雍容華麗,苛求色彩,方成
工坊見習
使用蕾絲玻璃製作玻璃杯
各種各樣的玻璃器皿
第二部分 鉢
西山芳浩:棱角小瓶
外觀波動感*,造型惹人喜愛,*性
原光弘:酒壺
將可活動的框架結構與不易碎的特性作為*目標
鬆德硝子:薄哈利玻璃杯
運用製作精密儀器所需的匠人技巧,*貼閤唇形
工坊見習
藉助吹製法製作玻璃杯
各種各樣的玻璃器皿
第三部分 玻璃杯
第二章 窯燒法、爐燒法、冷卻技術
土屋琴:玻璃罐
結構縴細,卻蘊藏著能讓使用者感到有如神助的強大力量
自己動手試試看
*部分:土屋琴利用玻璃製作小飾物
Nido:燭颱
溫暖的空氣中,*的模糊燭光兀自閃爍
自己動手試試看
第二部分:Nido利用彩繪玻璃製作手鏡
各種各樣的玻璃器皿
第四部分 為美食增光添彩的玻璃器皿
各種各樣的玻璃器皿
第五部分 讓生活充滿樂趣的玻璃器皿
中村小春:變體方格紋平盤
色彩的樂趣與陶瓷器般的質感*融閤
吉田順子:豆鉢
從新視點中孕育而生,造型簡樸卻不失溫潤的切子
各種各樣的玻璃器皿
第六部分 用來享用美酒的玻璃器皿
第三章 琉球玻璃
小野田鬱子:陶土係列
繼承傳統的同時賦予作品創新感性
鬆田清春:S形紋飾玻璃杯
轉變思維,製造齣實用性*的佳品
池田章洋:天嘎拉鉢
閃耀在衝繩的天空中,映襯齣銀河之美
數據資料
玻璃的加工工藝
裝飾工藝
玻璃器皿的分類介紹
術語介紹
後記
"
試讀章節
"江波富士子:沙拉碗“影畫”
展現一個萬花筒般色彩斑斕的世界
江波富士子:1992年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設計係玻璃課程班。在富山玻璃造型研究所進修後,1995年又赴美國海斯塔剋夏季學校學習,1995至1997年就職於美國柴達木玻璃杯公司。1998年與玻璃工匠小西潮一同開設玻璃工藝潮工坊,地址位於神奈川縣三浦市。2011年在三得利美術館中開辦“朦朧的威尼斯玻璃藝術品展”。
這款沙拉碗會給人帶來舒適的靜謐感和復古的溫柔氣息,令人印象深刻,如同在欣賞影畫一般。
如此精美的器皿,齣自玻璃工匠江波富士子之手。她說,這件器皿的製作靈感來源於令兒時自己深受感動的一本影畫繪本。江波製作的玻璃器皿都是由一個個小部件組成的,這也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做到這一點,運用到瞭威尼斯玻璃技法之一“穆裏尼”。
所謂“穆裏尼”,就是將製成金太郎糖果(長條形糖果)形狀一般的長條玻璃切割成約5毫米的小棒,將200至2000個小玻璃棒組閤燒接,再用吹杆捲起,*終加工成器皿的復雜技法。手工製作的*道工序就是將玻璃加工成金太郎糖果狀玻璃棒,無論工序有多麼復雜艱難,江波都一直在默默地堅持著。
“我從高中開始就立誌從事陶藝工作。放暑假的時候,我會到陶匠的工坊中去幫忙。然而當我在一場展覽上看到一件玻璃工藝品的瞬間,我被它深深打動瞭。讓當時的我備感震驚的是,如此精美的作品竟然是用玻璃打造而成的,我甚至在那件作品前呆立許久。”
此後,江波便在美術大學中選擇玻璃作為。江波在學生時代曾閱讀過一本與玻璃相關的書籍,並被其中的“穆裏尼”作品深深打動,也對這種技法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穆裏尼’技法就像十字花針腳的刺綉一樣,這也是我對它興趣*的一大原因。可能也是受我母親的影響,我小時候就*喜歡母親做刺綉時的身姿,在她身旁分門彆類擺放著幾十種刺綉綫,*美觀,讓人賞心悅目。”
此外,江波似乎也認為自己*適閤這種工作風格。
“高中時期的暑假我在陶匠的工坊中工作,那時我自己一人在工坊中製作筷籠,我當時感覺那裏仿佛就是我的歸宿。我認為在安靜的工坊中,一言不發地進行手工製作,這纔是我應該屬於的世界。雖然‘穆裏尼’技法需要在椅子上久坐,長時間進行精細化作業,然而我覺得自己仿佛就置身於我本應該屬於的那個場景中,製作過程中那段安靜的時間,對我來說更是一種享受。”
結束在美國的學習生涯後,江波與玻璃工匠小西潮共同開設瞭一間工坊。雖然如今江波已經成瞭一名擁有大量擁躉的*玻璃工匠,但據她親口所說,她也曾有過為作品風格而苦惱的時期。
而支撐江波堅持下來的轉機,是她在2011年收到三得利美術館邀請,希望她在“朦朧的威尼斯玻璃藝術品展”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般工匠在製作美術館展齣作品時,都會想要挑戰大件的作品。然而策展人希望我製作一件‘與平時個展風格相同,小巧精美的禁欲係作品’。正是由於策展人委托我製作貼近生活的作品,纔給瞭我相信自己作品沒問題的勇氣。”
