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伤寒论浅注
定价:72.00元
作者:王国强 总策划,周仲瑛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357702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是一套中医古籍珍本影印和现代批注导读相结合的创新型古籍整理工程,该丛书保持了中医古籍的原貌,真实地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特征,*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影印后在每本书的每卷后进行集中校勘、注释,每书前有导读来介绍作者生平、学术背景、该书临床价值和史料等,凝聚名家经验和学术思想,萃取精华,突出“法”、“术”,以达“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效。《伤寒金匮卷》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及其注释、发挥类著作35种,所收载版本多为出版,尤为珍贵。本书为《伤寒金匮卷》中的一本。
目录
伤寒论浅注导读原序凡例目录读法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跋
作者介绍
周仲瑛
1928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国医大师,对中医内科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精湛的临床经验,成绩卓著,饮誉海内外。先后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0项,获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编写教材、专著27本,其中主编 、副主编18本,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获国家教委教材特等奖。曾任七届全国代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学院院长。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省级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带头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医)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药卫生学科组组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首批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授予的全国中医(500名)之一。1990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全国研究生教师称号。
文摘
序言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引用和注释上的严谨性,这让我在引用其内容进行学术交流时,感到无比的踏实和自信。所有的引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出处明确,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规范的坚持。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术语的界定,做了非常清晰的梳理,避免了传统中医中常见的因概念模糊而产生的理解偏差。这本书的实用性也体现在它的结构安排上,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极其自然流畅,就好像在听一位高水平的讲座,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承接上文,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更深入的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部优秀的中医教育范本,展示了如何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既尊重历史又符合现代学术标准的方式呈现给世人,其对医学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深深吸引了,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一个更专注、更慢节奏的阅读氛围中。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阅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专业书籍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的行文风格极其克制而精准,没有丝毫的夸张或浮夸,每一个论断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这一点从书中频繁引用的原始出处就可以看出其严谨性。读完前几章,我立刻体会到,这本书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拼凑内容的读物可比。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编者和作者对中医药事业的敬畏与热爱。特别是书中对古代医案的引用和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在历史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医术的鲜活生命力,而不是僵硬的文字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桥梁,连接了晦涩的文言文和现代读者的理解。很多早期的中医典籍,光是翻译过来就已经失了原味,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他们不仅是翻译者,更是深刻的诠释者。他们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逻辑和语言,去重构和阐释那些古代医家独有的思维模式,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体质”与“疾病”相互作用的探讨,那一部分写得尤为精彩,点出了现代人生活习惯改变后,经典方剂在应用时需要做出哪些细微的调整。这种与时俱进的思考,使得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那些试图将传统医学理论融入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工具书,它提供的视角非常开阔。
评分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关于“如何思考”的训练。这本书的编撰思路,似乎并不只是简单地解释“是什么”,而是更侧重于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作者在处理一些有争议的理论观点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和尊重的态度,没有轻易下定论,而是将不同的学术流派观点并陈,留给读者自己去辨析和吸收。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学习欲望,让人忍不住去查阅更多背景资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远比直接灌输知识来得有效得多。它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一种面对复杂医学问题时,那种沉着、冷静的分析能力,这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部作品简直是现代医学著作中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那些冗长晦涩的理论堆砌,而是直击要害,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触,娓娓道来那些深藏于古籍中的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病理机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化繁为简的功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里拿着一把精巧的刻刀,将那些纠缠不清的脉络一一厘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先贤的对话,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知识的重量和历史的厚度。书中对一些经典方剂的演变和适应症的把握,细致入微,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观察力何其敏锐。它不是那种只适合专业人士翻阅的“冷板凳”书籍,即便是初涉中医领域的新手,也能从中找到清晰的指引,领略到传统医学那种独有的韵味和神韵。那种对“辨证论治”核心思想的深入挖掘和现代解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为当代临床实践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思路和灵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