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大学语文
定价:35.00元
作者:朱恒夫,李赋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3031044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正是基于上述的想法,编者约请了6所高校14位志同道合的教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编写了这一本《大学语文》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系统性。本教材的内容按照时代的先后和不同的体裁来编排,通过每一课的“概论”,描摹中国古代与现代的文学面貌,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避免了杂乱无章、不成系统的毛病;二是经典性。每一篇作品都是某个时期或某种体裁的经典性与代表性的作品;三是创新性。本教材的每一专题(亦即每一课)都收录一篇该专题领域的学者的学术论文,有益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视野,并引发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四是全面性。几乎所有的《大学语文》教材都只反映汉民族的文学成就,而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文学经典作品,本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与现状,还节选了藏民族文学的代表作《格萨尔王传》;五是实用性。大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都安排40课时左右,分19次讲授。本教材即根据此种情况来设定内容,避免了内容过丰无当的缺点。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散文部分,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好的散文不仅要有优美的文字,更要有深刻的思考。而《新编大学语文》恰恰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收录了一些现当代名家名篇,无论是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还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风土人情的细腻描绘,都让我看到了文字背后蕴含的力量。书中对每一篇文章的分析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更是对作者思想的挖掘。例如,在解读鲁迅的《呐喊》时,书中详细分析了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批判,让我更加理解了鲁迅先生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比如如何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何构思立意,如何组织材料,这些都对我个人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观察生活”和“思考人生”的部分,它鼓励我们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用独立思考去洞察事物本质,这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深度、有见解的人。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也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评分这本书的文学评论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我一直对文学评论感到有些距离感,总觉得那是专家学者才能涉足的领域。然而,《新编大学语文》却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绍了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书中收录了一些不同风格的文学评论文章,有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有的是对某个文学流派的概括总结。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评价作品的好坏,而是引导我去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去探究作品的社会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欣赏一部小说”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分析一部小说,让我以后看小说时,不再只是囫囵吞枣,而是能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书中对一些当代文学现象的分析也很有见地,让我看到了文学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它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文学的欣赏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也更愿意去探索文学世界的无限可能。
评分《新编大学语文》这本书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简直就是一位妙笔生花的老师,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觉得,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载体,但如何让这个载体更加生动、更加有力,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语法规则,而是通过大量的生动实例,教会我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如何组织流畅的句子,如何构建富有表现力的段落。书中关于“词语辨析”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我平时模糊不清的词语,在这里得到了清晰的解释,让我对词语的细微差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讲解也非常精彩,它通过分析大量的文学作品,让我看到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是如何为文章增添色彩和魅力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篇章结构”的讲解,它教会我如何才能让一篇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读起来引人入胜。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写作文还是日常交流,都能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真正体会到了“言为心声”的奥妙。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议论文部分,我才真正体会到“言之有物”的含义。我一直觉得议论文是比较枯燥的一种文体,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通过精选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议论文范文,向我展示了议论文是如何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来阐述观点、说服读者的。书中对“立论”和“驳论”的讲解非常清晰,并且提供了非常多的实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议论分析,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分析问题的根源,去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让我看到了议论文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书中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这一话题的探讨,它不仅分析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深入探讨了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和社会挑战,让我对科技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书中的范文,作者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清晰,阅读起来让人心悦诚服。它教会我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用事实和道理去支撑自己的论点,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对于我以后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都将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新编大学语文》,我拿到它的时候,还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材,毕竟“大学语文”这四个字自带一种公式化的预设。但当我翻开它,惊喜就已经开始了。第一部分就非常巧妙地将文言文的魅力与现代汉语的流畅相结合,我一直对古文有着莫名的好感,但总是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许多千古名篇的深层含义,比如《滕王阁序》里的意境,不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是作者王勃人生际遇的写照,书中对词语的考据和语法的讲解都非常清晰,让我这个对古文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翻译和讲解,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体会,去感受古人的情怀。比如在讲解《赤壁赋》时,书中提供的多种解读角度,让我看到了苏轼在人生低谷时,依旧能够保持豁达与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力量,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案例选择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让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之,这部分内容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学宝库的大门,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充满了趣味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