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正面管教》修订版 9787550268517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 简·尼

正版图书 《正面管教》修订版 9787550268517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 简·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简·尼尔森 著
图书标签:
  • 正面管教
  • 亲子沟通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育儿
  • 教养
  • 行为矫正
  • 简·尼
  • 修订版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8517
商品编码:300815119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管教》修订版

定价:38.00元

作者: 简·尼尔森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02685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

2、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3、自1981年本书*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4、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在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

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

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

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

如何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超级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各种性格的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如何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避免缺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师们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管教问题?

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愤,改变自己的人生。

内容提要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美好的愿望却不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

自1981年本书*版初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中语言,在美国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超过200万册。自1987年*次修订之后,每10年修订一次,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2006年出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


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序言及致谢

引言

章正面的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10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12

和善与坚定并行/ 13

相反相吸:当一个家长和善,而另一个坚定时/ 18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心灵纽带)/ 18

是否长期有效?/ 19

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19

正面管教之旅/ 20

回顾/ 21

·正面管教工具/ 21

·问题/ 21

第2章几个基本概念

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态度……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25

“赢得”孩子/ 26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29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30

·1孩子是社会人/ 30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0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31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31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32

·6平等/ 35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35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9

回顾/ 42

·正面管教工具/ 42

·问题/ 43

第3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一条途径。家里的老大、老小、独生子、排行中间的孩子会对自己有怎样的看法?你怎样帮助孩子……

排行大的孩子/ 47

排行小的孩子/ 48

排行中间的孩子/ 51

独生子/ 51

一些例外/ 52

家庭氛围/ 54

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 55

出生顺序和婚姻/ 58

出生顺序和执教风格/ 59

小组练习/ 60

回顾/ 61

·问题/ 61

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需要爱的孩子……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 64

什么是不良行为?/ 64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72

·条线索/ 72

·第二条线索/ 73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75

·寻求过度关注/ 76

·寻求权力/ 77

·报复/ 77

·自暴自弃/ 78

目的揭示法/ 82

失望行为的不同表现/ 85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88

回顾/ 89

·正面管教工具/ 91

·问题/ 91

第5章当心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只有在运用得当、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它不能成为伪装的“惩罚”,而自然后果在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自然后果/ 96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97

逻辑后果/ 100

转移孩子的行为/ 103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105

转度的必要性/ 106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107

回顾/ 111

·正面管教工具/ 111

·问题/ 112

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积极的“暂停”/ 122

启发式问题/ 126

回顾/ 128

·正面管教工具/ 129

·问题/ 129

第7章有效地运用鼓励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是,要对一个正在作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许多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鼓励……

时机/ 133

相互尊重/ 134

改善,而不是/ 137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138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139

作出弥补/ 139

避开社会压力/ 142

安排特别时光/ 143

鼓励与赞扬/ 146

鼓励与批评/ 149

鼓励自我评价/ 149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150

日常惯例表/ 153

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154

启发式问题/ 155

试试抱一抱/ 156

一个孩子的观点/ 157

回顾/ 158

·正面管教工具/ 158

·问题/ 160

第8章班会

班会为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好的环境来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消除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促进学业知识的学习……

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163

班会的几个目的/ 166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 166

·致谢、感谢以及感激/ 167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168

·逻辑后果/ 169

班会指南/ 170

·使用议程/ 170

·使用冷静期/ 171

·围成圆圈/ 172

·班会的组织/ 172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174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174

·2做出榜样/ 175

·3问启发式问题(“苏格拉底法”)/ 175

·4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 177

·5要客观,不要评判/ 178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179

常见问题/ 179

其他建议/ 188

·秘密好友/ 188

·班级规则/ 189

·如何结束班会/ 190

·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 190

回顾/ 191

·班会指导原则/ 191

·班会失败的六个原因/ 192

第9章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解决管教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和班会同样的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的好办法,但由于家庭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家庭会议和班会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家庭会议与班会有哪些不同/ 196

家庭会议的“构件”/ 197

·主席/ 197

·秘书/ 197

·致谢/ 197

·感激/ 198

·议程/ 198

·解决问题/ 199

·计划家庭活动/ 199

·计划家庭娱乐活动/ 202

·讨论家务事/ 202

一些特殊的挑战/ 205

·年幼的孩子/ 205

·十几岁的孩子/ 205

·单亲家庭/ 207

为家庭会议增添趣味/ 208

·家庭格言/ 208

·感激纸/ 210

·致谢纸/ 210

·家庭娱乐表/ 211

家庭晚餐计划/ 213

回顾/ 214

·正面管教工具/ 215

·问题/ 216

0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一样,大人也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生活态度取向。这是你从自己孩提时代的大量潜意识的决定积累起来的,决定了你的性格……并且直接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性格。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219