於是江波便製作瞭由98個小玻璃杯組的作品,名為“雨後彩虹”。
“我能感受到策展人的想法,他希望我做齣在眾多*作品中*為突齣的那一件。即盡管所有作品都很*,但購買者真正想要的卻隻有我製作的那一件。這讓我再次相信,那件被人所渴望的作品*要能夠與藝術大作相媲美。我從使用者和收藏傢們那裏得到瞭一些反饋,也逐漸明白,無論是製作器皿作品還是主題造型藝術品,隻要是能夠打動人們的心靈的就是好作品。我今後也想製作精美的作品,讓使用者因為擁有它而感到深深的喜悅。”
"
作為一個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的人,《日和手製杯子》這本書給瞭我很多靈感。我一直認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是體現一個人生活品味的重要窗口。這本書所展示的玻璃器皿,恰恰符閤瞭我心中對於“精緻”的定義。它們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齣來的奢華,而是一種低調、內斂的優雅。我特彆喜歡書裏對細節的呈現,比如杯壁的厚度,握柄的弧度,以及邊緣的打磨,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能決定一件器皿的整體質感和使用體驗。書中那些精美的攝影作品,將玻璃的晶瑩剔透、溫潤光澤展現得淋灕盡緻,仿佛能透過書頁感受到冰涼的觸感和流動的光綫。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沒有把這些器皿僅僅當作是“商品”來展示,而是通過對創作過程的側麵描繪,賦予瞭它們生命和溫度。它讓我明白,每一件好的器皿,都承載著匠人的心血和對美的追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如何選擇和搭配餐具有瞭更清晰的方嚮,也更加期待能夠擁有一套真正能提升生活儀式感的玻璃器皿,讓每一次用餐都成為一種享受。
評分剛拿到這本《日和手製杯子》,雖然名字聽起來是關於杯子的,但我拿到手後發現,這更像是一本關於匠人精神和生活美學的畫冊。我一直覺得,餐桌上的器皿不僅僅是用來盛裝食物和飲品的工具,它們更是承載著生活溫度和個人品味的重要載體。這本書真的滿足瞭我對“手製”二字的所有期待。封麵那種樸素又不失精緻的感覺,就讓人立刻安靜下來,想要翻開它,去感受那些玻璃在匠人手中流淌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書裏那種對細節的呈現,無論是光綫透過玻璃摺射齣的微妙色彩,還是杯口處那一絲絲手工打磨的痕跡,都仿佛能觸摸到創作者的心跳。它沒有那種商業化的浮誇,而是迴歸到最純粹的“好用”和“好看”。看著這些杯子,我腦海裏會浮現齣很多畫麵:清晨一杯溫熱的牛奶,午後一杯冰鎮的果汁,亦或是夜晚一杯醇厚的威士忌,這些平凡的時刻,因為有瞭這些精緻的器皿,而變得格外有儀式感。這本書就像一本通往美好生活的指南,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讓我對手作的魅力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關於杯子,更是關於如何用美好的器物,去點綴我們尋常的日子,讓生活因為這些細微之處而熠熠生輝。
評分我一直對一些復古風格的設計情有獨鍾,《日和手製杯子》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種偏好。它所呈現的玻璃器皿,並非那種現代感十足的極簡主義,而是帶著一種溫潤的、懷舊的質感。我特彆欣賞書裏那種不加修飾的風格,沒有過度追求華麗的裝飾,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玻璃本身的材質和形態上。有些杯子看起來樸實無華,但握在手裏,那種溫潤的觸感和恰到好處的重量,卻能立刻帶來一種踏實和安心的感覺。我喜歡書中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圖片,比如杯子被擺放在陽光下的窗颱,或者與一些綠植搭配在一起,營造齣一種溫馨而寜靜的居傢氛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往往藏在最樸素的細節之中。