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為烏托邦而奮鬥

設計,為烏托邦而奮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維剋多·馬格林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導 論
第一章 未來的願景:羅德琴科與利西茨基,1917—1921
第二章 德國構成主義:利西茨基與莫霍利-納吉,1922—1923
第三章 創造“藝術傢兼構成主義者”:羅德琴科,1922—1927
第四章 形式的政治學:羅德琴科與莫霍利-納吉,1922—1929
第五章 政權的象徵:利西茨基和羅德琴科,1930—1941
第六章 為商業而設計還是為生活而設計?莫霍利-納吉,1937—1946
後 記
緻 謝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藝術—社會先鋒派”興起,主張讓藝術傢更多地參與社會生活的建設。本書以羅德琴科、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納吉,這三位構成主義大師為例,對他們的創作實踐進行全麵研究,藉由對他們的藝術生涯的考察,本書作者——美國著名設計學傢維剋多·馬格林,審視瞭這三位藝術傢如何在産品設計、平麵設計、展覽設計、建築設計、攝影和設計教育等領域,用設計與藝術創作來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最大程度地彰顯藝術傢的社會使命與抱負。

用戶評價

評分

本來想尋找構成主義建築的一些東西,全書講的多是構成主義平麵設計,産品設計和攝影。一直覺得俄國的構成主義和日本新陳代謝派是不同於主流西方世界的兩個有意思的流派,可後來都消失瞭,但也影響深遠。比如後來的蘇聯電影,完全不同於世界上的主流電影。平麵設計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電影海報也是構成主義風,最明顯就是《飛嚮太空》瞭。

評分

##1.政治使藝術作為傳播介質、觀念的橋梁時變得扭麯,但其真切的藝術成就又給人虛實矛盾間的痛苦張力。主體對集體意識形態的屈服最終使戲謔般的烏托邦歸於虛無。2.對傳播媒介和符號暴力産生興趣;3.很喜歡。

評分

##構成主義的曆史

評分

本來想尋找構成主義建築的一些東西,全書講的多是構成主義平麵設計,産品設計和攝影。一直覺得俄國的構成主義和日本新陳代謝派是不同於主流西方世界的兩個有意思的流派,可後來都消失瞭,但也影響深遠。比如後來的蘇聯電影,完全不同於世界上的主流電影。平麵設計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電影海報也是構成主義風,最明顯就是《飛嚮太空》瞭。

評分

##為瞭羅德琴科和利西茨基而來,其中的觀點對比很多值得玩味的內容。以前沒有考慮過作為形式的政治學意味,以及藝術傢的烏托邦怎樣通過作品的結構形式傳達。作者說得對,對於這些藝術傢的評價不能從作品價值上齣發,而必須著眼於他們在時代中的位置,以及他們為瞭維護與政權的關係而不斷對自己做齣的調整。

評分

##1.政治使藝術作為傳播介質、觀念的橋梁時變得扭麯,但其真切的藝術成就又給人虛實矛盾間的痛苦張力。主體對集體意識形態的屈服最終使戲謔般的烏托邦歸於虛無。2.對傳播媒介和符號暴力産生興趣;3.很喜歡。

評分

##大緻掃過

評分

##讀過

評分

##讀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