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天地间》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分“物象与心观”“近质与远势”“天高与地远”“人迹与神居”“笔墨与品格”五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在现代世界里,不能只有政治、社会和经济构成的总体史,而必须还要有一种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的自然王国,以作平衡和矫正。对于中国文明,恰恰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古以降的山水系统的发育,构造了独特的文明基因。
古人所谓“胸中丘壑”“胸中气味”“胸中磊落”,讲的都是人的境界。把自己挥洒在整个世界里,浸没在整个世界里,山林中的那份自然,是士人全心的构造,是超越性的,是精神性的。中国人没有了这种内生性的心意心境,我们的文明便早就覆灭了
重新构建完整的山水,重新构建中国人的宇宙观,重新构建中国人整全的超越世界,才是中国艺术的真正出路。艺术的未来,不是跟在资本屁股后面,搞一个小想法,抓住一个小意念,换一种新材料,而是要真正逼近西方和中国的整个传统,对历史和现实有整全的理解。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山水,永远是我们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林泉高致》与《早春图》的图文互证中,进行笔墨、风格、构图、技法等的图像细读和世界观重构,着力点在细读,这明显取法于西方的图像学分析,分析中国古典绘画,向来多为戾家所不屑。就整书而言,图像阐释和宇宙观构建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裂缝。若按“余声”所言,要重建中国古典传统的山水精神,去抗衡碎片化、瞬间化的后现代,在启示层面上,也许去分析黄宾虹、林风眠、张大千之类的现代画家,意义空间更大。
评分##与苏立文的山川悠远对比的看,别有一番乐趣,果然还是中国人最懂中国人。气韵大小…你觉得你看懂了,但是却说不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中国山水的特点。一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够琢磨一辈子了。只能遇到事儿哦哦哦哦,好像是这个调调,但是又不全是,说不出来,只能举例,举例也要对方有你一样的经历和智慧。最后的文人的气节,文人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心中的自然世界。
评分##传统山水画,虽然是对林泉山水的描摹,但更是士人内心世界的表达,画者与读者在挥毫、品鉴中陶养心性。于此,绘画的笔墨不如画者的质性、修养重要;画中山水也并不追求透视法带来的真实一山一水,而追求能体现万物之道,自然造化的生气。 作者用大篇幅分析《早春图》的技法,背后有大的寄寓。即通过指出古代中国,山水对士大夫精神的塑造作用,指出山水画“山水比德”的传统与文明存续的关系,为现代中国的精神危机提出解决之道。若此,此书则虽篇幅不大,并且读来有些滞涩,但寓旨遥深,关怀不浅。
评分##非常好 看了两遍 喝了5瓶
评分##有一本书完全收录了这个小册子的内容…………
评分##非常精致典雅的一本书,精细地讲解了郭熙代表作《早春图》的美好之处,对绘画作品的结构和精神意趣做了详尽的赏析,十分受益。作为一个对绘画没什么研究的普通读者,读完书仿佛也高雅了起来。算是弥补了知识空白,很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东拼西凑,毫无价值,跨界没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扯裆了
评分##非常好 看了两遍 喝了5瓶
评分##非常好 看了两遍 喝了5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