搞清楚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223

你的人生蓝图/ 223

搞清楚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225

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 226

·安逸型/ 226

·控制型/ 229

·取悦型/ 230

·力争型/ 231

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 233

回顾/ 235

1章综合应用

当我们把本书中的原则和正确的态度结合起来时,我们就有了一个极好的管教工具箱,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形成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品质……

卫生间的使用技巧/ 237

小说的使用技巧/ 238

积极的“暂停”/ 240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243

情绪的撤出/ 246

避免早晨的麻烦/ 247

日常惯例表/ 248

避免就寝时的争斗/ 249

睡前分享/ 251

避免就餐时的争斗/ 252

让孩子参与/ 253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254

无言的信号/ 259

给孩子提供选择/ 262

“你一……我们就……”/ 263

零花钱/ 264

回顾/ 265

·正面管教工具/ 265

·问题/ 266

2章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

三个提醒/ 269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270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271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 274

寻找积极的方面/ 275

先假定孩子无辜/ 276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276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81

教给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做出榜样/ 282

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 284

承担起你自己的责任/ 285

对你自己要有同情心/ 285

加强自我学习/ 286

回顾/ 287

·正面管教工具/ 287

·问题/ 288

附录1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小组

附录2通过“同伴辅导”培养社会责任感

附录3给家长的信

作者介绍


【美】简·尼尔森(Jane Nelsen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的热烈欢迎。

文摘


序言



现代家庭教育的智慧之光 在纷繁复杂的育儿世界里,无数家长在探索一条既能尊重孩子个性,又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道路。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育儿技巧,而是深入解析儿童心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充满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它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育儿观,摒弃了传统的惩罚与溺爱,转而强调建立积极、合作、尊重的亲子关系,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洞察儿童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理解并尊重儿童发展的内在需求。作者指出,孩子们的许多行为,尤其是那些让家长头疼的行为,并非源于“故意捣乱”,而是他们试图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表现。这些需求包括归属感(被爱、被接纳)、自主感(能够自己做选择、掌控自己的生活)、能力感(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有所成就)以及安全感(感到被保护、被理解)。当这些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孩子就可能出现诸如寻求过度关注、反抗、报复或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 因此,本书引导家长将注意力从“纠正孩子的坏行为”转移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上来。通过深入剖析儿童行为的根源,家长才能更有效地回应孩子的挑战,而不是简单地压制或惩罚。这是一种“治本”而非“治标”的教育方式,它着眼于孩子长远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非仅仅解决眼前的行为问题。 重塑亲子关系:合作与尊重是基石 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它推崇“合作式”的管教模式,而非家长单方面的命令或控制。这意味着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并与他们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合作式的沟通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更能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具体而言,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沟通技巧,例如: 倾听与共情: 学习真正听懂孩子话语背后的情感,并用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回应。而不是急于打断、评判或给出建议。 不带评判性的描述: 关注事实本身,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例如,与其说“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不如说“我注意到你还没有收拾玩具。” 积极的语言: 使用鼓励、支持和积极的表扬,而非批评、指责或带有威胁意味的语言。 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引导孩子思考行为的后果,并与他们一起寻找弥补或改进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施加惩罚。 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逐渐打破僵局,建立起一种信任和理解的纽带,让亲子关系更加牢固和融洽。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赋能孩子,培养内在的自律与责任感 与传统的“外在控制”式的管教方式不同,本书强调的是“内在驱动”的培养。它认为,真正的自律并非来自恐惧惩罚,而是源于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本书提供的工具和方法,旨在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 其中重要的实践方法包括: 关注解决方案,而非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将重点放在如何改正和避免再次发生,而不是反复强调错误的严重性。这能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沉溺于内疚和羞耻感。 给予选择与自主权: 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生活有一定的掌控力。例如,在穿衣、用餐或游戏时间上,提供有限的选择。 设立清晰的界限与规则: 规则的制定并非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提供安全感和 predictability。重要的是,规则的制定要与孩子沟通,让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参与到规则的执行中来。 使用“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例如,如果孩子不穿外套,他就会感到冷。 逻辑后果是指由家长设定,但与孩子行为有逻辑联系的后果,例如,如果孩子弄乱了玩具,他需要负责收拾干净。 这些后果的使用,能够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鼓励与赞美: 重点在于赞美孩子的努力、过程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结果。这能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家庭会议: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让家庭成员有机会共同讨论问题,表达意见,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增强家庭凝聚力,更能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感。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孩子能够逐渐内化责任感,学会自我管理,并在没有家长时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成长为独立、有担当的个体。 应对挑战,化解育儿过程中的难题 本书并非理想化的育儿手册,它深刻理解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境。书中提供了针对各种常见育儿难题的实用建议,例如: 如何处理孩子的发脾气和哭闹: 引导家长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学习如何冷静地安抚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 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和欺骗: 探讨撒谎的根源,并提供重建信任、鼓励诚实的策略。 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和争吵: 教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沟通、协商和解决冲突。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提供鼓励孩子尝试、犯错和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 本书提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套需要耐心、实践和不断学习的育儿理念。它鼓励家长以一种更加积极、富有同情心和创造性的方式来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将每一次挑战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 超越短期效果,着眼于长远的影响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关注解决眼前的行为问题,更着眼于孩子长远的品格塑造和人生发展。通过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家长们能够为孩子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和心理韧性。这些能力将伴随孩子一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取得成功,并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有幸福感的人。 这本书并非要求家长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鼓励家长成为一个愿意学习、愿意改变、愿意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父母。它是一种陪伴,一种引导,一种智慧的启迪。通过践行本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家长们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育儿的种种挑战,最终收获一个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孩子,以及一个更加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它是一本值得所有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深入阅读和实践的现代家庭教育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摸索”再到“反思调整”的循环过程。一开始,我对书里的一些理念,比如“尊重与坚定并存”,觉得有些抽象,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落地。比如,当孩子故意不听话的时候,我一方面不想用严厉的语气去压制他,另一方面又必须让他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书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就事论事”、“表达理解但不妥协”等等,我尝试着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总是立竿见影,甚至有过几次因为自己操作不当,反而让场面变得更尴尬。但是,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翻回到书里相关的章节,重新学习和理解,然后根据孩子的反应,微调自己的策略。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教练”,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尝试,去找到最适合你和你的家庭的解决方案。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让我感觉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有专业的支持在背后。

