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百家讲坛:用间(兵家分卷)
定价:29.80元
作者:宋一夫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347
字数:
页码:1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用间”说阐述的是用间谍和反间谍的思想。作战用兵,要了解敌人的内部情况,就须用间;防止军情泄漏,反间则是重要手段之一。用间的目的一是了解敌情,进行战略侦察;二是瓦解敌军内部,创造有利于我方的作战条件。
目录
国学漫谈
用间
孙武·说用间
历史战例 计陈余遭兵败
韩世忠借间魏良臣
吴起·说用间
历史战例 巧离间王翦除李牧
清太宗计除袁崇焕
孙膑·说用间
历史战例 信陵君用门客作间
王守仁巧用伏人间
李靖·说用间
历史战例 做死间郦食其遭烹
二成死间唐俭逃难
赵蕤·说用间
历史战例 将计就计陆抗防奸
高仁厚用间降贼众
苏辙·说用间
历史战例 种世衡智除西夏将
刘绮用计间惑兀术
郑友贤·说用间
历史战例 计计连环项羽失战机
李允则优待契丹谍
《百战奇法》·说用间
历史战例 作歌谣谤毁斛律光
窥南唐宋祖频遣间
《投笔肤谈》·说用间(一)
历史战例 识匈奴计刘敬蒙冤
临阵换将赵括误国
《投笔肤谈》·说用间(二)
历史战例 岳飞诡作蜡书除奸
岳飞计赚曹成间谍
朱逢甲·说用间
历史战例 子贡游说“间邻”救鲁
张仪施计间齐楚
作者介绍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学博士,编审。现任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著作有《二重结构理论》、《中华儒学通典》、《中华道学通典》、《中华佛学通典》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文摘
序言
国学漫谈
用间
孙武·说用间
历史战例 计陈余遭兵败
韩世忠借间魏良臣
吴起·说用间
历史战例 巧离间王翦除李牧
清太宗计除袁崇焕
孙膑·说用间
历史战例 信陵君用门客作间
王守仁巧用伏人间
李靖·说用间
历史战例 做死间郦食其遭烹
二成死间唐俭逃难
赵蕤·说用间
历史战例 将计就计陆抗防奸
高仁厚用间降贼众
苏辙·说用间
历史战例 种世衡智除西夏将
刘绮用计间惑兀术
郑友贤·说用间
历史战例 计计连环项羽失战机
李允则优待契丹谍
《百战奇法》·说用间
历史战例 作歌谣谤毁斛律光
窥南唐宋祖频遣间
《投笔肤谈》·说用间(一)
历史战例 识匈奴计刘敬蒙冤
临阵换将赵括误国
《投笔肤谈》·说用间(二)
历史战例 岳飞诡作蜡书除奸
岳飞计赚曹成间谍
朱逢甲·说用间
历史战例 子贡游说“间邻”救鲁
张仪施计间齐楚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古代的兵法和谋略心生向往,但总觉得那些经典晦涩难懂,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直到我偶然接触到这套“国学百家讲坛”系列,特别是这本关于“用间”的卷册,我才发现原来历史的智慧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没有堆砌那些艰涩的古文,而是用现代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历史案例,把那些高深的兵法思想娓娓道来。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就像是听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在茶馆里跟你侃历史,时不时还穿插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点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剖析那些著名间谍案例时的细致入微,他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背后的逻辑。读完之后,我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知彼”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精妙的“用间”来实现信息的不对称优势。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军事家们的超凡智慧,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控,很多普及读物在描述重大战役中的情报工作时,往往一笔带过,让人意犹未尽。而这本分册则完全满足了我对细节的渴求。作者对于特定历史事件中“用间”的运用,分析得简直像是现场还原一般细致。他会告诉你,一个关键人物是如何被策反的,他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以及这个间谍行为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何种蝴蝶效应。阅读这些章节时,我的想象力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仿佛能看到古代沙场上,那些无名英雄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的惊险瞬间。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将这些古代的间谍活动神化,而是用一种非常写实的笔触,揭示了权力、利益和人性在信息战中的核心作用。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军事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权谋的深度剖析,非常值得那些对历史脉络和细节考据有高要求的读者收藏。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大部分的“国学普及读物”都抱有一种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把原著的精髓都稀释了,变成了快餐式的知识。但是,这本关于“用间”的探讨,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它的深度是足够的,丝毫没有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掉学术的严谨性。作者在阐述兵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时,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作为支撑,让你知道这些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经过历史长期检验的真理。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学派之间关于“用间”观点的对比分析,比如法家、道家思想对兵家用间策略的影响,这种交叉视角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维度。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字体选择都体现出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古代谍战艺术,又不想被枯燥的学术语言劝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近些年来难得的上乘之作。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时,心里有点打鼓,担心它会是那种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学术灌水”之作。毕竟“百家讲坛”这个名号听起来既权威又有些商业化。然而,这本书用扎实的论据和流畅的表达,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在保持学术高度的同时,做到了极高的可读性,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平衡。作者的语言风格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洒脱,时而又如手术刀般精准犀利,尤其是在分析那些灰色地带的谋略时,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间谍的双重性”的探讨,即如何管理和控制那些掌握着敏感信息的双面人,这不仅是古代兵法的智慧,放在今天来看,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政治安全领域依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实操价值的国学力作,我已经开始期待作者后续的其他分卷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一开始可能只是抱着猎奇的心态翻开,想看看古代是怎么搞情报工作的。但越往后读,越能体会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匠心独运。他不是简单地把历史上著名的“间谍故事”串联起来,而是将“用间”这一行为系统化、理论化了。从间谍的选拔、训练,到信息过滤、反间谍机制的建立,作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我尤其欣赏他对“信任成本”和“信息安全”的讨论,这些概念即便放在今天的商业竞争和信息安全领域,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想象自己如果身处那个时代,面对复杂的局势,是否能做出与古人同样明智的判断。这种沉浸式的思考,远比死记硬背那些兵书条文来得有效。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的趣味性和思想的深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