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
定价:19.90元
作者:(宋)司马光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2000650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成就高的编年体通史,南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成书后即被皇太子奉为“必读治国教材”,随后成为历代人臣竞相抄录以经世致用的读本。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则加以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这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系统且完备的资料。书中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日”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这些特点都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录
战国争雄
三国分晋(卷一◎周纪一)
桂陵之战(卷二◎周纪二)
六国合纵(卷三◎周纪三)
鸡鸣狗盗(卷三◎周纪三)
白马非马(卷三◎周纪三)
渑池之会(卷四◎周纪四)
田单封君(卷四◎周纪四)
奇货可居(卷五◎周纪五)
天下一统
范雎罢相(卷六◎秦纪一)
蒙骜伐魏(卷六◎秦纪一)
郑国修渠(卷六◎秦纪一)
韩非使秦(卷七◎秦纪二)
荆轲刺秦(卷六◎秦纪一)
初并天下(卷七◎秦纪二)
赢政之死(卷七◎秦纪二)
斩蛇起义(卷七◎秦纪二)
赵高弑主(卷八◎秦纪三)
楚汉相争
约法三章(卷九◎汉纪一)
项庄舞剑(卷九◎汉纪一)
西楚霸王(卷九◎汉纪一)
韩信拜将(卷九◎汉纪一)
半壁江山(卷十◎汉纪二)
垓下悲歌(卷十一◎汉纪三)
兔死狗烹(卷十一◎汉纪三)
大汉天下
吕后弄权(卷十二◎汉纪四)
匈汉和亲(卷十二◎汉纪四)
南越谢罪(卷十三◎汉纪五)
廷尉判刑(卷十四◎汉纪六)
晁错进言(卷十五◎汉纪七)
细柳屯兵(卷十五◎汉纪七)
文帝之治(卷十五◎汉纪七)
七国之乱(卷十六◎汉纪八)
出行轶事(卷十七◎汉纪九)
武帝崇仙(卷十八◎汉纪十)
张骞之识(卷十九◎汉纪十一)
南征西进(卷二十◎汉纪十二)
泰山祭祀(卷二十一◎汉纪十三)
霍光辅政(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燕王谋叛(卷二十三◎汉纪十五)
宣帝贤明(卷二十四◎汉纪十六)
渤海治乱(卷=十五◎汉纪十七)
公主还朝(卷二十六◎汉纪十八)
四海臣服(卷二十七◎汉纪十九)
婕妤护驾(卷二十九◎汉纪二十一)
成帝好色(卷三十◎汉纪二十二)
飞燕身轻(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
二王来朝(卷三十二◎汉纪二卡四)
王莽篡权(卷三十五-三十七◎汉纪二十七-二十九)
改革币制(卷三十七◎汉纪二十九)
光武中兴(卷三十八-三十九◎汉纪三十-三十一)
董宣强项(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
佛教始传(卷四十五◎汉纪三十)
外戚干政(卷四十八◎汉纪四十)
班超归汉(卷四十八◎汉纪四十)
张衡上疏(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母仪天下(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党锢之乱(卷五十五-五十七◎汉纪四十七-四十九)
鬻爵(卷五十七◎汉纪四十九)
张角起义(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汉室气衰(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
三国鼎立
南北对峙
隋唐盛世
五代十国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在注释和校勘方面所下的苦功,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探究历史细节的读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套书的注释非常详尽和专业,它不仅仅是解释了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典故,更是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节点提供了不同学派的观点汇总,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深度。很多地方,我原本以为自己了解得很清楚,但对照注释一看,才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被忽略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历史背景。校勘工作做得尤其出色,基本上保证了文本的准确性,这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是极大的福音,省去了我们自己去反复交叉验证的麻烦。可以说,这套书不仅是给自己看的读物,更像是一份严谨的学术参考资料。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我发现自己对很多历史典故的理解都变得立体和准确了,以前只是零散的知识点,现在被系统地串联成了一个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处理一些棘手的团队决策问题时,我竟然能从书中找到古代那些智者在类似困境下的处理思路和策略,这简直是一种奇妙的“历史智慧移植”。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治理”和“如何为人处世”的百科全书。每读完一卷,我都会有一种知识储备被极大丰富的感觉,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今都变得鲜活而清晰,极大地提升了我在日常交流和思考中的谈资与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它并非简单的时间线性罗列,而是巧妙地将事件的因果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住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牵连和深层影响。作者的叙事手法高明之处在于,他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提供精辟的评论和分析,这些评论绝非空泛的议论,而是基于对人性和局势深刻洞察的总结,犹如一座座灯塔,指引着读者穿行在复杂的历史迷雾中。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栩栩如生,那些帝王将相的权谋心术、言行举止,都跃然纸上,仿佛能看到他们当下的神情和内心挣扎。读完一个阶段的历史,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回味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史料熔铸成这般流畅且富有哲理的叙述的,这种阅读体验是极为酣畅淋漓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讲究了,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细腻的纸张触感就让人爱不释手。封面设计上,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大气,特别是那个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彰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品位。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字体选择,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对于这种鸿篇巨制而言,舒适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重要的,而出版社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庄重的仪式,让人心生敬畏。而且,边角的处理和装订的牢固程度,也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经典应有的尊重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感觉它能陪伴我很多年。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想冲击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记录了过去的朝代更迭,更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观察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底层代码”。我尤其留意到作者对于“治乱循环”的观察角度,他似乎总能预见到,当某种权力结构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必然会催生出相对应的瓦解力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书中所述的古代政治生态与当今社会现象进行对照,从中吸取教训或印证某些观点。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很多历史读物难以企及的。它让我对“历史是未来的镜子”这句话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教会我如何看待短期波动背后的长期趋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