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藤谣子的拼布教室:各式各样的小房子

齐藤谣子的拼布教室:各式各样的小房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齐藤谣子,尹园园 著
图书标签:
  • 拼布
  • 手工
  • DIY
  • 家居
  • 布艺
  • 缝纫
  • 小房子
  • 日式
  • 教程
  • 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74045
商品编码:3020738263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齐藤谣子的拼布教室:各式各样的小房子

定价:39.8元

作者:(日)齐藤谣子,尹园园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1274045

字数:100千字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知名拼布作家齐藤谣子的作品。
★内容详尽、步骤清晰,并附赠了实物大纸型。
★参照步骤,制作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徜徉在自己打造的童话王国里。
★来吧,跟随齐藤谣子老师一起享受手作的幸福感!

内容提要


     本书以房子为主题,分为四个部分——布艺房子和外出时的手袋、可以放在包里的小房子、生活中的房子、用房子做个小城镇吧,分别介绍了平面的房子做法,和立体房子的做法及拼装,将小房子做成各种生活中的物品,实用又充满童真。

目录


作者介绍


齐藤谣子 Saito Yoko
知名拼布作家。在美国的古典工艺中学到了独特的配色,其作品的细腻度深受好评。除了日本NHK《美丽工房》的节目之外,在电视和杂志上都可以看到众多的作品发表。目前除了是拼布学校兼店铺“绗缝盛会”的负责人之外,也担任NHK文化中心的讲师、日本Vogue社的通信教育部长、Needle Work日本展会员。著作有《美式拼布》(译)、《齐藤谣子的四方形与三角形拼布世界》(译)、《齐藤谣子的北欧绗缝世界》(译)、《打破常规自由奔放的图案秀》(文化出版局)《齐藤谣子的享受贴布与刺绣图样精选120》(日本WORK社)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本不包含《齐藤谣子的拼布教室:各式各样的小房子》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其他拼布主题、技巧和风格,力求详尽且贴近专业出版物的风格。 --- 《光影织语:现代拼布艺术的构图与色彩解析》 ISBN: 978-7-5675-XXXX-X 出版社: 凤凰艺文出版社 定价: 128.00 元 开本: 16开 页数: 288页 (全彩印刷) 内容简介: 《光影织语:现代拼布艺术的构图与色彩解析》 并非一本基础针法教学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探讨拼布设计美学、色彩理论与现代构图技巧的进阶理论与实践指南。本书旨在引导有一定基础的拼布爱好者和专业设计师,超越传统图案的束缚,掌握如何利用光影、空间感和创新材料,创作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个人风格的现代艺术拼布作品。 本书分为三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地解析现代拼布设计的精髓: --- 第一部分:色彩的深度对话——从莫兰迪到高饱和度的光谱运用 本部分彻底颠覆了传统拼布对色彩的认知,将其提升到艺术绘画的层次进行分析。 一、超越三原色的色彩体系构建 (35页) 情绪色彩板的建立: 探讨如何根据作品想要传达的情绪(如宁静、躁动、怀旧或未来感),建立专属的12色或18色调色盘。详细介绍了色彩的“温度”——冷暖调的精确拿捏,以及如何利用中性色(如灰、米白、炭黑)来“锚定”高饱和度色彩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数学模型: 引入互补色、邻近色、分裂互补色在拼布中的应用案例。着重讲解“留白”的作用——即如何通过大面积的纯色或肌理布料,为复杂的色块组合提供呼吸空间,避免视觉疲劳。 光效模拟: 专门分析了如何利用不同色阶的布料,在平面上模拟出“高光区”、“阴影区”和“反射光区”的效果。书中提供了若干将油画中的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移植到拼布面料选择上的实例解析,特别是针对深色系作品的布料挑选标准。 二、肌理与光线的交互作用 (40页) 面料的“质感光谱”: 详细分类了缎面、亚麻、灯芯绒、金属光泽布、以及手工染色布(Tie-Dye/Shibori)在光照下的表现差异。 肌理的错位与对比: 探讨了将极其光滑的面料与粗糙的斜纹棉布并置时,如何利用缝份和绗缝线条来强调这种对比的张力。书中展示了如何通过“视觉重量”来平衡画面,确保作品在不同光线下都能保持稳定感。 --- 第二部分:超越方圆——现代构图的几何解构与流动性 (90页)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跳脱传统九宫格、棋盘格的限制,运用现代艺术理论来布局拼布图案。 一、非对称平衡与动态引导线 (45页) 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螺旋在拼布中的应用: 演示如何将经典的艺术构图法则转化为布块的裁切和布局。书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展示如何利用螺旋线引导观者的视线穿梭于作品的各个焦点。 “留白”空间的设计性: 深入剖析“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构图技巧。这部分内容强调,不被填充的区域本身就是设计的一部分,它可以用来突显主体物体的边缘或增强整体的呼吸感。 模块化与非线性叙事: 如何将统一大小的模块(如正方形或六边形)进行旋转、位移、切割,创造出视觉上的“运动感”,而非简单的重复堆砌。 二、解构与重组:抽象拼布的实践 (45页) 线条的张力: 重点讲解“线性拼布”(Line Quilting)的构图逻辑,即如何通过不同粗细和颜色的线条布料,在作品中形成强烈的速度感或结构感。 “破碎”的艺术: 系统介绍了如何运用“碎布拼贴”(Scrappy piecing)的进阶技巧,例如“裂纹法”(Cracked Ice)和“碎片化抽象法”,使看似随机的布块排列,实则遵循严谨的色彩渐变或形态呼应。 三维错觉: 通过精密的角度裁切和明暗对比,创造出视觉上的深度和立体感,例如模仿岩石纹理、水波流动或建筑透视的技法详解。 --- 第三部分:绗缝作为终极表达——超越装饰的结构语言 (70页) 本书认为,绗缝不仅仅是固定三层材料,更是作品的“第二层构图”和“语气符号”。 一、绗缝设计与图案的共振 (30页) 图案的“回声”: 讲解如何让绗缝线型与布块边缘产生互动。例如,在圆形布块的边缘使用直线绗缝来强调圆形的张力,或在尖锐的几何图形中使用流畅的曲线绗缝来柔化其锋芒。 “隐形绗缝”的技术解析: 专门介绍了如何选择与底布颜色、光泽度极其相近的线材,使绗缝图案仅在特定角度光线下显现,实现“光影下的秘密图案”。 肌理的制造: 探讨如何通过高密度、多层级的绗缝(如“Pebbling”或“Stippling”)来创造出布料无法提供的雕塑感和厚度。 二、自由活动绗缝(Free Motion Quilting)的高级应用 (40页) 叙事性绗缝: 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曲线或漩涡,而是如何用绗缝线来“描绘”或“标注”作品的主题。书中收录了多位国际艺术家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文字、抽象符号或自然形态融入绗缝路径中。 机器选择与线材的哲学: 详细对比了不同绗缝机型对不同密度绗缝效果的影响,并提供了针对羊毛填充物、薄棉填充物和无填充(Appliqué Only)作品的最佳线材(棉线、涤纶线、丝光线)选择指南及应对扭曲问题的对策。 --- 结语:风格的熔炉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收录多位当代拼布艺术家的专访,他们分享了如何从摄影、雕塑、日本传统艺术(如侘寂Wabi-Sabi)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通过严谨的拼布技术和创新的色彩理论,熔铸成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 目标读者: 具备基础拼布经验,渴望突破既有风格、探索现代拼布设计美学与高级构图技巧的进阶爱好者、艺术设计师及拼布教师。本书是您从“手工艺者”迈向“拼布艺术家”的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其作品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专注于固定主题,但实际上,作者展示的那些小房子模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创意起点,而非终点。我注意到,书中展示的许多基础房型,仅仅通过改变布料的图案、添加一些小的立体装饰物(比如用立体贴花制作的小花盆或者烟囱上的砖纹),就能立刻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我个人将其中一个教程中的“屋顶”结构,拆解出来,用在了我正在制作的一个大型拼布被子上,作为被子中央的一个视觉焦点。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实用书籍价值的重要标准。它没有将读者束缚在固定的模板里,而是鼓励我们像建筑师一样去思考:基础结构稳固后,细节的魔力才能真正体现。这种自由度,让我在创作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评分