评分

我当初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但阅读过程中,它所传递的育儿理念,却让我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书里反复强调“情感连接”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行为,往往是源于他们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他们感到不安全、不被理解。我开始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创造与孩子高质量的相处时间,比如一起阅读、一起玩游戏、或者仅仅是坐下来聊聊天。当我能够平静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时,我发现孩子变得更愿意与我分享,他的情绪也更加稳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让我体会到了“正面管教”的真正魅力——它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沟通方式,一种能够真正滋养孩子心灵的育儿哲学。这本书,真的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且易于操作的育儿框架。我一直觉得,育儿不是一门玄妙的艺术,而是可以被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而《正面管教》恰恰给了我这种“技能手册”的感觉。它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具体的工具,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互动模式。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关于“鼓励”的部分。我以前总觉得“表扬”和“鼓励”差不多,但书里清晰地阐述了它们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鼓励,真正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而不是让他们依赖外在的认可。另外,书中关于“解决问题的会议”和“家庭会议”的提议,也给我打开了新思路。我尝试在家里组织了几次,虽然刚开始孩子会有些拘谨,但慢慢地,他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扰,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提升了他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我相信是意义深远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解决孩子当下的一些小麻烦,它更多的是在重塑我对“管教”这个词的认知。我以前可能潜意识里把“管教”和“控制”、“命令”划等号,总觉得是家长单方面的输出。但《正面管教》让我明白,真正的管教,是引导,是赋能,是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提到的“短期行为改变”和“长期品格培养”的区分,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快速制止孩子的某个不良行为,可能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但这往往是以牺牲孩子长远的品格发展为代价的。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育儿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和智慧,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尝试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行为本身。这种视角的变化,让我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再那么焦虑和沮丧,而是多了一份平和与理解。

评分

这本书我大概是半年前入手的,那时候正好是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很多事情都开始变得不一样,我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教养方式可能有些跟不上节奏了。一直以来,我都自认为是个比较耐心、开明的家长,但在面对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拖延、或者和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原有的那套“讲道理”的方法似乎收效甚微,甚至有时会激化矛盾。偶然在一次家长群里看到有人推荐了《正面管教》,当时并没有立刻下手,只是把名字记了下来。后来又在几次育儿相关的讲座和文章里听到它的名字,这才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发现它是一本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育儿读物,而且这个版本是修订版,感觉内容会更加完善和贴合当下。拿到书之后,我并没有急着一口气读完,而是抱着一种探索和学习的心态,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细细品读。其中一些关于“情感连接”和“非惩罚性后果”的章节,对我触动尤其大。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在批评孩子时,是否真的能做到“就事论事”,还是不自觉地带入了个人情绪,让孩子感到被否定和攻击。这种反思的过程,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成长的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