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上次看金观涛的书是大四在图书馆里看中国思想史十讲,时隔多年再次买金观涛的书,真的感到爷青回!黄仁宇等人的大历史观在金观涛的大历史观面前就是小儿科
评分##大约六七年前读《历史的巨镜》,为恢宏精准的概括分析惊叹,隐约也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不安。现在再读,略些意识到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本就有一些层次;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热忱,并非一种预言主宰的狂热——而是过去已然,对了解自身的渴望。
评分##将“观念的力量”引入“系统的哲学”,全程分析人类社会演变的大历史逻辑,只是依然采用自己发明的概念(比如“无组织力量”和“超越视野”等),理解起来颇为费劲,但方法论依然颇多亮点和洞见(最后一讲重点总结)。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实然向应然进步,是一个复杂的观念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金观涛从轴心文明中“编码”了几个穿越历史周期而不死的普遍观念(称为“超越视野”),以此为核心构建起自己独特的历史理论体系,对研究文化演化的社会科学有所启发。
评分##人文历史学者里最佩服的就是金先生。追随金先生的治学路径,才能读懂金先生的思想,也才能建构起世界文明的宏观系统视野。看金先生的书,尤其《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和《历史的巨镜》,有种解数学题的快感。ps.就这本书的写作难度而言,完全配得上五星十分,但就创新而言,顶多八分了,这本书更可以看做金先生对自己以往著述的一个综合,结合两方面来说,9分实至名归。
评分##从未读过的观念史。将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系统梳理。 四大轴心文明演化出四种不同的社会。 现代文明如何诞生的难题迎刃而解: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希伯来传统分离,人的理性与道德分离。 现代以来的分析颇为复杂,读来不如前文明晰,但很难不折服。 最后对21世纪的现实分析令人深感忧虑。
评分##读着非常爽快。
评分##纸质 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读的有些累,读到最后一章节才基本理解金先生的“观念史—系统论”。金先生论证逻辑系统性极强,全书虽然篇幅较长,但从头到位都是严丝合缝,没有废话。 很难写出系统的读书笔记,因为我觉得只读懂一部分,不敢说彻底的读懂了。 另外,我觉得他的“观念史—系统论”很适合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评分##金老师的集大成之作。 此书介绍了不同终极关怀视野下的文明如何交流融合分离,并且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核心就是,人们从认可单一终极关怀到认可多重终极关怀,何以人们会认可多元终极关怀呢?对于尚未认可多元终极关怀的国家,英美日的经验可以给他们多少启发?恐怕这需要继续深入思考论证,简单的说明无法使那些深信单一终极关怀的人民放弃其信仰,这样他们的国家就总是一个“变态的有机体”,或是固执的将其人民信奉的单一真理假称为“文化民族主义”。无论如何,这都不是真正健康的现代民族国家——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契约社会。而只有个人承认多元终极关怀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个人”属性,才能进入现代社会。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的非加尔文宗社会,又会逐渐面对遵守契约的根基问题,也许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和“重叠共识”会给我们一定教益。
评分##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