我尝试着按照书里介绍的几种基础技巧进行了实践,不得不说,作者对于步骤的拆解细致入微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她似乎能预判到新手在哪个环节最容易出错,从而提前给出详尽的补救措施和替代方案。比如在处理复杂边角拼接时,她没有简单地用一张流程图带过,而是配上了好几张不同角度的微距照片,重点标注了“这里一定要对齐,否则成品会歪斜”这类关键提醒。这种将“经验之谈”转化为“可操作指南”的能力,是很多教科书所欠缺的。我过去在制作类似结构时,常常因为对缝份的处理拿捏不准而导致成品走形,但书中对熨烫技巧的强调,尤其是“缝份倒向”的说明,简直是醍醐灌顶。此外,她对不同布料特性的理解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提到使用斜纹布和纯棉布在缩水率上的差异,并指导读者如何提前进行预缩水处理,这种对材料的敬畏感,才是真正手工艺人应有的品质。读完她的讲解,我感觉自己对“精确缝合”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沿着线走,而是带着目的性地去操作。

评分

与其他侧重于复杂几何图案或大型被子设计的拼布书籍相比,这部作品的切入点显得尤为独特和接地气。它避开了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拼缝技巧展示,转而聚焦于“具象主题”的构建。这使得它在目标读者群的定位上非常精准——那些渴望快速获得成就感、或者希望用拼布作品来装饰家居环境的爱好者。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比例感”的把控。小房子的尺寸设计,无论做成挂件、杯垫还是收纳盒,都显得比例匀称、小巧可爱,不会因为尺寸小而显得粗糙。更难得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布料“主题”的小建议,比如如何用特定色系的布料来表达“地中海风情”或“北欧简约”的感觉,这无疑拓宽了爱好者的审美视野。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实用指导价值,又不失美学引导意义的优质读物,它让“拼布”这件事变得触手可及,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

评分

从文化和情感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传递出一种非常温暖、治愈人心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小确幸”的捕捉。书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仿佛讲述着一个关于安定与归属感的故事。那些色彩斑斓的墙面、错落有致的窗户,让人联想到童年时在积木中搭建的想象中的家园,或是周末午后阳光洒满房间的宁静时刻。它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微观的美学——比如两块颜色对比强烈的布料相遇时产生的视觉火花。对于我这种常常感到工作压力较大的人来说,拿起布料,剪裁、缝制的过程,成了一种有效的冥想方式。它强制你慢下来,专注于手中的针线,让外界的喧嚣暂时退去。这本书的存在,就像是客厅角落里那个永远亮着灯的小屋模型,提醒着你,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亲手创造的、微小而具体的事物之中。

评分

这部作品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沉甸甸的纸张质感,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一上手就觉得踏实。封面上那几栋小巧精致的房屋剪影,色彩搭配得既清新又带着一丝复古的韵味,让人立刻联想到壁炉里跳动的火焰和窗台上冒着热气的茶杯。内页的排版布局极为考究,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找到重点。尤其赞赏的是那些实物大样的图纸部分,线条清晰,标记明确,完全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常见的模糊不清。翻阅的过程中,我多次被其中一两幅特别精美的场景搭配图所吸引,那不仅仅是布料的简单堆砌,更像是艺术家在画布上精心描绘的生活片段,每一个小小的细节,比如屋顶的纹理、小窗户上的花纹,都透露出制作者对“家”这个概念深刻而细腻的情感。装订的工艺也相当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寻找灵感,书脊依然保持平整,这对于经常需要摊开工作台参考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整体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程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格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