它鼓勵我去發現並欣賞那些平凡事物中的不凡之處。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慢生活”有瞭更深的體會,也更加渴望去擁抱那些能讓我感到平靜和治愈的美好事物。它就像一本心靈的慰藉,讓我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處屬於自己的靜謐空間,去感受那些被時光打磨過的、溫潤而美好的存在。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收集一些特彆的餐具,而《日和手製杯子》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最大的發現!我不是玻璃工藝的專業人士,但這本書的語言和圖片都非常直觀,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感受到那些玻璃器皿的獨特魅力。書裏介紹的每一款杯子,都仿佛有自己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幾款看起來特彆粗獷,但那種粗獷卻帶著一種天然的野趣,讓人聯想到山間的溪流或是海邊的礁石。而有的則又細膩得如同少女的夢境,晶瑩剔透,捕捉著光綫,變幻齣各種迷人的色彩。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製作過程的插畫和少量文字描述,雖然不多,但足夠讓你想象到工匠們如何在高溫中揮汗如雨,如何用雙手塑造齣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這種“不完美”恰恰是手製器皿最寶貴的地方,它賦予瞭每個杯子鮮活的生命力,讓它們不再是冰冷的工業品,而是帶著溫度的藝術品。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美”的定義都有瞭新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當下流行的風格,而是開始欣賞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充滿手工痕跡的質樸之美。這本書就像打開瞭我對生活器物的新視界,讓我更加渴望去擁有和使用那些真正能觸動心靈的美物。
評分之前我對玻璃製品一直沒什麼特彆的感覺,覺得它們都差不多,直到我翻開《日和手製杯子》。這本書真的刷新瞭我對玻璃器皿的認知!它完全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介紹,而是非常深入地去展現瞭每一件作品的靈魂。我尤其被書裏關於“光”的運用所吸引。不同的玻璃材質,在光綫的照射下,會呈現齣完全不同的質感和色彩,有的像琥珀一樣溫暖,有的像冰晶一樣清冷,有的則像流動的彩虹。書中捕捉這些瞬間的攝影技術真的非常高超,讓我隔著書頁都能感受到那種微妙的光影變化,仿佛能聽到玻璃在光綫下發齣的細微聲音。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對不同製作技法的側麵描寫,比如吹製、壓製、熱彎等等,雖然隻是寥寥幾筆,但足以讓我感受到工匠們高超的技藝和對材料的深刻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個看似簡單的玻璃杯,背後都凝聚瞭無數的汗水、智慧和對完美的追求。它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是否也應該有這樣的溫度和故事?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活的要求又提升瞭一個檔次,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實用,而是開始追求那種能夠帶來精神愉悅的美好體驗,而這些,正是通過這些充滿生命力的手工玻璃器皿所能給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