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5~2016)
定价:79.00元
作者:李季 杜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97948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总报告梳理了2015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制度建设与规范体系、政务应用、协调保障等方面的成效和呈现的特点,认为2015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业务应用逐步深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也面临着发展方式亟须创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有待深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急需提升、保障措施尚待健全等突出问题。第二部分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围绕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省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开展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第三部分是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主要是对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的有关解读。第四部分是“互联网 ”时代的治理,介绍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测绘院、湖南省、青岛市、内蒙古自治区在治理模式创新方面的思路。第五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结合我国“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苏、浙江、福建、甘肃、广东等省开展的实践经验。
内容提要
本书以“互联网 ”时代的管理创新为主题,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管理创新、网上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探索符合职能转变要求的电子政务发展路径,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5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001
一 发展成效/002
二 主要问题/013
三 对策建议/016
Ⅱ 专题报告
2 2015年省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021
3 2015年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调查评估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061
Ⅲ 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4 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文件起草组】/077
5 注重统筹整合推进电子政务持续发展【宁家骏】/095
6 大数据环境下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的思考【刘纪平】/103
7 发挥电子政务优势提高决策信息服务水平【黄 烨】/110
Ⅳ “互联网 ”时代的治理
8 关于统筹中国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的若干思考【王晓冬】/116
9 “十三五”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形势分析及路径选择【杨道玲 王璟璇】/129
10 “互联网 政务服务”助推青岛政务服务创新发展【刘惠军】/144
11 “互联网 ”背景下的决策模式创新【梁志峰】/158
12 内蒙古综合办公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探索【王晨光】/168
13 围绕规划,加快布局,提升新闻出版电子政务水平【柯尊全】/188
Ⅴ 互联网 政务服务
14 中国网上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194
15 “互联网 政务服务”——江苏实践【黄霄椿 丁 华】/206
16 “互联网 政务服务”——浙江实践【陈立三】/222
17 “互联网 政务服务”——福建实践【俞希标 邹青龙】/236
18 “互联网 政务服务”——广东实践
——加快建设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陈少媚 谭峻峰 傅 翔】/249
19 “互联网 政务服务”——甘肃实践【沈渭智 党小超 蒋 峰】/258
20 “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思考与探索【金震宇】/275
21 “互联网 政务服务”落地实践:挑战与对策【研究院】/287
Ⅵ 附录
22 大事记/302
23 后记/326
作者介绍
李季,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任中央办公厅副处长,河北省滦南县县委副书记(挂职),中央办公厅正处级、副局级干部;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学院纪委委员。长期参与国家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杜平,男,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兼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82年以来,先后在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地区协作计划局、地区综合计划局(国土地区司)、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西部开发办综合组、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及智力引进办工作,任处长、所长、司长、主任等行政职务。主要负责和参与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国土开发、生态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领域的国家规划、计划、战略和政策等文件(报告)研究起草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工作,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和引进国外智力等管理工作。曾经主持或合作主持完成各级委托的研究报告30多项,先后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次。先后主持完成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德国经济技术合作公司(GIZ)、日本海外协力机构(JICA)多次委托的研究咨询报告。王益民,博士,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于施洋,男,1974年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大数据与管理创新、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讲《互联网数据分析》。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参与过多项*电子政务相关规划和政策出台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副主编、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丛书执行主编。李季,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任中央办公厅副处长,河北省滦南县县委副书记(挂职),中央办公厅正处级、副局级干部;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学院纪委委员。长期参与国家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王益民,博士,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于施洋,男,1974年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大数据与管理创新、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主讲《互联网数据分析》。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参与过多项*电子政务相关规划和政策出台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副主编、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丛书执行主编。
文摘
序言
《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5~2016)》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其前瞻性。在2015-2016年这个时间点,许多关于电子政务的理念和实践,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态,但这本书却在那时就已预见了这些趋势,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篇章,它描绘了一个更加智慧、更加以人为本的政府形态,并通过分析当时的技术基础和政策导向,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书中对公民参与和互动渠道的构建也进行了探讨,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它不回避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例如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如何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以及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这本书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总结过去,更是展望未来,为我们理解电子政务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事实和逻辑说话,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评分从《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5~2016)》这本书中,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电子政务的演进。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堆砌政策文件,而是以一种更具分析性的口吻,深入剖析了那个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驱动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政务服务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的章节,它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传统的线下办事流程,转化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便捷服务,让“最多跑一次”的理念逐步落地。书中对电子政务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方面的作用也有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电子政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日常生活,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坦诚地指出了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例如跨部门协作的壁垒,技术应用的瓶颈,以及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等问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朴实,但信息量巨大,而且视角非常独特,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电子政务在2015-2016年间的真实发展状况及其深远影响。
评分读完《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5~2016)》,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份陈述事实的报告,更像是一次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在那个互联网浪潮席卷的年代,电子政务如何从简单的信息公开,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互动和服务,书中给出了详实的解答。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放管服”改革与电子政务深度融合的论述,它揭示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真正实现流程的简化和效率的提升,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书中对不同区域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也极具参考价值,让我看到了各地在推进过程中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以及一些普遍存在的短板。比如,它提到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足,以及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弥合数字鸿沟,这让我深思。书中还对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敏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强调技术赋能的同时,也为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信的电子政务环境提供了警示和建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严谨,但逻辑清晰,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复杂生态。
评分最近手头上的项目涉及到一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刚好有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是能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5~2016)》,书名听起来就挺硬核的,但翻开后,发现它确实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细致地梳理了那个时间段内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脉络。这本书并没有像一些报告那样,仅仅罗列枯燥的数据和政策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电子政务在那个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例如,它在探讨如何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让那些宏观的“顶层设计”变得更加具象化。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部分,书中对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目前工作中遇到的跨部门协作问题,提供了不少思路。而且,它对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等,也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估,既肯定了其潜力,也指出了需要克服的障碍。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电子政务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非常有价值。
评分拿到《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5~2016)》这本书,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学术性读物,没想到读起来却颇有启发。它并没有局限于政策的宣讲,而是以一种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展示了电子政务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我特别对书中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它描绘了如何打破传统的办事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书中对一些典型城市的电子政务创新模式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例如,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如何提升政府部门的协同效率。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我们思考如何改进自身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借鉴。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电子政务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例如,如何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加强社会监督,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有微观的实践指导,使得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非常适合对电子政务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士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