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来自“管理控制论之父”的另类社会剖析
◆拆解系统性陷阱的当代自由宣言
···
【内容简介】
栖身文明秩序的现代人并未获得“进步”所允诺的安宁。取代蛮荒险境的,是密不透风、限制重重的行动网络和愈加超越个人掌控的大型危机。在本书中,斯塔福德·比尔将我们的社会组织置于系统科学的聚光灯下进行考察,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解释了最关键的控制论原则,进而揭示诸多社会机制崩坏的原因——这个由层层叠叠机构和制度所构成的、外表精密无比的运行系统,因其官僚化的错误组织方式而成为制造威胁、压迫人性、毁坏自由的庞大机器,并将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衡与崩溃。尤为致命的是,几近失效的状况下,自我维护的倾向却使其失去了内部修复的可能。作者呼吁,整个体制必须被再次设计,并归于人民。
尽管技术背景已迥然有别,这些文字和观点仍然尖锐地指向我们在今天乃至可预见的将来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至为珍贵地为我们展示了反思之迫切与行动的可能。
···
在管理研究领域,斯塔福德·比尔无疑位列世界最具挑战性、最具创造力、最深刻的思想者行列……他的文字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素·L.艾考夫,美国交互管理研究所
如果说有谁能让运筹研究变得既通俗易懂,又十分有趣,那就是斯塔福德·比尔了。
——《经济学人》
···
【编辑推荐】
◆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 以“控制论”为背景,本书所要探讨的却绝非一个流行于局部的科学概念,也并非在技术与人文交汇的模糊领地中搬弄观念的道具。作者在书中揭示的,是一系列现代社会中至为真切的关键性问题:在表面所宣称的社会目标之下,官僚制度如何昼夜不停地致力于它的根本目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复制;新生的秩序为何一再陷入旧秩序的夹缝;技术不知不觉沦为权力的臣仆,修缮世界的工具被用来编织出更精巧的枷锁。正是当我们沿循系统科学的逻辑对社会组织进行拆解,这一切向我们展露出它们的真实面目。
◆ 尽管来自一个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书中的讨论却有着惊人的应时性。应该说,那些作者以一位系统理论研究者的敏锐目光在信息社会的初生之年便捕捉到的危机,在今日愈加“智能”的时代已然尤为深刻地嵌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与政治彼此缠绕的演化进程本身也是一台飞速运转中的机器,因而,每一个“现在”,就是我们开启审思的最佳时刻。
◆从参与式决策到开放社区,比尔带着珍贵的热忱探索了理想社会的诸种可能。我们能看见其中的一些所得到的实践响应,自组织理论等思想资源的潜力则更是远未枯竭。
◆ 延续梅西讲座的一贯风格,作者以生动晓畅的语言,令控制理论变得简明可解。
◆ 斯塔福德·比尔是控制论、运筹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被誉为“管理控制论之父”;曾任二十余国政府顾问,所参与的智利“协同控制工程”项目,在控制论的发展历史乃至现今的“大数据”早期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事实上,本次演讲的时间恰在智利政变令“协同控制工程”戛然终止的同年。因此,对于这一颇具野心的、带着浓重时代印记的计划而言,比尔的讲述也是一份最鲜活的记忆。
##1974年,比尔已经预见到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管理控制中的应用。
评分##这本书嘛,差不多一分钟一块钱。????
评分##1.我们讨论的现实只是宇宙的某一种形式,这一形式是被大幅裁剪过的。人类存在于大家认同的关于世界的某一幻觉当中。 2.教育限制多样性,因为它引导我们收窄各种可能性。媒体出版限制多样性,它决定了我们可以接触的选择。另一方面,伟大的头脑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因为支持它们的大脑有着普通人类大脑的多样性变数。 3.我们可以认识一定数量的模式,但是不能超过它的限度,因此如果有什么认知工作需要用到比大脑所能提供的更大变数更高的能力,我们就不能认知它了。
评分##他们从古至今书写些什么爱和平等(姑且不说里面的厌女),人类愿景和乌托邦,实际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只看到男写手特别爱用“疯女人”,没看到女作家用疯男人,行文风格确实英国人,为了所谓“幽默”用了疯女人,还说机器让家庭主妇有了过多的空闲时间,所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他们一直说美好愿景从来做不到,是因为不想吗?成书年代,同年代的女作家没见到这么疯的。P1-6,第六讲部分可。疯狂的猿类那个引用倒是真实。“陷阱是由被困者所决定的”,“限制性”在于他们自身的特质,所以现今才成了这样,假惺惺的同情着第三世界的贫困人民,实际连他妈妈和姐妹的被消耗都看不到,最近读的部分男作家社科和小说真的是让我买实体书的狂热冷却了,真的只有百分之十的男作家值得看实体,余下的为啥要花钱看他如何厌女,谢谢他们帮我断舍离,以后刷电子版
评分##听过很多次「控制论」这个词,没想到第一次算正式看相关的内容是这本书。 书的前提是建立在「如何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上,并以此提出了调节器、弛豫时间这些词,很多问题在当下依旧存在,比如:当一个系统回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驰豫时间)超过新的干扰因素发生的时间,这个系统就永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将不断加剧直到崩溃。 但如果前提发生改变呢?不稳定真的是不好的吗?书里那张描述三种减少系统多样性的图(我叫它《高塔、广场与恋尸癖》)同样可以用在这样的前提下,或反过来用。想起Bob组织一起读的《实时艺术宣言》里「拥抱技术」的那节。 总之,还是很佩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真的有这一群人在关心着作为人类整体和地球整体的未来。
评分##文化,思想与哲学3 用控制论的观点来理解社会性的自由问题,人的自由是被设计出来的,设计的机制决定了在这个机制下的行为。全书强调的是阿什比定律:只有多样性才能吸收多样性。前者意味着机制必须拥有足够的变量与及时的反馈调整能力,后者意味着人类足够的自由度。
评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而不是预言未来。”(p141)
评分##很难说有什么教益……
评分##很难说有什么教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