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廣西人民齣版社重點打造的“中國鄉存叢書”的開篇之作。書中,作者對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南方鄉村的日常舊器物,進行瞭全麵而係統、細膩而深情的描述,並配以具有藝術價值的彩色插圖和極美的版式設計,立體化展示瞭幾代人曆經的南方農耕歲月,是一部彆樣的南方農村生活史、中國鄉村文化傳。不同於其他作傢以“體驗生活”的方式來寫鄉村,本書是作者寫他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這一方土地,文風質樸卻於平淡間感人於無形。全書牛皮紙印刷,從封麵到版式的設計都與文字內容緊密貼閤、相輔相成。
##南北方差異,南方農村常見的物件,北方就少見,諸如竹物、木樓等。兩個地區也有共同的物件、空間,諸如打麥場、禾場等。的確,如作者所言,隨著城市化加快,大量勞動力嚮城市集中,農村日益凋敝,哪怕新農村建設也難以逆轉該趨勢。越來越多的老物件,會漸漸地消失,直到他們存留於文字、博物館裡。
評分##一本極有韻味的書,除瞭內容,更有設計,打開書捲,一種滄桑氣迎麵而來。在當下快節奏的大潮中,如果能夠平心靜氣地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對我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評分##比起寫給我,更像自己叨叨絮絮的迴憶記錄,沒看完,但感受到溫暖瞭。
評分##比自費齣版的書略好。排版略齣心思。不能通過作者的文字想象齣沒見過的器物。幾乎每篇結尾都要說日子一去不復返,有的內容嚮老人的絮語,一遍又一遍。
評分##比起寫給我,更像自己叨叨絮絮的迴憶記錄,沒看完,但感受到溫暖瞭。
評分##@2021-09-29 16:33:04
評分##南北方差異,南方農村常見的物件,北方就少見,諸如竹物、木樓等。兩個地區也有共同的物件、空間,諸如打麥場、禾場等。的確,如作者所言,隨著城市化加快,大量勞動力嚮城市集中,農村日益凋敝,哪怕新農村建設也難以逆轉該趨勢。越來越多的老物件,會漸漸地消失,直到他們存留於文字、博物館裡。
評分##所謂“瓦簷”,是作者從小生活的地方。瓦上的四季輪轉,簷下的生活百態,伴隨著作者的一生。《瓦簷下的舊器物》用75篇散文書寫75種器物,每一件都飽含深情。這些散發著泥土芬芳的質樸文字,典雅、傳統,毫不矯揉造作。作者很深情,也很剋製,卻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數度想哭。散文本是短小精悍的體裁,但黃孝紀卻用係列化的寫作讓自己的作品擁有瞭長篇小說般的厚度。
評分##比自費齣版的書略好。排版略齣心思。不能通過作者的文字想象齣沒見過的器物。幾乎每篇結尾都要說日子一去不復返,有的內容嚮老人的絮語,一遍又一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