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由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书籍成为自我提升、家庭娱乐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工具。《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聚焦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层的阅读生活,关注他们如何获取并阅读书籍,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大众阅读偏好与书籍出版甚至是文学体裁发展间的互动。作者用文学性的笔触,重现了十八世纪的阅读场景,进而使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风尚。《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入选《华盛顿邮报》50本“受欢迎的非虚构图书”,是一本优秀的、有深度的书籍史著作。
##述多论少。
评分##生动流畅,读书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
评分##本书算不上一本严格的学术著作,应归类英国十八世纪的书籍使用概述。虽有启发,但这本书相比较于在中国的书籍史研究的意义,显然在英国18世纪社会研究的参考性上价值更大。之所以这么讲,一来在中国传统社会,书籍的社交性局限在精英士大夫阶层。二来现代中国书籍的大量印刷,以及教育的普及,以及替代性社交工具(例如电影)的出现,自然不能再如本书所示加以讨论。 当然,可以略加延长的是,传统中国通过藏书抄书所带来人际网络延展也许是一个话题。
评分##阅读史和书籍史的混合物,杂糅汇合了很多不同的故事
评分##本书最让我喜欢的一点在于细腻还原了时人的阅读情感,把书本文段放在私人生活中去讲述。
评分##生动流畅,读书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
评分##作者不像是研究,而是在讲故事,鲜活的人与心理,阅读体验很好的一本书。感觉书名翻译得还是有些问题的,“社交”不是核心话题,只是其一,整体上是18世纪的阅读状况一览。阅读本身是虚浮的,但它是沟通时代与大众的桥梁,阅读史的意义也大体在此。
评分##述多论少。
评分##默读(个)外的朗读(群),除标题不确外翻译流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