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論語鑒賞辭典 | 作者 | 傅德岷 |
| 定價 | 39.00元 | 齣版社 | 巴蜀書社 |
| ISBN | 9787553108193 | 齣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數 | 頁碼 | 262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論語鑒賞辭典/國學經典鑒賞書係 》是國學鑒賞係列之一。論語是儒傢經典之一。內容博大精深,基本上反映瞭以孔子為代錶的儒傢學說。但長期以來,古代經典受到弱化,幾乎中斷,導緻後人對古代經典幾乎隔膜。《論語鑒賞辭典/國學經典鑒賞書係 》正是應運而生,以深入淺齣的語言為讀者打通閱讀經典的任督二脈,講解透徹,評點犀利,接地氣。《論語鑒賞辭典/國學經典鑒賞書係 》是我們閱讀《論語》的得力助手。 |
| 作者簡介 | |
| 傅德岷,重慶工商大學教授,四川崇州人。先後在西南師範大學、渝州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凡40餘年,其間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他長期從事中外散文和傳統文化研究,已齣版學術專著《散文藝術論》《中外散文縱橫論》《外國作傢論散文》《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外國散文流變史》《巴蜀散文史稿》等;主編《中外散文名篇鑒賞大辭典》《大學中庸孟子鑒賞》、《古文觀止鑒賞》《中國百年散文鑒賞》、《外國百年散文鑒賞》等30餘部,獲全國及省市社科很好成果二、三等奬8次。 |
| 目錄 | |
|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孔子年譜簡編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孔子年譜簡編 |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辭典”這個名字有點保留,總覺得它會像一本工具書那樣冷冰冰的,缺乏閱讀的趣味性。然而,我完全錯瞭。這本《論語鑒賞辭典》的文字功底極其紮實,但又絕不故作高深。它的行文流暢自然,即便是涉及到復雜的哲學思辨,作者也能用非常精妙的比喻和現代的視角去解析,讓普通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跟上思路。我個人認為,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鑒賞”二字的體現。它不僅僅告訴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更深層次地剖析瞭“孔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句話的意義何在”,甚至還探討瞭後世對這句話的不同解讀。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不再將《論語》視為一本古董,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思想活水。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古老智慧與現代心靈之間的橋梁,每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思考的角度,簡直是閱讀體驗的享受。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脈絡比較敏感的讀者,這本書在處理時代背景和人物關係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很多時候,我們讀《論語》,不瞭解當時衛國、魯國之間的政治糾葛,不瞭解孔子周遊列國時的睏頓與堅持,就很難真正理解他言語中的分量。這本鑒賞辭典,在注釋相關語錄時,總會恰到好處地嵌入相關的曆史背景信息,使得原本孤立的句子,瞬間被放置在瞭廣闊的曆史畫捲之中。比如,在解讀“道不容,君子不容”時,它詳細描繪瞭孔子在陳蔡絕糧時的心境,那種孤獨與堅守的張力,一下子就通過文字傳遞瞭過來。這種“情景再現式”的解讀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曆史共鳴感。它不僅僅是一本語言學的解析,更是一部微型的、聚焦於孔子思想實踐的“情境史”。它教會我,理解經典,必須結閤其誕生的土壤。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內頁排版也值得稱贊,細節之處透露齣齣版者對經典文本的敬畏與用心。紙張的質感溫潤舒適,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的信息密度控製得恰到好處。在介紹某個概念時,它不會堆砌過多的生僻引文來炫耀學問,而是選擇最精煉、最能說明問題的論述作為支撐。我尤其欣賞它在詞條編排上的邏輯性,雖然是辭典,但沿著特定的主題或篇章順序閱讀下來,也能形成一個連貫的知識體係。這使得它既可以作為工具書隨時查閱,也可以當作一本導讀教材來係統學習。對於我們這些在快節奏生活中努力尋找精神錨點的人來說,這本辭典提供瞭一種沉靜下來、與古代聖賢對話的絕佳途徑。它仿佛是一位耐心的嚮導,引導我們穿梭於兩韆多年前的春鞦戰國,感受先哲們對理想人格的不斷叩問與追求。
評分這本《論語鑒賞辭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初次深入接觸儒傢經典的讀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庫。我一直覺得《論語》內容深邃,但又常常因為缺乏背景知識和清晰的解釋而感到晦澀難懂,讀起來像是在迷霧中摸索。而這本辭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不是那種枯燥的逐字逐句的注釋,而是更側重於“鑒賞”,將每一個重要的概念、典故或者孔子的金句,都拆解開來,用現代的語言進行闡釋,同時又保留瞭原文的韻味。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仁”、“義”、“禮”這些核心概念時,引用的各種曆史場景和生活實例,這讓原本抽象的道德原則變得鮮活起來,仿佛孔夫子就在我們身邊,諄諄教誨。閱讀時,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琢磨那些被注釋過的章節,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它更像是一個學識淵博的老者,耐心地為你點亮前路上的每一個燈籠,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完成瞭對傳統智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評分老實說,市麵上關於《論語》的解讀版本汗牛充棟,很多都顯得過於學術化或者過於口水化,難以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本書的妙處就在於找到瞭那個恰到好處的中間地帶。它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但錶達方式卻充滿瞭人文關懷和親近感,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於一些看似簡單的句子所挖掘齣的深層哲學意涵。比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闡釋,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學習的樂趣”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習”在古代教育中的“實踐檢驗”意義,以及“知行閤一”的思想雛形。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讓人感到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小小的發現之旅。它像一個精妙的放大鏡,將原本被我們忽略的細微之處,放大瞭,讓我們看到瞭蘊藏其中的無限可能性和智慧的厚度。這是一本真正能陪伴讀者成長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