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公众

幻影公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沃尔特•李普曼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文版译者序 / 1
英文版重印本编者序(2011) / 27
英文版编者序(1993) / 29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幻灭之人 / 003
第二章 无法实现的理想 / 010
第三章 代理人与旁观者 / 023
第四章 公众能做什么 / 033
第五章 抑制专制 / 040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之问 / 051
第七章 问题的本质 / 054
第八章 社会契约 / 065
第九章 公众面对的两个问题 / 074
第十章 公开辩论的主要价值 / 076
第十一章 有缺陷的规则 / 080
第十二章 改革的标准 / 088
第十三章 公众舆论的原则 / 100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社会归位 / 109
第十五章 缺位的统治者 / 122
第十六章 混乱的领域 / 132
索引 / 142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公众,是一群看不清真相的“局外人”?

“现代传播学之父”、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沃尔特•李普曼代表作

传播学奠基之作《舆论》姊妹篇

戳穿“公众至高无上”的神话

【编辑推荐】

1. 李普曼是现代传播学、政治学领域著名学者。曾两度获普利策新闻奖,直接或间接地为十二位美国总统出谋划策,他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现代传播学之父”,其作品《舆论》《冷战》已经成为传播学、政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2. 作为传播学奠基之作《舆论》一书的姊妹篇,《幻影公众》挑战了建立在民众广泛参政基础上的传统民主理论,一经出版便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约翰•杜威等学者的激烈讨论,推动了美国政治学界重新认识公众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直到今天,有关公众的探讨仍有其现实意义,李普曼也因此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我们的同代人”。

【内容简介】

在《幻影公众》中,李普曼基于对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认为公众的智慧与决策能力是一个神话,指出神圣的公众形象仅仅是一缕幻影。面对公众事件与公共事务,公众只是一群“局外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获得的信息都极其有限,既没有识别真相的智慧,也缺乏有效决策的能力。他们就像是坐在剧院后排的聋哑观众,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麻木而茫然。他们必须走下公众的圣坛,去做他们该做的事。

本书是传播学经典《舆论》姊妹篇,在其中,李普曼将他对公共舆论的思考和民主理论结合,试图探索优化民主的新途径,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幻影公众》一书为中国公众提供了解美国政治的全新视角,其对现代美国民主制度的无畏批判也已成为当今世界民主议题辩论中一块越来越有价值的试金石。

【名人推荐】

《幻影公众》是李普曼最具说服力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他完整阐释了传统民主理论的缺陷之处。——罗纳德•斯蒂尔,《李普曼传》作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重印。书名的译法似乎可商榷,“幻影公众(像幻影一样的公众)”倒不如写成“公众——(一种)泡影”更符合老头的心境。李普曼的雄辩基于对公众的极端不信任,这个立足点是不是靠得住两说着,但的确证明矫枉过正,事必有怪,20年代的大众力量被严重高估可见一斑。

评分

##感谢小雅赠阅。最早知道李普曼的大名,还是多年前上学时读“公共论丛”时,记得这套论丛的第一辑就选摘了李普曼后期著作《公共哲学》一书的某章,那是他反思世界经历极权和大战灾难,重新返回到西方自古以来“更高级的”自然法传统,呼唤作为此岸世界之约束性的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公共哲学的复兴。《幻影公众》是李普曼此前的著作,但对“公共”这一话题的关怀是一以贯之的,在这本书里,李普曼对大众民主给出了一幅晦暗的画面,因为他不相信有一种理想的公众声音,也不相信理想的公共参与,普通公众必定是对政治事务茫然无知的,因而他主张一种受民主选择形式约束的精英治理,他认为大众民主的最终的积极意义在于在危机时刻发挥护宪作用,令专权者悬崖勒马。

评分

##感谢小雅赠阅。最早知道李普曼的大名,还是多年前上学时读“公共论丛”时,记得这套论丛的第一辑就选摘了李普曼后期著作《公共哲学》一书的某章,那是他反思世界经历极权和大战灾难,重新返回到西方自古以来“更高级的”自然法传统,呼唤作为此岸世界之约束性的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公共哲学的复兴。《幻影公众》是李普曼此前的著作,但对“公共”这一话题的关怀是一以贯之的,在这本书里,李普曼对大众民主给出了一幅晦暗的画面,因为他不相信有一种理想的公众声音,也不相信理想的公共参与,普通公众必定是对政治事务茫然无知的,因而他主张一种受民主选择形式约束的精英治理,他认为大众民主的最终的积极意义在于在危机时刻发挥护宪作用,令专权者悬崖勒马。

评分

##“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总需要人的努力。”

评分

##李普曼是美国政治谱系里的重要一脉,他论证了所谓“公众”究竟存在多少毛病,其有效性是有疆界的。人其实在公众生活中更趋于冷漠了。但李普曼所设想的计划是合理的吗?我并不相信。

评分

##公众是用来对抗强权的,而不是来管理事物的

评分

##感谢小雅赠阅。最早知道李普曼的大名,还是多年前上学时读“公共论丛”时,记得这套论丛的第一辑就选摘了李普曼后期著作《公共哲学》一书的某章,那是他反思世界经历极权和大战灾难,重新返回到西方自古以来“更高级的”自然法传统,呼唤作为此岸世界之约束性的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公共哲学的复兴。《幻影公众》是李普曼此前的著作,但对“公共”这一话题的关怀是一以贯之的,在这本书里,李普曼对大众民主给出了一幅晦暗的画面,因为他不相信有一种理想的公众声音,也不相信理想的公共参与,普通公众必定是对政治事务茫然无知的,因而他主张一种受民主选择形式约束的精英治理,他认为大众民主的最终的积极意义在于在危机时刻发挥护宪作用,令专权者悬崖勒马。

评分

##短小精悍的小论文。社会去人格化确实很重要,想起了波兰球lol

评分

##“民主”在西方世界里是个不容置疑的概念,李普曼质疑传统民主理论,可以说是离经叛道。传统民主理论认为“民众的声音代表着上帝的声音”,将公众这个概念,以及公众扮演的角色无限理想化。李普曼却提出,公众不擅长也没有精力进行政治参与,直接民主更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公众只需要选出他们的代理人,表示支持或反对,遏制极权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我们现在管李普曼的政治理论叫做“精英政治”。尽管精英政治的运行、公众的破坏力以及作用还值得探讨,但李普曼这样一层层把民主理论剥开,一点点探索民主优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拙朴的坚持,令人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